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是时候退出江湖了
2020-11-30流景
流景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酒扮演着多种角色。曲水流觞,诗酒风流;大碗喝酒,英雄侠气。酒和诗,酒和剑,都是世间绝配。可惜在大多数尘世的酒宴上,和酒关系最紧密的,都是权力。
酒自诞生之初,就与权力结缘。最早有关饮酒的礼仪和规定都出自帝王家,有着极强的政治含义。酒被当作强化统治地位和君臣伦理的道具。后来酒的产量大为提高,才下沉到整个社会生活中,而它的政治属性一直没变。在宗法社会中,酒桌上等级森严,长幼尊卑有序,哪个人该坐哪个位置,该敬谁的酒,是绝不能出错的。直到今天,这种酒桌上的权力秩序依然存在。近日,“某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掌掴”事件,又将职场中的“酒桌文化”送上了热评。
职场中的酒桌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马未都说:“我们只有酒,没有文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文化”,六神磊磊在文章中调侃道,“那就是一句话:我干了,领导随意。”一语道破权力场中的游戏规则。
过去,陪领导喝酒,替领导挡酒,向领导敬酒,都是酒桌上向权力臣服、向上级表忠心的规定动作。酒成了测试下级“服从度”的最好工具。服从度高、听话的下级,领导用起来放心,可以作为“自己人”来培养,将来提拔了也可以为己所用;不听话的,则有被边缘化、坐“冷板凳”的危险。哪怕你业务能力再强,如果不能在酒桌上和领导建立起“亲如父子”的感情,也难有机会一展抱负。酒桌上的潜规则大家心照不宣,所以才会有人拼了命地喝,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机遇”。这与封建社会的官场文化一脉相承,“爹味儿”浓郁,奴性十足。
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之后,公款吃喝之风得到有效遏制,酒桌文化有所收敛,但并未消失。毕竟,在体制内决定资源如何分配的,仍然主要是权力手段而非市场手段。一个下级要想出头,必须要得到领导赏识,绝不敢得罪领导。只要这种权力主导的体系存在,酒桌文化就不会消失。即便没有酒桌文化,也会有其他“文化”来配合权力进行表演。谁敢不遵守这权力游戏的规则,就会被早早淘汰出局,失去接近权力中心的机会。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替那个不喝“A角”敬酒还发网帖的年轻人担心,但其实事情未必那么槽糕。如果是在40年前,一个彻底得罪领导的新人,的确前景堪忧,他很可能失去了唯一的上升通路。但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人生选择变丰富了,个体自由度更高了,价值观也更多元了。人们上升的途径是多向的,此路不通,还可以换一条跑道重新开始。看不惯酒桌文化,就离开豢养此类文化的企业,去更适宜自己的地方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不喝酒”的行列,整个职场氛围也在慢慢改变。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在一些市场主导的领域里,游戏规则已经改变,酒桌文化悄然式微。主宰职场命运的,不是领导个人的好恶,而是个体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资源的能力。能为团队创造价值的员工,不需要通过酒桌来刷存在感,他们自身就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社会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动下进步的。今天的年轻一代,生活在更富足、文明和多元的社会里,比起他们的父辈,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對权力阶层没有敬畏感,更不会盲目崇拜。他们不愿成为被迫社交中的工具人,不愿为了职场生存牺牲自己的人格尊严。当新一代成为社会的主流,酒桌文化就是时候退出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