APP下载

陕西临潼“鸿门”相关称谓及历史事件辨析

2020-12-01□宗

华夏文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丰项王李广

□宗 理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新丰鸿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办鸿门堡(村),是著名历史事件“鸿门宴”的发生地。从古至今,历代学者对“鸿门”的理解、认识不尽相同,且在提及“鸿门”这一称谓时又牵出鸿门坂、项王营诸多相关称谓。“鸿门”之地所在的地理行政建制经过多次变动(历史上曾有鸿门亭、鸿门县、鸿州、鸿门堡等多个基层行政组织),对以上相关地理称谓的确切所指,学者往往混淆不清,这直接导致“廷尉呵李广”、“李松军撮拒赤眉”等历史事件被张冠李戴在临潼“鸿门”之地。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考古资料对临潼“鸿门”相关概念和历史事件进行一一辩证、予以厘清。

一、“鸿门”相关称谓辨析

临潼“鸿门”之名始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集解)孟康曰:在新丰东十七里,旧大道北下坂口名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又《楚汉春秋》有“沛公脱身鸿门,从闲道至军。”

(一)“鸿门”称谓辨析

关于“鸿门”的称谓,大体有三层含义——坂口名、地名、坂塬名。

1.如前文所述,按“孟康曰”“鸿门”是“旧大道北下坂口名”,姚察、郦道元等也持此观点,并进一步解释“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类编长安志》引《两京道里记》对其进行增补 :“北有鸿陵,南有坂口,故曰鸿门”,这使“鸿门”一词的含义更加完善。可见“鸿门”之名最初只是该坂口的专称。

2.隋唐时期《后汉书(李贤注)》中首次提出“鸿门”是地名、坂塬名,《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李贤注)鸿门,地名,在新丰东七十里。”又《后汉书·冯衍传》 :“(李贤注)太上皇思东归,乃迁丰邑人于此立县,故曰新丰。鸿门,坂名。《前书音义》曰:在新丰东十七里,旧大道北下坂口。地势高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李贤注不但使“鸿门”一词的含义扩大为地名、坂名,而且使鸿门坂的称谓逐渐被普及。

3.宋元时期学者已经全部认同以上观点——鸿门既是坂口名称,同时也是地名、坂塬名。《雍录》载 :“鸿门在县东十九里,而汉新丰城在县东十八里也。”又 :“鸿门者也,骊山之北十里,而新丰之东十九里也,地有阪,横亘大道,而中堑隧路以为门径,故曰鸿门也,其迹尚在,不知何世立此关隘也。”《长安志》载 :“鸿门坂在县东十七里。”

4.明清时期“鸿门”的含义又有所收缩,多作为鸿门坂的简称、专称。《临潼县志(乾隆本)》载 :“鸿门坂。在县东十七里,(前志)新丰南原之上,西临小河,项羽军鸿门即此。”《关中胜迹图志》、《陕西通志》、《西安府志》等都加以引用。此外《临潼县志(乾隆本)》中还提到“项王营”,《临潼县志》载 :“(今新丰镇)鸿门亭在镇西,鸿门坂在镇东,鸿门堡在镇南一里,项王营即鸿门坂。”又 :“项王营,在县东南十五里(马志)。”《陕西通志》加以引用 :“(县志)有项王营在县东十五里,即古之鸿门也。”按其所载,项王营在鸿门坂的坂塬西端、鸿门坂口处,它既是“古鸿门”所在,又是鸿门坂的别称。

