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小儿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11-30何立峰董杰
何立峰 董杰
【摘 要】 目的:解析循证护理在小儿惊厥护理中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的惊厥患儿,共150例,计算机筛选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均有75例,前组接受常规护理,后组予以循证护理,比对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高热消退、惊厥消失和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6.61±1.07)vs(10.26±1.54)]h、[(7.87±1.63)vs(13.95±2.02)]h、[(3.05±0.89)vs(4.77±2.00)]d,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2.67%)VS对照组(10.67%)],P<0.05。结论:小儿惊厥护理管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高,可加快症状恢复,减少不良反应,推荐推广。
【关键词】 循证护理;小儿惊厥;症状消失;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216-02
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其发病因素诸多,常见的有颅内外感染、急性胃肠炎、破伤风等,由于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神经髓鞘不完整,脑部的皮抑制力低从而无法正确应对外界的刺激,一旦遭遇强刺激会促使大脑神经元扩散性放电,引发惊厥[1]。惊厥发作时患儿会出现全身性抽搐、痉挛、目光呆滞、体温急速升高,救治不及时还会造成死亡[2]。基于该背景,现探讨循证护理对惊厥儿童的改善情况,规整、详述见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01月,2020年01月]间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n=150),入院时按顺序编号,经计算机“随机”等分为2组,即75例/组。对照组:男/女=44/31例;年齡区间[1,5](平均:3.04±1.57)岁。观察组:男/女=45/30例;年龄区间[1,6](平均:3.28±1.33)岁。我院伦理会在认真评审、探讨后批准该研究,比对2组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符合惊厥诊断标准者;②家属解读知情书并签字;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精神、意识障碍者;②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存在明显异常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及时进行输液治疗,将体温控制在正常水平。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循证护理:①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全方位检查,明确致病原因,进行对症治疗。立即将患儿调至平卧位,去枕、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于上下臼齿之间放置压舌板,保持呼吸通畅,适当可予以吸氧治疗;必要时进行掐人中、疏散人流,保持安静、将光线调至柔和;可重复静脉注射地西泮,一天最多3次。②循证依据:根据患者的病情,从知网、万方检索相关文献,并查询我院类似病例史,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③降温护理:将室内温度调至22—25℃,开窗流通空气;用湿毛巾、降温贴覆盖于患儿的额头,用40%润湿毛巾后擦拭患儿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丰富血管部位,动作轻柔。④生活护理:保障患儿的能量供给,多摄取维生素、高蛋白类食物,以清淡的易消化流食为主,少食多餐;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及时擦去汗液和分泌物。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儿各指标康复时间和不良反应(虚脱、休克、食欲不振)发生情况。
1.4 统计处理
SPSS24.0,不良反应用“n”和“%”表示,时间以“x±s”呈现,并依次行“x2”和“t”检验;当P于(0,0.05)内时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恢复时间
如表1:对照组患儿退热、惊厥消失和住院治疗周期均长于观察组(P<0.05)。
2.2 临床不良反应
如表2:对照组共发生8例(10.67%)不良反应,观察组相应发生2例(2.67%)(P<0.05)。
3 讨论
作为一种器质性和(或)代谢性疾病,高热引发的惊厥在儿科中高达15%—20%,反复的惊厥会引发感染、肌肉痉挛等症,救治不及还会直接窒息而死[3]。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性、严密性高的临床干预手段,以科学文献和临时临床病例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4]。本文中首先对患儿进行救急干预,将环境内的温度、光线进行调整减少刺激,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及时进行呼吸道处理,避免分泌物误吸和自行咬伤唇舌,保障呼吸顺畅。再结合静脉输液和物理降温快速降低高烧,改善形成代谢和血液循环,缓解大脑缺氧,避免身体的组织、器官受到损伤,防止不良反应留下后遗症;整个过程分秒必争、提前防患[5]。从实验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退烧更快、惊厥消失更迅速,整个住院治疗周期也大大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2.67%较对照组的10.67%明显下降(P<0.05)。
综上所述,利用循证护理进行小儿惊厥干预具有症状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优越性诸多,建议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 李水莉,赵丽丽,等.急诊与病房一体化健康教育对减少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9):1278-1280.
[2] 闫玉群.小儿高热惊厥护理效果临床指标及满意度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4):98-101.
[3] 王莹,陈燕芬,等.系统健康教育方式对热性惊厥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度影响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8,40(7):700-703.
[4] 胡娇,徐小玲,等.小儿惊厥抢救中运用层级干预对改善患儿抽搐症状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5):91-92.
[5] 徐徐.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5):1904-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