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初探
2020-11-30刘法林
刘法林
摘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追求的精神以及物质文化不断提高,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的都选择自驾出行,然而汽车的驾驶安全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有125万人,相当于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而且每年还有几千万人因此而受伤或致残。这些交通事故所产生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由于驾驶人员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本次论文主要将对这些驾驶人员的人为因素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人为因素的分析找到如何在以后驾驶过程中避免事故发生的方式方法,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人们出行的安全。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人为因素,交通安全,交通事故
前言:
目前人们广泛关注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然而,道路安全中最重要因素就是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汽车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的驾驶方式以及驾驶人的性格特点等都会对驾驶的车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因此对驾驶员的人为因素进行有效研究和探索,从根本上来促进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交通安全,督促驾驶人员在驾驶汽车时保证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以及乘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当前在我国交通运输过程中,交通事故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大因素。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将会逐年呈现增长的趋势。为了能够使人们意识到我国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专家倡议,将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设立为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日”,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道路交通安全,加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行列。
二、造成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
1、驾驶方式不文明
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往往存在驾驶员突然超车变道,行车过程中严重的超速、逆行等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行为此类行为都属于不文明的驾驶行为。此类驾驶行为往往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他人造成伤害。特别是在大城市中由于交通状况十分地复杂,假如驾车过程存在不文明的行为,则容易导致大型车祸,造成多起车辆连环追尾等。此类行为不仅造成他人人身安全,还会影响城市的交通,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交通秩序。往往存在不文明驾驶行為的人,年龄普遍年轻化,这类人往往因为酒后驾车或者是吸毒导致了精神涣散,有些人是因为自身素质低下,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不顺利,从而导致他们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做出此类不文明行为。
2、驾驶员的性格特点
驾驶员往往由于性格因素也会在驾车过程存在不同的驾车方式,例如一些脾气较为暴躁的人或情绪不稳定的人,容易在驾车过程中产生一些冲动行为。此类人相对于那些性格温和,待人宽容和善的驾驶人员相比,往往车速过快,驾驶习惯不好,在驾驶过程中会存在争道抢道等驾驶行为。人的性格往往分为标准型、外向型、内向型三种,外向型性格的人在驾驶汽车时,往往开车速度较快,在面临存在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反应进行驾驶操作,避免突发情况的发生。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往往驾驶车速较为平和、不争不抢,在驾驶过程中能做到平稳驾驶安全驾驶,但是当行驶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往往对车况的判断不够准确,反应不够灵敏。而具有标准性格人的人在驾驶汽车时,往往处于内向型驾驶和外向型驾驶人员的中间。无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驾驶人员都会存在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驾驶员性格因素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驾驶员的性格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例如:2012年3月22日,有媒体报道重庆的两名司机因为在转向时发生了一点小的摩擦,二者因为赔偿问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双方性格都属于偏执型,互不相让争吵起来,在争吵的过程中二者分别上车开起了斗气车,在路况复杂的道路上你追我赶,最终在重庆江北观音桥发生了惨烈的车祸,4车相撞,3人死亡,10人受伤,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两辆车主之所以会做出如此行为和自身的性格有着较大的联系,两名驾驶员具有高度的冲动性与攻击性,缺乏一定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由于两名车主的性格导致了发生如此严重的交通事故行为。
3、驾驶员的精神状态
在驾驶汽车过程中驾驶员的精神状态也是导致交通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神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疲劳驾驶所造成的精力不集中,此类情况在大货车运输过程中常发生。人在驾驶过程中一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往往对道路上的突发情况不能进行及时的操作与预判。精神状态不佳的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往往会打瞌睡,这种驾驶行为虽然是无意识的,但却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在驾车过程中必须要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如果在驾驶过程中感到精神不集中、打瞌睡等精神状态不好时,就应该及时将车停到路边或者安全区域休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自己的精神状态良好,从而为他人以及自身的生命安全负责。
4、驾驶员的视觉因素
汽车驾驶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驾驶员的视觉因素,视觉因素是驾驶人员对前方道路状况的判断依据,只有视力符合标准的人员才能驾驶车辆。驾驶员的视觉因素不仅仅指的是对前方路况的观察能力,也指的是能够通过后视镜对后方以及侧方车辆进行及时的观察,避免出现刮蹭或者追尾等情况的发生。并且汽车驾驶的时间不仅仅是白天驾驶,夜晚也会驾驶,所以要求驾驶员不能患有夜盲症等夜间视觉障碍的疾病,虽然目前城市道路都安装有路灯,但是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求驾驶人员在夜间行车时具有良好的视力,能够及时的对前方路况进行观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5、驾驶员的其他人为因素
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与以上所谈到的几类因素有关,而且也与其他的一些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行车过程中驾驶人员私自拨打电话,或与其他车乘人员进行闲聊等各类不规范行为,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往往都会引起驾驶人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注意力分散,无法对前方路况进行及时的判断,当应对突发情况时也就无法及时做出相关操作。再比如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抢红灯、逆行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驾驶人员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此类行为不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往往就是因为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驾车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规范自己的驾车行为,确保行车安全。
三、汽车行驶过程中如何确保交通安全?
1、不断提高驾驶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
为确保驾驶过程中的交通安全,必须要提高驾驶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驾驶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不仅指行为思想素质的提高,更主要的是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为了有效确保驾驶人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在驾驶证考核过程中需增设对驾驶员综合素质的考核,并统一对参加考试的驾驶员进行素质培训工作。特别是驾驶员从事特殊岗位时,必须要防止有重大心理问题的人出现在重要岗位上。例如在招聘公交车司机驾驶时,就需要对驾驶人员的性格进行严密考核,如果驾驶人脾气较为暴躁则不能予以录用,防止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驾车行为以及冲动、攻击性驾驶行为,从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以及他人和自身的生命安全。
2、防止出现疲劳驾驶的行为
为了有效防止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首先交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安全驾驶宣传力度,及时提醒驾驶人员。其次,汽车驾驶人员必须要端正自己的驾驶态度,严禁因为赶时间而造成疲劳驾驶。最主要的是驾驶人员一旦在行驶过程中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行为,必须要及时寻找安全区域停车休息,以保障自己的行车安全。
3、对交通事故进行总结归纳
交通部门应该针对最近几年经常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相关总结,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事故产生根源。可以利用知识讲座、网上问卷调查等各类形式,让广大驾驶人员意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借用实际事故案例来对每个驾驶人员提出警告,使其能从自身做到安全驾驶。
结论: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过程中出现的交通安全事故与人为因素有着紧密地联系。为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要从各个方面解决此类问题,不断改善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防止驾驶过程中出现疲劳驾驶,不断加强安全驾驶的宣传力度,使每一个驾驶人员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驾车行为,对他人以及自身都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不断减少因为驾驶人员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保证每一个驾驶人员能够从自身做起负起相应的责任,遵守交通规则,规范自身驾驶行为。
参考文献:
[1] 剖析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分析[J]. 桂林涛. 时代汽车. 2018(12)
[2] 浅谈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 李清超. 科技经济导刊. 2019(12)
[3] 浅谈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與交通安全[J]. 于爱国. 时代汽车. 2017(12)
[4] 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 陈建林.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8(05)
[5] 汽车驾驶员视野遮挡安全性分析[J]. 王雨欣,赵菁,范东凯,张硕,张伟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7)
[6] 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述评[J]. 李晓峰,马锦飞. 理论观察. 2014(01)
[7] 解放军某部在训汽车驾驶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 陈柯柯.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