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角看《筝曲新作八首》之“新”
——兼谈中国筝曲创作(下)
2020-11-30韩建勇
文/韩建勇
(接上期)
冯季勇先生的《境》立意源于唐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有感。全诗短短四句,花开花落,“涧户寂无人”又道出一种花无人赏识的落寞的境况。曲作者意在通过“境”的描绘,借以表达诗人当时的境遇以及曲作者本人对于古人思想的理解、诠释。乐曲以陕西地方风格为素材来源。
周煜国先生《忆长安》则是以远离秦土到杭州工作的五年间对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为立意,以陕西戏曲音乐为素材,以秦筝的演奏手法、旋法为表现特点,彰显出作品浓郁的“秦派”地方性风格。乐曲感人至深,悠悠的思乡之情缓缓流淌,陕西地方民谣“biangbiang面”的念白朗朗上口,伴以跌宕起伏的节奏,不尽的长安风情俨然指下。
197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曾出版名为《东海渔歌》的“筝曲八首”曲集。曲集收录的是上世纪70年代青年一代演奏家、作曲家所创编的筝乐作品,如张燕《浏阳河》《东海渔歌》《草原英雄小姐妹》,如焦金海编曲的《毛主席送来幸福水》、李祖基《丰收锣鼓》,又如作曲家、演奏家联合创编的《红旗渠水到俺村》(沈立良、项斯华、范上娥)、《一花引来万花开》(郑丹清曲,黄晓飞、丁伯苓、高沛改编)、《白毛女》(张筠青、李汴改编),曲集收录的是70年代上半叶所创编的优秀筝乐作品,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和印记,在思想主题上也都是反应时代的新面貌,歌颂劳动人民的思想立意。再看五六十年代代表性的筝曲创作,如《庆丰年》《闹元宵》《幸福渠》,再到《春到拉萨》《战台风》,再到刚刚提到的《东海渔歌:筝曲八首》中的《丰收锣鼓》《红旗渠水到俺村》等,主流上是反应人们真实的现实生活,并借此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传统、取材历史、寻根觅古、古为今用,从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也有所涉猎,如《林冲夜奔》《秦桑曲》《香山射鼓》《铁马吟》,题材上虽新颖有突破,但却非主流。随着90年代专业作曲家的加入创作,对于人们自我情感的关照、关怀也日益提上日程,各类文学如古诗词不断给予曲作家以灵感,从而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筝乐作品。回观《筝曲新作八首》中,《江南》《望雪》《境》三首作品取材古文学,《独凭阑》《水墨丹青》也无不反应中国传统文化,《蹀马倾杯舞千秋》以今人视角看古代盛世。等等都没有离开传统,而是将传统文化巧妙化于现代创作。《筝曲新作八首》是现时代筝乐创作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是现时代对多元化筝乐审美需求的成果。作为“区域性”古筝学会,委约作品在思想立意、主题内容上谨按筝乐艺术节“八字方针”中的“区域引领”一项,在总体方向上,无论是历史还是民俗,亦或是由景生情,借物言志,要反映陕西丰富而厚重的文化。丰富的陕西文化是秦筝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以作品反应当地文化也是秦筝学会在今后发展路途上坚守秉信的理念。
三、委约的作品体裁多样、演奏形式丰富多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古筝演奏艺术发展的趋势、时代特点。
《筝曲新作八首》虽然只收录有八首新作,但是在乐曲体裁、演奏形式上却还是非常丰富的。除《江南》一首为纯古筝独奏外,为筝与钢琴而作的有两首——《望雪》(吴延曲)、《水墨丹青》(魏军曲),筝与弦乐四重奏一首——《独凭阑》,其余四首均是为筝与群筝而作的筝乐重奏作品。八首委约作品对于增强古筝的舞台表现力做了有益尝试,并力求从整体上推动筝乐艺术水平的提高。
中国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实为一部包含了筝乐作品不断充盈丰富、古筝制作不断改革力求探索新制、古筝演奏形式和技巧不断丰富出新等各方面的艺术史。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民间的筝乐家被邀请进国内各专业院团,环境、身份的转变,新的音乐知识、思维方式影响着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新式的古筝召唤新的技巧,新的技巧又成就了新的乐曲创作。在演奏形式上,古筝不再局限于独奏形式,齐奏、合奏、重奏也日益发展,从而拓展了古筝艺术的表现力。从1952年筝业宗师曹正先生与高胡演奏家朱郁之改编的高胡古筝二重奏《渔舟唱晚》到1956年雷雨声编创的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高胡与高音钢丝筝、低音丝弦筝)开始,筝界始终没有停下对筝乐创作新形式的探索。
再看陕西秦筝学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秦筝归秦”思想引导下,秦筝家们走出了一条富有秦派民乐特色的筝乐之路。从已故秦筝领军人周延甲先生到以曲云、魏军为代表的秦筝人,他们不仅创作了具有高知名度且广泛传奏的独奏作品如《秋夜筝》《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三秦欢歌》,还创作了大量齐奏、重奏如《百花引》《倾杯情》《满庭芳》《乡音》等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作品。90年代以来,专业作曲家如饶余燕先生创作的协奏《骊宫怨》、重奏《锁风沙》,周煜国先生创作的筝与乐队《乡韵》、重奏《秋望》等,新形式的探索都丰富扩大了古筝艺术的舞台表现力。
