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银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20-11-30闫巧丽刘兴南张连明孙小东郑彩霞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晚疫病综合防治马铃薯

闫巧丽 刘兴南 张连明 孙小东 郑彩霞

摘 要 在调查白银市二阴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及其造成的损失的基础上,分析了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选用抗病脱毒品种为主,切刀消毒,药剂拌种,药剂浸种,提前预测预报,减少氮肥,增施钾肥、菌肥,配方施肥、辅以喷药的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09

马铃薯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比较喜欢冷凉的环境条件。马铃薯是白银市乃至甘肃省的一大支柱产业,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41.7万公顷发展到2017年的72.2万公顷,位列全国第三,总产量由2000年的525万吨提高到2017年的1 300万吨,居全国第二,甘肃省也是全国主要的种薯繁育基地之一。在白银半干旱冷凉地区,如景泰县正路镇、寺滩乡,会宁县党岘乡、新塬镇及南部各乡镇由于降水相对较多,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特别适于马铃薯的生产,因所产马铃薯薯块大、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含水量低、含淀粉高、耐贮运而备受消费者和客商的欢迎,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景象,白银市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到6.7万公顷,其中早熟菜用型马铃薯栽培1.3万公顷,已成为一些贫困地区的一个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由于马铃薯新品种的大力引进,部分感病品种也被较多地应用于生产,造成马铃薯晚疫病趋于加重。马铃薯晚疫病以往多年在白银阴凉地区秋季发生,近几年特别是多雨年份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为害严重,一般年份造成马铃薯减产15%,严重年份减产33%~42%,特别是2017年白银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全市马铃薯减产53%,损失非常严重。因此,晚疫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白银的高寒二阴地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基于此,针对白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展开讨论。

1 马铃薯晚疫病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多从叶片下部开始,在叶尖或叶缘产形成圆形或不定形病斑,呈水渍状,绿褐色,边缘有灰绿色晕圈,病健组织分界不明显,湿度较大时在外缘生产一圈白霉。干燥情况下,病部组织变褐干枯。叶柄染病时,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植株叶片很快干枯死亡,其特點是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发病到全田感病只有一两周时间,速度很快,因此俗称“火烧龙”。块茎染病时,呈现黑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也呈褐色,迅速腐烂。

2 病原与发生规律

2.1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马铃薯晚疫病变异出了许多新的生理小种,成为该病隔几年就发生流行一次的主要原因。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2013年鉴定了75个菌株,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被测菌株中可克服抗性基因R4、R8和R11的频率在80%以上,可克服抗性基因R8的菌株普遍存在于各采集地[1-2]。

2.2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病薯内越冬,播种后侵染植株成为田间初侵染源[3],调查发现马铃薯晚疫病有如下规律。1)不同栽培方式,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不同。研究表明,粮薯轮作田发病较轻,重茬或与茄科蔬菜连作、套种发病重;高垄地膜栽培发病最轻,平膜和高密度露地因排水不畅,田间湿度过大而发病重。2)马铃薯晚疫病与温湿度关系密切。马铃薯晚疫病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温度18~22 ℃、土壤相对湿度大于85%时发病重。露地栽培的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病害易暴发流行。3)马铃薯晚疫病与灌水方式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灌水方式、灌水量、灌水时间是诱发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因素。大水漫灌,晚疫病极易暴发流行、滴灌或不上垄小水浅灌发病轻;午间高温灌水发病重于早、晚灌水;秋雨多、雨持续天薯多,风少则发病重。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 栽培防治

3.1.1.1选择使用抗病耐病品种

选用抗病脱毒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可以选择种植晋薯16号、同薯23号、陇薯7号、早兰白、青薯9号、天薯13号、威芋5号以及定薯3号等抗病品种,尽量选用经过脱毒的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薯。

3.1.1.2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薯

地块尽量选择排水性好、地势较高的腐殖土、泥炭土、砂壤土。在有条件的高海拔地方建立无病种薯繁育田自留种薯,或选用正规马铃薯种薯公司的种薯。同时,切断马铃薯晚疫病的入侵源,确保种薯不带菌,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5 km以上,加强病害防治。

3.1.1.3严格剔除带病薯块,对种薯进行处理

在对马铃薯种薯进行切块时,用根肽、薯管家、多马道黑等拌种剂进行拌种。也可用5%阿米西达500倍液浸泡消毒,泡后在切块上涂抹草木灰。也可以整薯播种,减少晚疫病病菌随切刀传染。

3.1.1.4配方施肥

增施钾肥,改变偏施氮肥的习惯,增施农家肥和钾肥,作为基肥提前施入种土壤,能提高种植地的抗病能力,另外可以施入菌肥,通过拮抗作用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抗病性。

3.1.1.5提早刹殃

在留种田收获前机械或采用喷药刹秧,也可采用人工割秧,带出田间,集中销毁,防止带病茎秆叶片的病菌传入块茎。

3.1.2 加强预测预报

我国研制出的马铃薯晚疫病检测系统,已在我国12个主产区得到应用,该系统将检测终端、无线通信,外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晚疫病知识、专家决策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对检测地的马铃薯晚疫病信息进行实时检测,预警、诊断及科学防控,准确率高,要充分利用利用预警系统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预测预报,指导白银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预防。

3.2 化学药剂防治

3.2.1 药剂拌种

用正规公司生产的根肽、薯管家、多马道黑等拌种剂进行拌种,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滑石粉3∶100的混合粉,1 kg药粉拌100 kg薯块。

3.2.2 药剂浸种

可以杀死种薯内部分病菌,推迟晚疫病的发生20 d,

降低病情指数约50%。100 kg芽块用25%阿米西达悬浮液10 mL兑水15 kg,浸种或喷洒薯块;或播种时每667 m2用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配成颗粒剂(含药量1%~2%)洒于坑内。

3.2.3 切刀消毒

种薯切块时用专用切刀消毒灵浸泡切刀,也可选用75%酒精、0.1%高锰酸钾溶液,还可用来苏尔或福尔马林等其他消毒剂对刀具消毒,特别是切到有病薯块时一定要消毒,并严格淘汰坏薯种。

3.2.4 喷药防治

通过对7种药剂处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对比和产量结果分析表明,69%安克锰锌800倍液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最好,其次為64%杀毒矾、72%杜邦克露、58%甲霜锰锌,69%安克锰锌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无论是对地上部分植株病情的控制,还是对块茎产量的影响都有较好的积极防治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晚疫病防治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隔15 d再喷一次,可有效防治晚疫病的蔓延。72%杜邦克露1 000倍液与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对晚疫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可以结合69%安克锰锌与64%杀毒矾对晚疫病进行防治。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前期用保护性药剂,发病后使用治疗性药剂[3-6]。还可选用烯酰吗啉嘧菌酯、霜霉威、可杀得等新型药剂防治。注意防止漏喷,地边、垄边都要喷到,防止药量不足,防止喷洒不均匀,防止喷药后

4 h降雨。

参考文献:

[1] 王立,惠娜娜,李建军.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J].中国蔬菜,2013(22):70-74

[2] 杜立和,仲彩萍,李磊,等.高寒阴湿区马铃薯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J].蔬菜,2020(2):41-45.

[3] 周长艳,王珊珊,张向前,等.不同种薯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2019(6):4-7.

[4] 王腾,马爽,孙继英,等.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17(1):45-53.

[5] 吴娥娇,李冬亮,杨丽娜,等.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病原与综合防控[A].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16.

[6] 罗军林.高原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乡村科技,2019(7):89-9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晚疫病综合防治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揭示晚疫病菌负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2020.8.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河北承德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