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自恋成为美德

2020-11-30雷晶晶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斯坦小山沙龙

雷晶晶

“曲高和寡”似乎是格特鲁德·斯坦文学作品的标识,但她的“实验性语言”却是数代文人为之着迷的思想锐器。

格特鲁德幼时在欧洲读书、旅行,同时受教于学校和家庭教师。十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后,她由两位兄长照护。格特鲁德从小身材壮硕,没有一点娇柔忸怩,哪怕常有人故意丑化她的模样,她也坚信自己的心智将比那些苗条的人更为机敏。一次,格特鲁德在哲学考试时递交了白卷,还戏谑地写上:“真是抱歉,今天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张哲学考卷。”

1893年,格特鲁德考入哈佛学院心理学系,成为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得意门生。也是受他鼓励,她大学毕业后转入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专攻人脑解剖学与认知心理学。不过,格特鲁德很快发现自己对解剖学毫无兴趣。

1902年起,格特鲁德跟随哥哥利奥·斯坦旅居法国,自此揭开了生活的全新面貌。利奥热爱艺术,经常带着妹妹出入巴黎的先锋派画廊。兄妹俩不仅收藏知名画家的作品,也慷慨资助毕加索、格里斯等彼时微露头角的青年画家。

每逢周六的花园街27号斯氏寓所,一大批画家慕名聚集。作为沙龙女主人的格特鲁德俨然是这里的核心。与此同时,格特鲁德围绕他们的现代绘画另辟出“先锋派文学实验”。她先后写过《毕加索》等数篇“文字素描”,试图以超脱凡俗的文字方式输送文人艺术家的真实形象,以此投射对现代艺术的解读和探索。格特鲁德由此得到文学家的声名。

一战爆发后,格特鲁德参照福楼拜的《三故事》进行文学训练,出版了小说集《三个女人的一生》,其中《梅兰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代派画家塞尚的近作。受立体主义绘画影响,格特鲁德在《软纽扣》中赋予物象生命性和独断性的立体感,“小山就是小山就是小山”的新奇写法犹如“无法确定的碎片所组成的立体画派的画布”。1933年,格特鲁德在短短六周内写出《艾丽斯·B·托克拉斯自传》,发行后异常畅销。

小说之外,格特鲁德还在诗歌、剧本、儿童文学等艺术形式中进行文学实验。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变得声色并茂。她很喜欢用天才来形容自己,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现代文化就是格特鲁德·斯坦。在二战前后的30余年里,她租住的住所,一直是左岸拉丁区最出名的艺术沙龙。

格特鲁德尝试抛弃时间和记忆,而去捕捉“片刻的意识”,成就颠覆父权制的文学模式并塑造反叛传统的生活,她的沙龙亦吸引来大批作家。譬如23岁的海明威专程向她请教“怎样像个男人一样写作”, 格特鲁德建议他汲取西班牙斗士的勇猛。她无限真诚,又好像不乏刁钻地指认他和他们的年月:“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如获至宝,把这句“哲学”写在《太阳照样升起》的扉页上,与全世界的文艺青年共享。

上世纪30年代,格特鲁德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演讲。1934年,她又应邀回美国举行学术讲座。气势磅礴、姿态激进的格特鲁德被现代艺术家和文学家视作“教母”。为了读懂她的作品,他们不惜耗神费力地去查找诸多评论或传记;而一旦读懂了格特鲁德,他们又忍不住惊呼“离创作的真理更近了一步”。

二战期间,格特鲁德困居于法国乡间,1946年病逝。格特鲁德是“画家的作家”,也是“作家的作家”。在她身后,每個想要评论她的人大概都会对着那句中气十足的宣称点头致敬——“英国文学创造了19世纪,美国文学创造了20世纪,而我创造了20世纪的美国文学”。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

格特鲁德·斯坦(1874-1946年):美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理论家和收藏家。

猜你喜欢

斯坦小山沙龙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终极嘱托
Baby Rhino犀牛宝宝
收藏脚印的小山鼠
ABC ENGLISH SALON
小山小山
戈壁沙丘
斯坦的暑期计划
沙龙
消失的沙龙兔
健康沙龙:姜水烫脚治感冒(健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