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2020-11-30王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王芳

摘要: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浅表化、浅层化的现状。所谓“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旨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生的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都重视课堂质量,让学生深入领会课堂知识,不断发展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思维品质

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课题之一。小学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让他们更加主动、专注地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通过深度学习,学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使思维更加独立;可以让学生不再机械、模仿性地学习,而是激活其思维,发展其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让思维具有创新性。

一、源自生活,设定情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我们应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中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设定情景,将会使数学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将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积极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如果按照课本上的概念来讲解,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于是我在课堂中巧妙引入了生活情景,先是让学生在教室找到轴对称图形,如黑板、课桌、等腰三角形、作业本等,比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知并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生活中看见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开始想象并讨论,他们发现蜘蛛、蝴蝶、五角星、衣服等都属于轴对称图形。这时,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旅游是学生们热爱的一项活动,于是我让学生想一下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更加活跃,他们开始讨论去过哪里,哪里好玩,都有哪些著名建筑物……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需要学生自主运用抽对称图形的特征来理性判断、筛选。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容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学时让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有一种“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学生只有在情景中学习,才能更好地参与整个过程,更好地通过亲身体验去领悟知识的来源,增强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应用意识。

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非常有亲切感,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最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深了对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

二、新旧迁移,乐学新知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很多共同性,如新知识将对旧知识进行延伸,或者新旧知识相交替。新旧知识的共同点越多,越有利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创造情景,尽可能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推,并引导学生自己推理并找到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教师如果按照课本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告诉学生,那么学生肯定不能深刻理解,思维也不能创新和发展,不能对这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准备长方形纸,剪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并且不减少纸张的面积。在剪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比较,找到共同点,实现迁移。学生将剪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拼接,仍能还原为原来的长方形。在操作与思考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结合图形直观地比较并理解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转化”?这主要因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已经学过,所以,新知识和旧知识相联系,将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己经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知识,不仅探究出新知识,更是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建构,不断完善认知体系。二是在两个图形通过剪拼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面积保持不变,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就是高,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旧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在自主迁移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通过引导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比较整合,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有效整合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深度学习中,让学生活跃思维、体验精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让学习更有效。

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课,对于例题“13×2”,教材运用了三种方法解答,分别是摆列法、口算法和列竖式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到内在联系,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综合分析。摆列法和口算法是为笔算服务的。摆列法以小棒为教具。学生认真观察会发现,“单根小棒”有2个3,2×3=6;“整捆小棒”有2个10,2×10=20;所有小棒加起来,一共是26。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里可以让他们尝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列出的竖式,结合摆列法和口算法,让学生自己讲解计算过程及道理,对每一步计算过程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学生在理解了三种计算方法后,找到计算上的共同之处,通过梳理学过的知识,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和总结中积累知识。

四、设置问题,自主探究

以问题为切入点,能有效、有序地推进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达到“以问探学”的学习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知识点设计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当学生认识了统计表的特征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条形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的?统计表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在独立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能围绕核心问题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有标题、日期、项目、数据”,“统计表是数据直接填在表格里,而条形统计图用长方形直条的高度表示数据”,更有学生发现“统计表中有合计数,统计图中没有”的区别……学生经历了对两个问题的思考建构,认识到标题、日期、项目、数据等是条形统计图的主要构成要素,两者在数据表示方式上有差异,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数据表示的方法特点,理解了纵轴与横轴的意义、长方形直条高度和数据间的关系等。这样依托核心问题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使他们在经历探究条形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得以发展。

深度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在此模式下,教师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抓手主动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学生的思维状态在问题探究中充分暴露,从而促进他们深入挖掘知识的深层内涵,同时新的知识和思想也自主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总之,深度学习提高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深度钻研、深度反思,发掘学生的内驱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能真正学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光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

[2]邹晓娜.“追问”让“深度学习”在数学课堂真正发生[J].中华少年,2019(26).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