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产毛竹林成因及改造技术探微

2020-11-30游丽华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改造技术成因

游丽华

摘 要 毛竹属于竹类植物,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伐期短且用途广的特点。毛竹的产量与其生存环境紧密相关,随着毛竹林经营管理越来越粗放,以及过度采伐、长期失管问题的出现,很多毛竹林在产量上有所降低,并且质量也有所下降。基于此,对低产毛竹林的成因进行细致分析,运用科学改造技术改善毛竹林低产现状。

关键词 低产毛竹林;成因;改造技术;生存环境

中图分类号:S795.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42

福建省龙岩市位于北纬24°23′~26°02′、东经115°51′~117°45′,东西长约192 km,南北宽约182 km,总面积19 027 km2(其中山地14 964 km2、丘陵3 101 km2、平原985 km2),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5.7%。福建龙岩地区竹林面积现有1.54 hm2,在林业用地中占的比例为8.8%,毛竹林面积有1.43 hm2,人均竹林面积达到266.7 m2,毛竹种植面积较大。毛竹在种植过程中,对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生物环境等有一定要求,良好的周边环境能够使毛竹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毛竹也能为周边植物提供一定的营养,促进其周边植物的生长发育。毛竹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掌握其生长规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其产量的提高[1]。

1 低产毛竹林成因

1.1 抚育管理比较粗放

毛竹在生产经营中,通常缺乏管理,没有制定长远规划,经营和投入都缺乏科学性,其中体现比较明显的便是抚育管理比较粗放,部分竹林几年进行一次抚育,竹林中杂树和杂草比较多[2]。同时在抚育管理过程中,对深翻、锄草、土壤板结问题也不够重视,以至于竹鞭在延伸时比较困难。此外,在抚育管理时,也没有及时施肥为其补充营养,最终导致地力衰退严重。

1.2 幼林虫害防治不及时

如果竹林在出现病虫害之后,没有得到及时防治,或者是在防治时没有掌握科学方法,会导致病虫害蔓延问题的出现,最终使毛竹林整体产量下降。毛竹的幼林虫害主要有竹蛾、竹蝗等,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灯光诱杀法、复合生物杀虫粉剂等,防治效果显著,当林中湿度过大时,16:00以后可以利用喷雾法对竹林进行喷雾。

1.3 滥挖竹笋

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永定区的年采伐量能能够达到660万株,鲜笋年产量能够达到3.0万吨。在此情况下,不免会出现滥挖竹笋的现象,而竹笋密度会对新竹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讲,立地条件如果越好,毛竹林在密度上也会越大,进而产量越高[3]。但就当前发展现状来讲,存在对毛竹林过度采伐的问题,滥挖竹笋严重,以至于新竹产量一直不高。

1.4 缺乏规模化经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毛竹林落实到户经营,面积小而分散、没有集中连片经营是造成毛竹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毛竹林面积小而且分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落实规模化,增加生产成本,投入与产出不会成正比,林农在利益上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因此不能促进护笋养竹的有效实施,更不能实现高效集约投资,竹林不仅没有得到及时深翻除草,还长期处于失管状态。

1.5 采伐不够合理

当前,调整竹林结构并不是将保证竹林结构合理性的实现作为依据,而是将市场实际需求作为依据。当市场行情较好时,采伐的量就会增加,市场行情不好時,采伐的量就会减少。这和毛竹的实际生长规律相违背,很多壮年竹、大竹都被采伐掉,剩下的只有小竹和老竹,最终导致毛竹林逐渐衰败。

2 低产毛竹林成因及改造技术

2.1 强化抚育管理

1)重视深翻垦复。深翻垦复是促进竹林立地整体质量提高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毛竹林会在4年左右深翻2次,在冬笋小年、春笋大年的冬季或者是盛夏进行,如果坡度在25°以上,可以运用块状深翻或者是带状深翻的方式,深度多在25 cm左右,在深翻过程中,需将杂草埋入土中,石块捡去,并且将小树头与老竹头去除。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帮助土壤分化,使土壤中的养分、肥力增加,促进立地质量的提高[4]。

2)除草松土。松土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竹林中的杂草,避免杂草与毛竹竞争养分。针对复垦的竹林,需在每年5月和9月进行松土除草,除草时尽量将草头锄尽,然后使杂草平铺,逐渐将林地覆盖,一般情况下,松土的深度达到5 cm即可。