总之,随着时间推移,“鸿门”这一称谓的含义逐渐扩大。秦汉时期它仅是“坂口名”,隋唐至宋元时期兼有坂口名、地名、坂塬名三层含义,明清时期则多指鸿门坂(项王营)。

(二)鸿门亭、鸿门县与鸿州辨析

1.鸿门亭

鸿门亭又名鸿亭,得名于“鸿门”,始见于《续汉书·郡国志》 :“新丰有骊山,东有鸿门亭。”秦、西汉时未见鸿门亭的记载,推知鸿门亭始设于东汉时期,其地望在骊山之东,又《水经注》引用《续汉书·郡国志》载 :“郡国志曰:新丰东有鸿门亭者也。”进一步指出 :“(鸿门坂口)右有鸿亭”。按其所载,鸿门亭大体在新丰故城之东、鸿门坂口之西,它是秦汉轵道上的一座重要的“亭”,在今新丰南杜村一带。鸿门亭在《魏书·地形志》中未见相关记载,而南北朝末期又是“亭”这一基层行政组织逐渐消亡的时期,推知鸿门亭在北魏以后被撤销。

由于隋唐至宋元时期未在此地专设基层行政组织机构,加之原始文献对鸿门亭的地望记载不清,所以这一时期文献中多是追述“古鸿门亭”的记载,推测成分较多、不甚详实。《长安志》载 :“(汉)鸿门亭在县东七里,鸿门坂在县东十五里。”《类编长安志》载 :“汉鸿门亭,两京道里记:鸿门亭,在新丰县,即汉高帝会项羽处”。到明清时期,该地归新丰镇管辖,《临潼县志》载 :“(今新丰镇)鸿门亭在镇西。”

2.鸿门县与鸿州

位于临潼区的鸿门县与鸿州均得名于“鸿门”。鸿门县、鸿州始设于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并同时在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或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被撤销,《新唐书,地理志》载 :“渭南,畿。武德元年隶华州,五年还隶雍州。天授二年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以渭南、庆山、鸿门、高陵、栎阳置鸿州,寻省鸿门,大足元年州废。”又“大足元年罢,以鸿、宜、鼎、稷四州依旧为县,以始平等十七县还隶雍州。”《唐会要》载 :“久视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废鸿、鼎二州。”后世文献《太平寰宇记》、《长安志》、《雍大记》、《西安府志》、《临潼县志》等多从《唐会要》“久视元年”这一记载。

鸿州的州治和鸿门县的县治,分别在临潼零口街办和鸿门镇。《太平寰宇记》 :“天授二年于县界零口置鸿州,取庆山渭南两县十二乡于郭下置鸿门县。”《临潼县志》载 :“鸿门县城,即今镇。”今日临潼零口和鸿门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都发现唐代城市文化遗存,可证其即是唐鸿门的州治和县治。

二、“鸿门”相关历史事件辨析

明辨了“鸿门”及其相关称谓后,即可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与“鸿门”相关的三个历史事件——“鸿门宴”、“廷尉呵李广”和“李松军撮拒赤眉”。

(一)高帝(刘邦)见项羽——鸿门宴

“鸿门宴”的故事家喻户晓,由史书记载可见“高帝见项羽处”在临潼“鸿门”,是无异议。《史记》、《汉书》和《楚汉春秋》等秦汉文献皆载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羽鸿门。”即在《水经注》中所考证的“旧大道北下坂口”附近、今项王营(鸿门坂博物馆)处。东汉在此设鸿门亭,《后汉书·郡国志》 :“新丰有骊山,东有鸿门亭。刘昭注 :《前书》高帝见项羽处。”《水经注》载 :“渭水又东迳鸿门北,旧大道北下坂口名也,右有鸿亭。汉书:高祖将见项羽……郡国志曰:新丰东有鸿门亭者也。”都有相似记载。后世文献在追溯“古鸿门亭”时也都有“高帝(刘邦)见项羽处”的补充说明,《长安志》载 :“鸿门亭即汉高帝见项羽之处,大道北下坂口名。”《类编长安志》引《两京道里记》载 :“汉鸿门亭。《两京道里记》:鸿门亭,在新丰县,即汉高帝会项羽处。”明清时期在此设“鸿门堡(村)”,《临潼县志》载 :“新丰镇鸿门堡,即项王宴高皇处。”无论时代变迁、基层行政区划变动,“高帝(刘邦)见项羽处”的地望始终都在临潼“鸿门”,其相关记载传承有序、并无错讹,“鸿门宴”无疑是与“鸿门”紧密相关、不容割裂的历史事件。

