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专科小组联络员规范化培训的体会
2020-11-30热艳古丽艾力阿尼古吐逊
热艳古丽?艾力 阿尼古?吐逊
【摘 要】 目的:总结归纳糖尿病专科小组联络员规范化培训的体会。方法:成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对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联络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制定糖尿病专科技术培训标准操作流程,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专科护理小组培训计划,对护理质量进行改进,比较规范化培训前后小组联络员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结果:糖尿病专科小组联络员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与规范化培训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联络员开展专科技术培训与指导,能够提显著高专科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技能,给予糖尿病患者专业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关键词】 糖尿病;专科小组联络人员;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200-01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导致多组织慢性衰竭,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有研究表明[1],患者血糖较高与病死率上升和不良预后有关,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专科护理,降低并保持患者血糖水平稳定,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医院收治的病人由于疾病不同可能在医院的不同科室接受治疗,因此需提高非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规范化管理可以优化医院管理质量,保证并提高医疗质量,对糖尿病专科小组联络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联络员通过考核后,对所在科室进行培训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水平。我院对成立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了专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成立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分别由不同临床科室的护理骨干和责任 护士组成,共计17人,其中内分泌科护理骨干和责任护士7人为核心成员,非内分泌科的护理骨干10人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联络员。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包括2名副主任护士,4名主管护士,11名护士,学历均在大专以上,设置1名组长,组长需接受过糖尿病护理的专业培训并取得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资格证书。联络员入选标准:①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②均获得护士资格证书;③自愿报名参与,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1.2 方法
由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核心成员对联络员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掌握与糖尿病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有关降糖药物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掌握低血糖、糖尿病丙酮酸中毒等的急救措施。编制培训授课表,分阶段授课,保证联络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进行考核,考核达标后,联络员对所在科室的成员开展规范化培训。
1.3 考核标准
记录并比较规范化培训前后专科护理小组联络员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理论知识包括有关糖尿病饮食、运动护理知识,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以及血糖监测相关指标理论知识、相关急性并發症的类型和应对措施,试卷考试,共计100分;技能考核包括胰岛素注射操作和血糖监测两项,操作演示,共计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比较规范化培训前后专科小组联络员糖尿病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 专科护理小组联络员糖尿病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与规范化培训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并伴有脂肪、血糖紊乱,严重时可引发全身性血管病变和多种并发症。目前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可通过多种手段控制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自行控制饮食、运动等,将血糖控制在较为稳定的范围内,减缓病情的发展[2]。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需要进行血糖监测或注射胰岛素,但各科室护理人员掌握糖尿病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的程度不同,可能导致操作不规范。通过成立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对联络员开展规范化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专科护理小组联络员开展规范化培训,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考核成绩(P<0.05),有利于各科室开展对糖尿病护理的专科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联络员开展专科技术培训与指导,能够显著提高专科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技能,给予糖尿病患者专业的护理与健康教育,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万青, 徐玉兰, 刘芳, 等. 三甲医院培训院内糖尿病专科护士的模式与方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3):398-401.
[2] 陆熠, 张宁, 等. 规范化培训糖尿病联络护士优化病区低血糖管理[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3):9-12.
[3] 孔丽丽, 徐凌忠, 朱春梅. 专科护士参与医疗会诊在提高全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