3)科学施肥。施肥时,成分尽量为农家肥或者是复合肥。复合肥营养成分比较丰富,配比上也比较科学,能够和土壤更充分结合,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施肥说明进行,防止肥害的发生。农家肥的实效比较长,但是异味较大,在施肥时,应注重对技巧的把握,如竹子在嫩小、暗黄的情况下,需尽可能多施肥,如果竹子长势比较弱,则需对其进行追肥。同时,施肥时对于量的把握需将天气、季节等作为依据。在春季和夏季,竹子长势比较快,需增加施肥总量,在秋季和秋季,竹子长势减慢,可以少量施肥,并且在雨期也应做到少施肥。

2.2 重视虫害防治

影响毛竹林病虫害的害虫一般为竹笋金针虫以及竹笋夜蛾。竹笋夜蛾会蛀食竹笋,进而使竹笋受到损害,形成虫退笋。竹笋金针虫会咬食竹笋根部以及地下部位,导致竹笋难以成竹。在虫害防治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1)营林措施。冬季可以进行翻土,消灭杂草中越冬的虫卵,破坏虫卵在越冬时的整体环境,总体来讲,需尽量将幼虫、虫卵以及成虫消灭。2)人工防治。如果竹笋受害,一般笋尖在清晨会没有光泽以及晨珠。在此情况下,可以运用人工的方式将已经受害的竹笋挖出,然后在笋中的幼虫消灭[5]。3)物理方法。在杀灭幼时,可以运用点灯诱杀或者是黑光灯诱杀的方式。4)药剂治理。在使用药剂时,可以选择使用化学农药或者是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2.3 科学养竹

1)保证挖笋的合理性。受生长时节不同的影响,竹笋在出土顺序、成竹比例方面会有差异性。冬笋在立冬之前的成竹率比较低,多数是浅鞭笋。在立冬到春节期间的成竹率比较高,多数是下层笋,笋的体积大、根多,并且尖度比较小。同时,在立春到雨水期间,成竹率也比较高。因此,在挖掘冬笋和春笋时,应注重对数量的控制,保证采挖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会挖立冬到冬至之间的竹笋,然后将冬至之后的竹笋留下来。同时挖春分期间和雨水之后的春笋,时间上为前后5天左右。

2)科学留笋。科学留笋的主要目的在于养竹。笋竹两用林合理密度区间通常为每公顷21万~27万株。如果竹笋在生长过程中低于这个范围,则需禁止挖笋和禁止砍伐,这样才能保证竹林在结构上的完整性,如果母竹不足900株,需及时将笋竹挖掉,降低笋竹的养分消耗。总体来讲,在科学留竹过程中,应将母竹保留,大竹留下,挖掉小竹。同时在挖竹时,尽量使挖掘范围集中在密集区。

2.4 落实完善承包责任制

在集体林权相关制度改革过程中,需对竹山的使用权、所有权进行明确,竹山经营合同应保持30年不变,如果承包时间即将到期,需提前3年左右进行检查,然后进验收续包或者是提前发包,使责任制在实施时更具稳定性,调动竹农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合同中需对到期之后的竹龄结构、保留立竹量、抚育质量等作出规定,保证立竹度和立竹结构的合理性,进而使竹林保持在较为合理的状态。

3 结语

低产毛竹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缺乏合理性,并且管理较为粗放,同时存在滥挖笋、砍竹现象,以至于地力衰退比较严重,竹林整体结构缺乏合理性。在此过程中,需根据存在的问题,运用针对性解决方式,积极宣传科学育竹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育竹观。改变以往经营中的不合理方法,并且改善竹山立地条件以及经营条件,重视深翻复垦、科学施肥、松土除草等方式的运用,进而促进毛竹林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曾泉鑫,曾晓敏,林开淼,等.亚热带毛竹林土壤磷组分和微生物对施氮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0,31(3):

753-760.

[2] 柳丽娜,诸炜荣,黄宏亮,等.浙江安吉县毛竹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2020,18(1):49-52.

[3] 赵学勇.低产低效毛竹林的改造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1):156.

[4] 赵兵,陈京华,王宏.福建顺昌县国有林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碳汇计量[J].世界竹藤通讯,2019,17(6):25-30.

[5] 程成武.天然毛竹林競争空间关系探究[J].乡村科技,2019(32):84-85.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改造技术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关键技术探讨
陇东山地低产核桃林改造技术试验初报
果树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及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