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改造
2020-11-30张召强
张召强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现阶段的公共建筑綜合节能改造。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既有公共建筑的综合节能化改造,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实现节能技术研究,以成功的改造项目发展经验为主,应用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根据楼层建筑设计进行规划管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改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改造
1 前言
目前国内的能源资源消耗问题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关注,需要高层领导广泛重视,减少突发性的能源消耗问题。据相关的统计机构证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楼和公共建筑大楼已经占据了国家耗电量的25%,其不同平方中的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20倍,对此加强节能降耗对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具有重要作用。国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涉及面较广,相关的改造评价理论尚未成形,虽然颁布了部分可试用的政策条例,但是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量化标准确定,实现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2 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改造原则
对于部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而言,必须要构建可试用的关键技术、运营管理指标以及社会经济效益参数,以此确定起对应的评价项目各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和最终结果,最终进行预判偏差值,加强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应对经验积累。这种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以预测和评价主观对象为主,将其本质属性和特征行为化和操作化,逐步对其中的不同元素进行权重赋值,建立起实用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全面性与目的性
项目指标在选择时必须要选择能够反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整体情况的参数,从前期准备直到改造运营。在此期间,还必须要构建对应的成本效益指标,制定合理的改造技术方案,最终将结果登记备案,围绕公共建筑改造做好针对性目标管理。在设计指标中必须要选择可见且实用的标准,提升项目的改造效益,明确计算指标和计算资料,根据其内容计算。为了能够将不同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横纵比较,必须要公共建筑的共同规律作为基础性要求,选择通用性强且使用频率高的建筑参数。
2.2 可比性
在进行参数的选取时,必须要设定评价指标,在数量、标准上皆需要具备可比性特征,使得项目评价可以真实反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具体情况。在评价时可以应用内部收益率评价法、利率收益率评价。根据项目的实际大小判断是否选择综合性指标或者单一指标,使得其能够利用项目利润、工期以成本金额等进行图表内容的展示,确定项目的整体效果,减少部分不足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此来弥补其他指标参数的不足。参数的选取必须要具备可比性,否则为无效参数,对此,必须要谨慎处理,最好有专业人士进行全面分析。
3 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改造分析
3.1 基本方法
建筑公共节能改造项目的评价指标的选择并没有对应的固定性的方式,一般是以专家师傅的主观经验为主。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如DELPHI法,其主要是用过对行业内部的多名专家进行意见咨询、结果统计、意见反馈等确定评价指标。通过对项目相关人员信息的查询与调查,可以形成有序的指标评价标准,开展广泛的调查问卷研究,应用该种方式提升指标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指标性。为了能够全面的了解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过程,必须要备用多个评价指标,使得多个专家都能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其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标准体系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后续在反复修订,直至获取满意的结果。
3.2 选择依据
目前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领域中,我国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化的评价标准和依据,但基本上都有根据自己的区域特点出台对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条例。例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等,其都已经指出必须要加强对建筑物节能改造,推动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选择改造方式,构建适用性强的建筑节能改造依据。在选择依据时,必须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利益转变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念模式。进一步的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在供暖和制冷这两个方面关注节能环保技术,为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我国积极努力倡导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环保技术,对于一些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性措施,以此来降低我国施工材料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建筑行业要持续发展。
3.3 指标体系的构建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效果评价可分为围护结构改造评价、通风与空调改造评价、采暖改造评价这几种,对此必须要构建对应的实用性强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逻辑图,从多个角度分析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选择全方位的信息内容处理,实现建设过程、节能改造效果、环境影响、财务效益等全面建设,提出多种评价方法,扩展多级指标体系,共同以多领域视角的定量评价问题。在构建相关的指标体系中必须要针对不同公共建筑的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整体性理解,选择合理化的指标管控体系,加强数据模式的完善化,对于可利用的数据及时记录,积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模式,使得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有互联网进行支撑,以此来进一步的创新模式的可实行性。
3.4 指标体系的量化
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在对公共建筑进行改造时必须要建立起主客观统一的评价机制,将各项公共建筑项目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关键问题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技术对相关的系统进行合理分析,逐步的规范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利用DELPHI法从节能效果、环境影响、改造过程等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节能改造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对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必须要量化处理,选择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其中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分析,选择更为标准的项目改造效果,构建一个更为开放性的指标体系,逐步对其请假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使得最终的结果更加合理。
3.5 指标体系的特征
对于现阶段的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指标必须要精准性的将各项评价指标定量化,逐步的加之新的如环境影响、运营可持续等不易量化,并进行指标组合量化比对分析。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受国内相应的标准的支持,以此来反应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保证体系内部的评价指标的独立性和覆盖性,通过专家专访和现场访谈进行结果筛选和修改覆盖率。由于该项指标具有高效灵活性,其不同子系统的组合必须要应用到组合方案中,实现外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自我建设。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能源和经济之间的消耗矛盾越来越突出,节能减排的工作步伐应该要进一步提上日程。因此,在施工领域中引入节能减排理念是建立新型环保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评价标准和特点。为了进一步的创新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要求,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设定合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的建筑节能量化方法,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理解公共建筑的评价模型,为后续的指标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清勤,何维达.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J].建筑节能(4):80-83.
[2]吴泽玲,龙惟定.上海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与空调运行模式的优化分析[J].暖通空调,2008(03):47-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