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清平:印章演变之历程

2020-11-30吕清平

现代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象形印章古人

吕清平

书法、绘画、印章,它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在中国艺术史上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就是以象形属本源符号,既然象形就是要像,它来自对象概括性极强的模拟写实。当然象形又包含有指事、会意的成分。所以在造字之初即显现出了原始绘画的雏形。远在距今约六千年的西安半坡村遗址的彩陶上,就有了类似文字的刻划,而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和留传下来各个时代的印章,都是以刻字的形式来表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罢了。所以说它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历史是久远的,前人以金石书画相提并论是有一定道理的。

前人说印章始于邃古,称盛于晚周。到底始于何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既然称盛于晚周,盛行前应该有一个孕育发展期。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件铜玺來看,二件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件散失民间不知下落。另外一“从”字印陶现存安阳“殷墟展览馆”。这四件器物就是迄今发现历史上最早的印章作品,是印章起源于殷商时代最有力的物证。

春秋战国这个时期,是奴隶社会急剧衰落,封建社会开始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在这种动荡的激变之中,政权机构的成分复杂了,社会结构复杂了。表明身份,履行职能,上下沟通的问题突出了,正如《后汉书·祭祀志》所载:“自五帝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玺印以检奸萌”。俗话说:“口说无凭”。在这个时候,采用一种象征性物件来证明身份和行使权力,就显得迫不及待了,印章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盛行于社会的,并一直沿用到我们现在的商品时代,各行各业运用公章取信于社会的作用依然继续存在。

古人有佩印的习惯,史记:“苏秦佩六国相印。”淮南说训日:“龟纽之玺,贵者以为佩。”《抱朴子·登涉篇》说:“古之人人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进其内也。”所以说古人佩印,一是为了取信,二是为了避邪,三是为了装饰。古人崇尚印章,远远胜过我们现代人,为啥这样说呢?因为古人死后都要以印章殉葬,留传下来的古印章大多数都出自墓葬,我们现代人哪个又做得到呢?

印章从实用而过渡为艺术品,大约始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见到的某些书法和绘画作品上,就钤盖着以年号为印文的连珠印“贞观”。唐丞相李泌,也以书斋“端居室”名称入印。由于帝王将相好尚和倡导,在文人中也就蔚然成风并影响后世。至宋代,就出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部印谱《宣和印谱》,元朝吾丘衍编写了我国历史最早的印章艺术论著《学古编》。米芾、吴踞、赵孟頫等不仅在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来增加艺术情趣,他们还自己在印面上书写篆文,由印工来刻。相传元代王冕发现了“花乳石”,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自篆自刻印章的理想印材,于是到了时代中叶,一些有“金石癖”的文人,从此在这块天地里耕石不倦,倾注了毕身精力,继承了秦汉印章的传统艺术,形成了篆刻流派崛起的新时期。明清以来印学,莫不以秦玺,汉印为楷模,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共识下,根据各自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加以继承和发挥,进而突破了秦汉玺印的程式,创造出许多的流派,使之名家辈出,争奇斗艳,形成中国印学史上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辉煌时期。

猜你喜欢

象形印章古人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图解趣味象形字
古人的过年诗
印章
土豆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