《筝曲新作八首》集中包含独奏、协奏、重奏三种体裁与形式,其中筝与群筝更是占据一半。这基于陕西秦筝学会、西安音乐学院筝团林立纷呈的资源优势和现实。由樊艺凤教授创建的西安音乐学院秦筝乐团成立于2004年。是由西安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学生构成的表演艺术团体。自建团以来,坚持集教学与实践为一体:以古筝合奏课的形式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成果转化为艺术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舞台表演。秦筝乐团立足于丰富的陕西地方音乐资源与陕派古筝的地缘优势,又借助于音乐院校专业化的教学、实践、学术保障机制,依托陕派古筝艺术六十余年实践、教学、创作的丰硕成果,在发展中不断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同时借鉴其他音乐院校筝乐专业的相关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在现任团长、西安音乐学院古筝教师李瑜副教授的带领下,秦筝乐团举办了多场有影响力的专场音乐会,如“筝逸满庭”秦筝乐团展演音乐会(201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西安工程大学专场音乐会(2016年)、西安音乐学院秦筝乐团贺70周年校庆专场音乐会(2019年)等,为古筝艺术在推广、普及、流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陕西秦筝学会长安筝团成立于2016年,是陕西秦筝学会下设的集“艺术实践与教学活动”为一体的社会艺术团体。分青年团和少年团,由古筝专业老师、音乐艺术院校毕业生及古筝爱好者组成。长安筝团以合理挖掘、保护、开发、传承古筝各个传统流派及当代筝乐的音乐文化资源为宗旨,致力于为更多古筝爱好者搭建交流切磋和实践提高的平台,鼓励古筝爱好者积极参与古筝艺术的表演和创作。演奏上,通过独奏、重奏、合奏、协奏、弹唱等多种形式传播现代陕西筝派的特色与风采。长安筝团同样依托陕西专业院团资源优势,在现任团长薛莲(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古筝教师)及西安音乐学院曲明明、西安歌舞剧院曹瑾、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张洁等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的合力带动下,在壮大和发展艺术团规模基础上,积极向高水准、精演艺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深受陕西乃至全国乐界的好评。近年来,长安筝团参与、举办各类专场演出多场,如陕西秦筝学会长安筝团成立一周年音乐会(2017年)、挂红灯·贺新春 长安筝团周成龙筝作品音乐会(2018年)、盛世秦筝——陕西筝派名作赏析音乐会(2018年)等,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并获得业内的认可、好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基于西安音乐学院秦筝乐团、陕西秦筝学会长安筝团两大古筝团体的资源优势与现实,再加上历次演出群体演奏的良好传统和宝贵经验,筝与群筝成为此次音乐会的重头戏也是必然的。作为筝与群筝协奏、重奏作品,在一个学会的引领下,由专业的作曲家专门创作,这在业内是不多见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量身定做。
专为筝与群筝创作的作品无疑给专业筝团的排演、艺术实践提供了新作,同时又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圪梁梁——黄土地的歌》曲中,古筝分3个声部,并糅合进铝板琴、大鼓、大镲打击乐器和高音笙这种线性乐器,最后又加入人声。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秦筝家曲云一曲以鼓乐重新填词的筝歌《咏筝》就已经在筝坛引起轰动,周成龙先生这首《圪梁梁——黄土地的歌》无疑又在筝乐基础上引入人声的形式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在这里,群筝并非简单地为人声做伴奏,人声也并非固定地卡着筝的伴奏进行咔歌式演唱,而是以一种若即若离的形态,作为整部作品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存在于作品中,最后更是在演奏家们的边弹边唱中结束全曲。对于同一件作品而言,整个要比纯筝演奏要难。相对于独奏,筝歌还需要动嘴巴唱歌词,那么怎样保证演奏、演唱能相互协调而不是互相干扰,这是演奏者需要衡量和注意的。周煜国先生《忆长安》曲中同样有一段加入了人声,在群筝交织出的固定音响的律动衬托下,演奏者以陕西方言念白的方式,咏唱出“biangbiang面”的陕西地方民谣,地域的代入感很强,朗朗上口的民谣,生动接地,更易引起听众们的情感共鸣。
结语
2018陕西筝乐艺术节总策划人樊艺凤教授在对新作品的审美认同、对陕西文化深层依恋的大情怀前提下,本着弘扬秦筝文化、传承秦筝精神的宗旨下构想策划的这次委约新作品音乐会,是创意十足并且相当有分量的。而这次委约新作品中的部分作品如《望雪》《水墨丹青》《蹀马倾杯舞千秋》等,也在当今筝界逐渐传奏传播,受到更多人们的欢迎。
八首作品虽为“新作”,但仍立足传统,内容上没有脱离中国筝乐赖以生存的大环境,而是尽力围绕反应当下陕西历史、民俗等文化。在这八首作品中,除《江南》一曲立意汉乐府取材江南风格音调外,其余的七首都未曾脱离浓厚的陕西文化基因。然而又与以往秦筝历来立足于陕西地方戏如秦腔、碗碗腔、迷胡、板板戏等戏曲素材的做派多出了更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这是新时代对筝乐审美的需求,是新时代古筝发展的必然趋势。八首新作均以线谱收录,正谱之前还有曲作者所撰述的创作札记、随笔等,这对演奏者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创作意图及深度认识作品提供了素材。曲集同样也收录了编者对乐曲简短的提炼释义。
陕西秦筝学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提倡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魄的古筝新作,而《筝曲新作八首》正是在追求中国梦的新时代,陕西秦筝学会为中国古筝界呈现的一部反映新时代筝乐面貌的力作合集。作为专业著作与教材,也势必对古筝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