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胆囊结石也会“拖”出胆囊癌
2020-11-30代鹏
代鹏
胆囊结石亦称为胆石症,指形成于胆囊里的结石疾病。胆囊里产生结石之后,结石会持续作用于胆囊黏膜。这种刺激一方面会引发胆囊产生慢性炎症,另一方面若结石在胆囊管或颈部发生卡顿之后,可能导致继发感染,造成胆囊急性炎症。
临床上胆囊结石的症状表现,通常是吃入油腻食物或用餐过饱之后上腹疼痛,有时还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胆囊结石容易造成胆囊穿孔、胆囊炎,病情加剧时甚至导致患者休克,出现黄疸、败血症,甚至危害患者生命。胆囊结石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年龄超过40岁的群体是易发人群。
可以简单地将胆囊结石区分成有症状的与无症状的两种类型。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一般都会积极的求医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确定治疗方法。常规做法是,若患者能够长期服用药物,坚持低脂饮食,可以承受一般疼痛,则暂时不用手术;反之,若患者难以管控饮食,且胆囊结石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就应积极手术。当然,若胆囊结石患者并发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就更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大多是手术切除。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目前已成为有症状胆囊结石的首选疗法。
大部分胆囊结石患者没有症状表现,往往是体检时才查出胆囊内存在结石。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亦被称之为“静止结石”),科学的看法是,这种结石虽然眼下并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却必须倍加小心。因为这种所谓的静止结石,事实上不可能一直静止不动,它就像隐藏于患者体内的一颗炸弹,随时存在爆炸的风险。所以,早治疗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若不采取治疗措施,时间久了,结石于胆囊里不断移动,产生摩擦,会导致胆囊壁受损而产生炎症;结石堵塞胆囊管,会导致胆囊积水,亦会引发强烈的胆绞痛;胆管炎急性发作过程中,会造成胆囊穿孔、坏死;小的结石经由胆囊管到达胆总管,造成胆总管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化脓性胆管炎。除此之外,胆囊长时间受到胆结石的刺激,会导致癌变的可能。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的危害当之无愧地位列第一。原发性胆囊癌尚无较佳疗法,往往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患者死亡。
胆囊癌通常有如下几种症状表现。
1.右上腹肿块。近半数患者出现上腹部或者右上腹肿块,大部分是胆囊变大所致。
2.右上腹疼痛。超过80%的患者因为并发胆囊结石,症状往往和胆囊炎或者胆囊结石类似,先是右上腹感到不适,接着产生连续的钝痛或者隐痛,间或产生阵发性剧痛,同时放射至右肩部。
3.皮肤有黄疸和瘙痒症状。多出现于胆囊癌晚期,是癌组织侵犯胆管抑或引起淋巴结转移,导致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进而引发胆道梗阻;从肝脏泌出的胆汁无法顺畅排进肠道,反向流动进入血液,导致皮肤黏膜黄染。大部分患者同时出现极难减缓的皮肤瘙痒症状,特别是夜里,这一症状尤其严重。
4.消化道症状。90%的胆囊癌患者消化不良、嗳气、不喜油腻、胃纳下降,原因是胆囊功能不全,无法消化脂肪类物质所致。
5.消瘦、发热。近四分之一的胆囊癌患者有发热症状,往往是继发性胆道感染造成的。晚期胆囊癌患者多表现消瘦。
胆囊癌患者往往存在良性的胆囊疾病,胆囊结石在其中的占比超過80%。许多研究人员据此判断,胆囊结石对胆囊的慢性刺激是引发胆囊癌的关键原因。原发性胆囊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体征及症状,患者大都存在胆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病史,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然而一旦进展到癌肿晚期,胆囊癌的症状明显,同时病情进展加剧,加大了治疗难度。
因此,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万不可因为它无关痛痒而不以为然。相反,必须小心对待,及时观察、及时随诊,一旦发现如下状况,就要果断采取手术治疗,以防患于未然。万不可久拖不决,错失良机。
(1)结石具有不小于3厘米的直径;(2)结石患者并发需开腹手术的疾病;(3)同时存在超过1厘米的胆囊息肉;(4)儿童胆囊结石;(5)出现瓷性胆囊亦或胆囊壁钙化;(6)胆囊壁变厚;(7)并发糖尿病;(8)存在心肺功能障碍;(9)野外作业或者身处交通欠发达、边远地区;(10)胆囊结石从发现至今超过10年时间。
纵使患者没有出现以上状况,也应定期检查。研究指出,胆囊结石患者患上胆囊癌的风险是没有胆囊结石的胆囊炎患者的7倍还高,若无法将癌变的可能排除,则最好还是接受手术治疗。
总之,早期预防胆囊癌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定期开展B超之类的相关检查,对于检查出来的胆囊病变,应对其变化加以紧密关注,需要时要第一时间给予治疗,以化解相关病变。这样就能够显著减少胆囊癌的发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