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5G的十点思考

2020-12-01

中兴通讯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网元核心网网络资源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China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83, China)

2019年5G开始商用。除中国外,目前已经开始5G商用的其他国家的运营商都基于非独立组网(NSA)方式起步,即沿用4G核心网,仅增加了5G基站。5G终端从而可获得比4G更高的宽带能力。中国决定2020年要直接采用独立组网(SA)方式建设5G核心网[1]。SA能够提供NSA不具备的高可靠、低时延和广覆盖、大连接能力,在增强移动宽带能力方面也比NSA方式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可以说2020年才是真正的5G元年。

为了适应多业务、低时延、高可靠的业务要求,与4G相比,5G核心网采用基于服务的架构(SBA)[2],从而实现业务开放性和切片化、网络功能虚拟化(NFV)[3]、计算能力边缘化、协议互联网化等特点。从50年前互联网诞生到现在,互联网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CP/IP)是基于无连接模式逐包选路转发的;而现在5G核心网具有面向连接的能力,第三层的IP包不再是唯一的转发单元。如上所述的网络体系变革之大是互联网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5G大规模应用要达到预期的性能将面临诸多挑战。

(1)5G将要大规模使用软件定义网络(SDN)。SDN实现传送与控制分离,利用网络操作系统集中管理网络,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每一个业务流计算出端到端的路由,再将路由信息嵌入源节点的IPv6扩展报头的标签栈,并沿路径传递到各节点,实现源选路(SRv6)[4]。中间节点只须转发,无须选路,减少或省去了排队时间,以面向连接模式保证低时延转发。我们虽然期待能够通过SDN对所有业务流和节点实时优化,但大规模网络低时延响应的多目标优化是难题——路由可能冲突或不收敛。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该难题:一种方法是分区域设置SDN,但跨区域的路由组织需要SDN间交换业务流与网络资源数据,增加实现的复杂性;另一种方法是仅对部分业务流按面向连接转发,对其他业务流将仍按无连接方式处理,以降低对SDN处理能力的压力。

(2)5G颠覆传统网元的构成方式。通过硬件通用化(白盒化)和软件定义网元功能,NFV可以根据业务流的需要灵活采用1.5层、2层或3层转发,提高转发效率并显著降低时延。针对不同业务,NFV要求网元在同一时间呈现不同功能,且这些功能随业务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NFV对全局业务流和网络资源数据实现精准获取。NFV通过虚拟化实现软硬件解耦,并向硬件资源池化和软件微服务重构发展;但微服务架构缺乏标准,无法实现开放和互操作的初衷,且SDN与NFV同时操作难以避免网络资源冲突问题。另外,与专用设备相比,白盒化的转发时延可能还要大一些。更大的问题在于当白盒化网元与原有网元共存于一个网络时,NFV的效果将很难体现。

(3)网络切片是5G网络与业务的一大特色。网络切片[5]按照业务流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需求,在集中的网络运维系统管理下组织网络资源,为各业务流提供与其业务属性相对应的虚拟专用网络(VPN)通道,支持个性化服务,尤其适应不同垂直行业的需求。虽然VPN服务在电信网中早就存在,但过去都是预约建立而非实时提供的,且仅对极少数业务流开通。现在5G网络切片面临着VPN海量规模、实时性、端到端通道组织等特点,对业务流进行逐一切片未免太理想化了,如30年前的异步传输模式(ATM)就是前车之鉴。如果网络切片从核心网扩展到接入网,则端到端的切片要随用户移动而变更,这就增加了切片管理的复杂性。至于将VPN开放给客户以发现、选择、生成、管理并提供按需实时动态调整权限,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跨运营商网络建立VPN连接更是难以想象的任务,这需要运营商间相互开放网络资源与业务数据,但这基本没有可操作性。可取的办法是仅对时延、丢包率和可靠性等有较严格要求的业务流提供网络切片。与现有4G网络的VPN相比,以上方法可以使VPN实时生成而无须预约。另外,在流量计费的模式下,仅对高端用户提供能够保障服务质量(QoS)的VPN服务,但对一般用户有失公平性,因此需要考虑采用以用户价值为中心并考虑QoS计费模式。

(4)SBA是5G的重要创新。SBA构建了一个业务开放平台,承接各种业务智能单元,像手机上的应用程序(APP)那样实现按需添加。通过智能单元的组合可以产生相应的智能,通过业务的解耦和模块化可以实现灵活调用网络服务,以此来适应5G新业态的不可预见性。SBA与电话网中的智能网类似,在海量用户且网络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同样会出现智能网中各业务智能单元组合可能冲突的问题。与智能网不同的是,SBA是开放的平台,极大丰富了业务智能APP的来源;但与传统运营商封闭的业务能力相比,SBA的业务平台开放性存在安全风险。与SBA相配合,5G移动通信协议全面互联网化,这样一来互联网上的应用可以直接移植到5G,增强了业务能力。但与过去移动通信采用的专用协议相比,5G移动通信协议互联网化为互联网上的病毒和木马留了方便之门。为此,5G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防护方面需要比4G下更大的功夫。

