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建筑立面艺术探讨
2020-11-30张歆悦
张歆悦
摘 要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各自的特征,但沉淀在建筑深层次内的文化内涵是不变的。对新事物的接受与对旧有经典事物的继承,使人们尝试着把传统融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把对古老文化的理解体现在设计的流行趋势中。该文通过对宜都红春村和秭归县特殊学校的既有建筑立面、装饰等艺术特征进行研究与归纳,为荆楚地域建筑文化的弘扬与当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 荆楚;建筑立面;立面艺术
1建筑立面形式构成
建筑立面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第一眼观察一幢建筑时,直接印象就是其立面造型、色彩、材料质感、细部装饰、构成方式等可见因素。王又佳在《中国建筑·形式变迁》中指出“建筑的立面形式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在不同的空间地域或时代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而成为审美的对象,形式的审美原则包括了建筑的比例、韵律、节奏、质感、色彩、平衡、细部、整体与局部、个体与群体、内外空间与环境的相融性等[1]。”建筑形式可以包含建筑外立面还有室内装饰风格等,而建筑立面形式则更聚焦于建筑外立面造型、表皮、结构和功能的表达,是传播社会文化信息和符号的载体,使建筑立面的呈现更加的多元化。
2荆楚建筑与其立面艺术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宜昌的南津关。自古以来,都是出入蜀地的水上必经之道。近代宜昌开埠后,内河航运的开辟,码头的兴起,以及大规模外来人口的涌入,给整个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宜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大融合,对宜昌的本土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2]。由于历史移民的原因,宜昌的传统建筑与东南方毗邻的江西省有很深的渊源,风格与江西传统建筑较为接近,外形特征为“素墙黛瓦马头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现代人对传统建筑的延续,不是停留在简单地去复活青砖、马头墙这些古老的元素,而是应尝试着从本质生活需求出发,在与原有乡土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去转译它,形成与现代功能审美相适应的荆楚建筑设计风格。
3荆楚建筑立面艺术实例
以荆楚地域性文化为出发点,本文引入宜都市红春民俗文化村和秭归县特殊学校两个建筑设计实例,来进一步探讨建筑立面艺术设计手法表达。
3.1 荆楚建筑立面形态元素构成
红春民俗文化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是以历史文化为底蕴,集商贸物流、农家休闲于一体,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新村庄。其建筑功能可分为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沿街三至五开间居多,它们分别在立面处理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在立面上具有许多重复性元素,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峡江建筑风格结合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白檐彩画、双出墀头、不施墙基等独特的立面特征。
正立面在竖向上可包括屋顶、墀头、屋檐及屋檐画、木轩、门及门额、窗、柱、墙身等元素[3]。横向上可分为入口开间、左右两侧的部分三段。对于入口空间的处理有很多,有的会在门两侧伸出墙身,加以一对墀头或帽檐进行强调,如松涛小筑、杨青子苑。屋顶多是双坡屋顶,大多数建筑在两侧山墙的墙头上会出两对墀头,屋顶下的屋檐采用叠涩出挑的构造,叠涩下有用白灰粉刷的白檐,宽约一尺,稍讲究一些的房屋在白檐上作水墨彩画,题材多为装饰纹或草木鸟兽等动植物形象。门框与窗框上饰有精美的雕刻,题材为装饰花纹或表达吉祥含义的动植物形象。侧立面轮廓丰富,富在于形式变化多样形成了高低错落的韵律感。红春村的马头墙一般是类似徽派建筑的叠式马头墙,还有一些建筑会穿插做一些马头片墙。规模较大的民居在侧立面上也会开门窗,但因为侧立面的重要性不如正立面,所以侧立面上的门窗形式较为简单,装饰雕刻不如正立面上的门窗考究[4]。
3.2 荆楚建筑立面元素运用与建筑色彩
秭归县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创作结合秭归乡土地域性。在立面处理上,融入了传统的素墙、黛瓦、坡屋顶、马頭墙等传统建筑符号,正立面的栏板采用虚(木栏杆)实(石板)的结合对比作为横向线条,竖向加入隔层错位的木构件作为强调,楼梯间等空间则加镂空木雕表达特殊空间的贯通性。侧立面的山墙沿用高低错落的叠式马头墙,楼梯间运用横向条窗,顶部加以矩形中式花棂窗作为装饰。建筑外墙运用了大面积的白色墙体与灰色墙体分段式搭配,面积按照3∶1分配,每层有少量作为点缀的木色构件。
4荆楚建筑立面艺术创作手法对比
对比红春民俗文化村与秭归县特殊学校两个方案的建筑主立面,将两者的立面艺术创作手法对比总结。红春村的建筑立面以灰砖为主,材质真实有凹凸肌理感;横向阳台栏板为白色,门扇、窗框等为红木色、樱木色,主立面为采光窗户多为横向窗,侧立面多为装饰点窗。而特殊学校的立面则底层为灰色,上部三层为白色,灰白面积比例约为1∶3,穿插樱木色杆件及楼梯间竖向花窗;旧建筑原为混凝土材质为了在建筑造型上符合荆楚建筑设计风格,采用了仿砖挂板[5]。
5结束语
荆楚地域文化中的传统建筑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社会、艺术内涵,具有个性的建筑元素和宜人的建筑尺度,而现代建筑设计元素是传统建筑设计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其具有的民族文化特性更深刻的展现着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本案建筑立面艺术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立面艺术特征,既可丰富该领域相关学术的研究理论,有利于弘扬荆楚传统建筑艺术与文化,也有利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和新中式建筑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又佳.中国建筑·形式变迁[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7.
[2] 雷体洪,张润东,张洋.基于宜昌地域特征的“新中式”建筑设计探究——以宜昌鑫鼎生物科技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6(3):56-60.
[3] 王炎松,周嘉意.荆楚建筑文化研究之鄂东南传统建筑立面艺术初探[J].华中建筑,2014(12):162-166.
[4] 曹浩,张恋.试论文化生态学视域的近代宜昌码头文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5):14-17.
[5] 孙红明,陈玲,雷继善.浅谈新中式建筑的文化理念[J].山西建筑,2011(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