(二)廷尉呵李广

“廷尉呵李广”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该故事又名“霸陵醉尉”、“霸陵呵夜”、“夜出霸亭”或“灞陵夜猎”等,作为失官以后受人侵辱的典故。按其所载,该事件发生在霸陵亭而非在鸿门亭。霸陵亭或在今白鹿原,从秦汉时期官道走向分析,李广在蓝田南山射猎,由长安至蓝田由霸陵走“蓝武大道(蓝田至武关)”,理应经过霸陵亭,而鸿门亭则在长安东出函谷关的秦汉轵道旁,蓝武大道和轵道分别是“南出武关”和“东出函谷关”的两条交通要道,因此“廷尉呵李广处”不可能发生在鸿门亭辖地。

从文献记载分析看,“廷尉呵李广处”在“鸿门坂”最早见于《长安志》,《长安志》载 :“鸿门坂在县东十七里,汉书旧大道北下坂口名也,关中记曰:鸿门在始皇陵北十里,新丰县,汉书沛公会项羽处,又文帝登霸陵指新丰路示慎夫人曰,此是北走邯郸道也,又廷尉呵李广处。”同时期文献《太平寰宇记》也有相同记载相互参阅可见“廷尉呵李广处”承接“新丰县”,与鸿门坂无涉。而明清文献在引用时都缺漏了“新丰县”,《关中胜迹图志》、《临潼县志》未加详辩,皆载 :“(长安志)汉旧大道北下阪口名也,即亭尉呵李广处。”由此产生混淆,将“廷尉呵李广处”张冠李戴到鸿门坂。

(三)李松军撮拒赤眉

“李松军撮拒赤眉”出自《后汉书·刘玄传》 :“时王匡、张印守河东,为邓禹所破,还奔长安……及赤眉立刘盆子,更始使王匡、陈牧、成丹、赵萌屯新丰,李松军撮,以拒之。”有学者以为鸿门亭即撮城,《集解》 :“洪颐煊曰 :《刘玄传》,赤眉立刘盆子,更始使王匡等屯新丰,李松军撮以拒之。李注:撮音子侯反。续汉志:新丰有鸿门亭,即此也。严是撮字之讹。”《资治通鉴·卷四十》加以引用 :“更始使王匡、陈牧、成丹、赵萌屯新丰,李松军掫,以拒赤眉。贤曰:掫,音子侯翻。续汉志:新丰有鸿门亭,掫城即此也。”以上文献的出处都是《续汉书·郡国志》,而《续汉书·郡国志》实载 :“新丰有骊山,东有鸿门亭及戏亭,有撮城。”明确指出鸿门亭和撮城同时存在于东汉时期,且撮城在戏亭以东,鸿门亭则在戏亭以西,二者并非一城。因此将“撮城”认作“鸿门亭”是对《续汉书·郡国志》相关内容的误读,“李松军撮拒赤眉”与“鸿门”并无联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鸿门”大体有三层含义——坂口名、地名、坂塬名。秦汉“鸿门”在新丰故城东三里(1247米)、秦始皇陵北十里(4158米)的交汇处,项王营在鸿门坂的坂塬西端、鸿门坂口处,它既是“古鸿门”所在,又是鸿门坂的别称。鸿门亭、鸿门县、鸿州、鸿门堡分别是东汉、唐和明清时期在此地专设的基层行政组织机构。临潼“鸿门”仅是鸿门宴的发生地,与“廷尉呵李广”、“李松军撮拒赤眉”两个历史事件无关,“廷尉呵李广处”在霸陵亭,而“李松军撮拒赤眉”在“撮城”(戏河东岸某地)。

猜你喜欢

新丰项王李广
新丰茶峒村开展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李广的故事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水中的精灵
“完形填空”原创练习两则
亚父之死
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