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及路径研究
2020-12-01武超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武超(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武陵山地区位于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四省市交界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在十三五之后,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如何更好地开发当地文旅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在树立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武陵山地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推动武陵山地区文旅融合进程,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武陵山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武陵山区地处重庆、湖南、湖北、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带,其跨省交接范围之广、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之多居于全国首位。当前,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武陵山区更是成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而在其中,武陵山区的旅游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
武陵山区自然风景秀丽,民俗独特,旅游资源组合好,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是该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但是,由于武陵山区域跨度大,行政区划不同,区域各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政,导致该区域出现旅游资源重复开发等一些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如何挖掘当地文化底蕴,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典型模式梳理
(一)环城市发展型
环城市乡村旅游,可以依托城市在交通、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现代农业、民俗游等形式的文化旅游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集娱乐、休闲、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并逐渐形成有规律、有特色、有潜力的环城市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
(二)特色产业融合型
依托具有较高产业化程度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发其休闲、体验、观光等多种功能,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农业文化体验等相关文旅活动增加旅游吸引力,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
(三)景点景区依托型
景点景区附近的乡村,可以景区游客优势为依托,根据游客旅游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以及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体验产品,与景区旅游互为补充,大力发展民俗度假、特色餐饮、文创商品、果蔬采摘等形式的旅游产品,实现乡村与景区的互惠共赢。
(四)历史文化依托型
依托古镇文化、文物遗址等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对其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合理开发与保护,将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展示给游客,在传承其文化魅力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商业运作,如纪念品开发、民俗体验、工艺传承等活动,充分发挥其旅游经济效率,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三、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路径探究
(一)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支撑,该区域应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突出当地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文旅融合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以全新的旅游产业运作模式,为武陵山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赋予新的活力。
(二)突破发展思维 保持发展动力
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需要多部门、全行业的统筹规划和共同努力。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进一步整合乡村资源、拓展乡村空间、挖掘乡村文化,突破乡村旅游发展思维局限性,变被动为主动,找准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以促进武陵山区经济发展。
(三)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提供全力保障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武陵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融资难。鉴于武陵山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当地文旅资源的充分开发,需要相关部门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财政拨款、金融贷款等途径,充分保障当地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
(四)推进文旅融合,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
笔者以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以“以文促旅、以旅展文”理念为指导,推动武陵山区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重新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创新和利用武陵山区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文旅资源,以武陵山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当地乡村旅游提供文化滋养,促进旅游产品品味的不断提升,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动力。
总之,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无论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是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