(5)移动边缘计算(MEC)与5G相伴而行。MEC实现了云计算能力部分下沉,包括存储与内容分发能力,以适应时延敏感业务的快速处理。在工程上如何合理设置MEC的粒度是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移动终端、机器人、网联车等应用需要在MEC间切换,这就涉及MEC间协同以及MEC与中心云间功能合理分配的问题。它不仅可能会产生MEC间大量的开销、MEC与中心云的大量交互,还会引入时延。MEC特别适合于面向垂直行业的应用,因为垂直行业希望运营商开放MEC能力。为此,需要为MEC配置开源平台与容器等轻量级云技术以支持第三方边缘应用。另外,开放MEC能力对运营商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的影响也难以估量。

(6)5G对同步提出严格要求。SDN/NFV都需要获得所有网元的业务流和网络资源的大数据,各网元的数据需要同步和绝对时间对齐。如果各网元上报的数据时间不够精准,就不可能得到全局视觉。如此一来,按不那么精准的数据来做出网络调度的决策可能更糟糕。现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 1588)的同步机制也难以保证所需要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满足IEEE 1588假定双向信道的传输时延相同的前提。

(7)5G推动运营支撑系统的变革。5G需要实时地对网元实行NFV功能的指配,对业务实现切片的组织及生命周期的管理。5G运营支撑系统(OSS)需要基于业务与网络资源大数据的统计与智能分析,自动生成通信设备与服务的编排方案。为了实时响应,不可能再采取人工网管操作而必须依靠信令控制。全网集中一个OSS有利于全局掌控,但处理能力与处理时延难以满足要求。如果按区域设置OSS,则各OSS需要互通数据,且还需要有上层中央OSS来协同。

(8)车联网是5G全新的应用场景。为此,5G专门在无线接入和核心网两个方面都考虑保证低时延的措施。但面向个人的通信与车联网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平均经过十多个节点;而后者可能只是一两跳,在多跳的环境下对控制时延有显著作用的NFV和网络切片及SRv6在车联网场景下并不显优势。车联网通常是短包,而传统的TCP/IP协议对短包的传输效率不高。传统的个人通信在接入段通常是点对点方式,而车联网在车到车(V2V)场景下是点到多点以及多点到多点方式,甚至是广播方式。这将增加频率安排的难度,因为难以采用设备到设备(D2D)连接,需要借助网络转接即车-网-车(V2N2V),但时延会略有增加。对于面向个人的通信,目前中国多个省公用一个网间直连点来实现运营商间互通;但车联网对时延特别敏感,归属不同运营商的汽车间的通信需要就近实现网间直连,至少不宜跨出城市范围。也就是说,需要为车联网专门设置城市内的网间直连点。

(9)大连接是5G应用的一个重要特征。5G能够实现每平方公里可接入上百万物联网(IoT)连接,端到端传输时延不超过10 s,丢包率不高于1%。对海量的物联网终端需要使用群组认证,否则会引发信令风暴。安全算法和协议也要考虑轻量级,以免引入不必要的时延和增加物联网终端的能耗。鉴于物联网终端的多种类型,5G的用户身份管理要适应从全球用户识别卡(USIM)向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

(10)工业互联网催生5G专网。产业数字化首先需要将企业的生产装备联网。为了能使机器人、物料小车和生产线上的工件实现联网,需要使用无线技术;但已有无线技术的可靠性、可扩展性与抗干扰能力不适应工业互联网要求。5G将工业互联网应用视为己命,企业可以利用5G作为企业内网或广域网的传输手段,5G运营商可为企业提供网络切片,但运营商的5G网络主要是面向公众用户而设计的。考虑到公众通信特别是视频业务的下行数据流规模远高于上行,在时分双工(TDD)模式的同一载频中时隙数的分配是上行少下行多;但工业互联网中传感器通常上报数据多而接受网络指令的数据少,对应的TDD上下行时隙是上行多下行少。如果TDD上下行时隙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案共处同一运营商基站中,那么需要设置在不同载频以避免互相干扰,但这又限制了载频配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另外,从管理和安全角度考虑,大企业希望建设5G专网,频率主管部门需要为企业建设5G专网划出专用频率。

综上所述,建设SA网络和开发SA应用可以说是5G新一轮创新的起点。中国率先走SA之路会面临试错的风险,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5G创新之路还很长。

猜你喜欢

网元核心网网络资源
GSM-R核心网升级改造方案
一种全网时钟同步管理方法
5G移动通信核心网关键技术
通信核心网技术的应用探讨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VoLTE核心网建设方案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光网络设备ECC常见问题解决思路剖析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对等网络资源搜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