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11-30王祯茹
摘 要:对大学生开展廉洁自律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在全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全媒体环境不仅成为传统媒介舆论宣传、监督功能的有益补充,助推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给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本文分析了全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带来影响和挑战,针对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全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对策,设置符合大学生思想特征和网络行为习惯的教育渠道,以廉洁自律教育来攻破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让全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全媒体环境 大学生 廉洁自律教育 廉洁自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全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如何让缺乏判断能力的00后大学生在不良信息的侵入下能够不迷失方向,站稳廉洁自律的立场,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全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影响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20~29岁网名占比最高,15~19岁手机网名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最多,达84个,其次为20~29岁手机网民群体。对“网络原住民”的00后来说,网络早已成为日常必需品,各类手机APP也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1.庞杂的信息获取渠道容易夹杂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廉洁自律观慢性渗透
全媒体网络蓬勃发展,获取信息愈加便捷,但其中也不乏暴力色情、奢靡颓废、消极反动、伪科学的内容。这些不良信息的危害最可怕的就是对“网络原住民”的慢性渗透。他们尚未进入社会,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观还不够坚定,极易被“披着羊皮”的不良信息蛊惑,一些负面情绪和假消息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某些社会问题经由网络发酵,常常成为一场舆情热点事件,如“不知知网翟博士”“冒名顶替入学”“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等,直接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廉洁自律观,甚至还可能被利用,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2.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单项输入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将廉洁自律教育内化的主动性
当前高校的廉洁自律教育主要侧重对廉政历史、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或者以主题班会、演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传统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开展。学什么、听什么、怎么做都是由教育者主導,说教色彩过浓、内容太严肃、信息传播偏单项性,缺乏大学生更喜欢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从效果上看,大学生们大多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并未在内心产生较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还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更何谈内化为自身思想指导行为实践,并由此推己及人了。这与大学生对廉洁自律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关,也是廉洁自律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落后导致教育不入心的原因。
3.全媒体平台建设维护不够完善,廉洁自律教育受重视程度和影响力不足
很多高校已经建设了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但这类平台往往面临着点击量不高,关注度偏低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内容更新时间较慢、主题缺乏吸引力、文字缺乏感染力、长文章不符合大学生阅读习惯、形式过于单一等。过时的信息和脱离大学生关注热点的内容很难对廉洁自律教育产生积极的效果,无法发挥网络的优势。部分高校各类校园全媒体平台建设过多,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在公众号搜索栏输入高校名称,会出现少则数个、多则几十个相关公众号,这直接导致各个平台用户被分散。当推送内容看不完累积下来后,即便有再好的内容也会淹没在大学生们“只囤不读”的视觉麻痹中。
二、全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对策
1.加强网络监管,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廉洁自律能力
当前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人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在新媒体平台上都拥有自己的账号、自己的身份,都有发言的权利,同时也在影响着其他人。面对良莠不齐的社会信息、别有用心的不良言论、无底线博取关注的“跳梁小丑”,从校园直接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廉洁自律意识会在第一时间对社会产生影响。对大学生廉洁自律的教育不仅仅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培育的结果。高校教师需要帮助大学生们提高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害信息的监管,完善和实施网络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屏蔽不良内容。针对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相关部门需要监管行业完善推荐规则,对扰乱正常网络秩序、有害学生健康和利益的情况采取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比如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七大新闻媒体联合创办的“中国搜索”,推出了中国第一款专为青少年定制的搜索引擎APP“花漾搜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阻断不良信息,在营造“绿色、纯净”的网络环境中做出了良好的尝试。
2.构建高校多元化廉洁教育实践体系,树立廉洁教育价值认同导向
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是廉洁教育的参与者,更是廉洁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全媒体环境的特征,倾听大学生诉求,尊重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除了传统的课堂、网络教育之外,高校可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学科专业,融入课堂校园、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为师生搭台,通过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各类教育平台,开展参与式、体验式、浸入式、熏陶式的廉洁文化教育,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创建廉洁自律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借助全媒体平台的低门槛,以师生创作廉洁自律短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为载体,将优秀作品送入课堂、送出校园、送上网络,既是对校园廉政文化的有力建设,也能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增加第二课堂覆盖面和范围,在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党团日活动、网络平台等载体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注重挖掘和发现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榜样人物和团队,对能够落实廉洁自律教育的师生进行公开表扬,并将其人物事迹在校园内宣传,树立价值认同导向。
3.整合全媒体布局建设,达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效应
线上教学期间,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课程等普遍转向线上,在线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随着5G等新技术在线上课堂的深度应用,通过大数据提升课程标准化,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课堂也许不会太远。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构建各类媒体的融合机制,通过新旧媒体间的整合共通,加强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有机结合,构建高校网络文化的管理体系,在现有网络资源基础上进行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一是在保持原有传统媒体平台建设基础上,可以寻求利用全媒体平台聚合资源。例如《新闻联播》放下“身段”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寻求共赢。二是将各类优质廉政自律教育资源整合,同时利用平台帮助大学生用户及时正确了解热点话题的正面动态,及时展现科普、辟谣信息等。三是理论与实践、网络与课堂、虚拟与现实需要有机融合。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可积极探索将理论知识赋活新生,寻找教学双方的最佳契合点,有效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借助全媒体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大学生廉洁自律的养成是以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为保证的,而教育是培养这一素养的最根本途径。全媒体蓬勃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网为尊”的一刀切模式,线上线下是紧密联系的。高校和社会给师生提供平台、促进互动视频等发展,降低学生参与和发布自创作品门槛;教师把关内容,指导质量提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廉洁自律教育实践途径,线上线下双开花。通过更加贴合大学生信息获取习惯的方式,使教学题材更多元、教学形式更新颖、教学内容更丰满。使爱国爱党、反腐倡廉等正能量题材能够更加吸引学生,树立起学生心中那道无形却坚不可摧的廉洁自律防火墙。
作者简介:王祯茹(1984.12—),女,云南昆明人,研究方向:大学思政教育,现为湖南工业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