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省外输入性病例与本地病例的临床及CT 特征分析

2020-11-30陈安强陈月芹孙占国王正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肺叶疫区病例

陈安强,陈月芹,孙占国,于 昊,王正通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山东 济宁 272029)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迅速蔓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1-4]。2020 年2 月11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5]。我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努力,防治成效显著。对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及时诊断、鉴别及治疗有重要意义。虽然对呼吸道标本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的确诊手段[6],但CT 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检查手段在早期诊断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对比省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与本地病例的临床及CT 表现特征,探讨输入性病例的特点,为及时确诊和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市传染病医院自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3 月RT-PCR 核酸检测阳性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4 例,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7]。根据患者流行病史分为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指有明确疫区旅居史,在本地隔离期内(14 d)发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本地病例指无疫区旅居史、有明确确诊患者接触史,并于本地发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流行病学病史不明者不纳入本研究。共纳入输入性新冠肺炎8 例(输入组),本地病例36 例(本地组)。

1.2 仪器与方法 9 例采用联影uCT 760 80 排160 层螺旋CT 机,24 例采用GE Brightspeed 16 层螺旋CT 机,11 例采用GE Revolution HD CT 扫描机。扫描参数:120 kV,120~200 mAs,层厚5.0 mm,螺距1.087 5~1.375 0,重建层厚1~1.25 mm,其中肺窗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

1.3 评价指标及图像分析 统计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发热、咳嗽、乏力、肌痛、呼吸困难)、流行病学病史(与疑似或确诊患者密切接触)、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临床分型[7]。评估5 个肺叶的受累程度,分为无受累(0)、最小受累(1%~25%)、轻度受累(26%~50%)、中度受累(51%~75%)和重度受累(76%~100%);对应的肺叶评分分别为0、1、2、3、4 分[8]。肺叶受累评分为双肺累计得分。统计CT 特征,包括病灶分布、形态特征,以及有无胸腔积液等特点。由2 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胸组诊断医师分别对胸部CT 图像进行判读,意见不同时经协商或与更高年资医师(主任医师)讨论后取得一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特征比较(表1) 2 组年龄、性别及首诊症状、临床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诊症状至首次CT 检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 组胸部CT 特征比较(表2) 2 组肺叶受累评分、CT 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局部/亚段肺组织实变外,其余胸部CT 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图1~4)。

表1 新冠肺炎输入组与本地组的临床特征比较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冠状病毒中的第7 种,属于Beta 冠状病毒属的Sarbecovirus 亚属,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有所区别,与SARS-CoV相似度较高[9]。新型冠状病毒包膜棘蛋白介导受体结合和膜融合,是决定宿主取向和传播能力的关键[10]。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1~14 d,一般为3~7 d;新冠肺炎感染7 d 后出现呼吸困难,老年患者的病死率较高[11-12]。

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多系统及脏器损伤,表现为呼吸、肠、肝和神经系统等的临床症状[13-14]。本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数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其中输入组以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以普通型及重型为主[87.5%(7/8)];本地组除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外,1 例表现为腹痛、腹泻,2例无临床症状,以轻型、普通型为主[88.9%(32/36)]。2 组首诊症状及临床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可能是输入性病例较少。输入性重型患者占比较高,其原因可能是:①输入性病例自疫区感染后至有临床症状、再到本地医院就诊并确诊治疗的病程迁延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早期按普通感冒治疗、当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后才来医院就诊,也导致病程迁延时间长、病毒在体内复制量大,临床症状较重,输入性病例从有临床症状至就诊CT 检查的时间平均(5.38±2.83)d。②本地病例有明确输入性病例接触史,当输入性病例一旦确诊,本地密切接触者会及时就诊,缩短了确诊时间,减少了病程迁延,本地病例自初发症状至就诊CT 检查的时间平均(3.58±1.70)d。2 组首诊CT 检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 表现:病灶分布主要为双肺上叶及下叶背部或肺外带为主[15-17]。本研究中2 组病变主要分布范围无明显差异,其中输入组主要为混合密度磨玻璃病变、局部或亚段肺组织实变、索条影为主,本地组主要为浅淡/纯磨玻璃病变,而实变及索条少见;2 组病变内均可见血管束增粗、铺路石征,而输入组血管及支气管常有扭曲、支气管可伴轻度牵拉性扩张[7,16-18]。肺叶受累分布:输入组双肺受累占比为87.5%;而本地组双肺受累占比为58.3%。肺叶受累评分:输入组评分较本地组评分高,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CT 分期:输入组早期及进展期均为4 例(50%),本地组CT表现阴性2 例(5.6%)、早期31 例(86.1%)、进展期3例(8.3%),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以上结果表明,肺内CT 表现、肺叶受累评分及CT 分期,输入性病例较本地病例病灶表现典型、分布广、评分高、CT 分期重。其主要原因是,输入病例较本地病例病程迁延时间长、体内病毒载量大。这也充分表明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的重要性。

表2 新冠肺炎输入组与本地组的CT 特征比较

图1 女,33 岁,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曾接触确诊患者 图1a,1b 胸部CT 示右肺下叶近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密度灶,血管束增粗、铺路石征(箭) 图2 女,57 岁,本地新冠肺炎患者,曾接触确诊患者图2a,2b 胸部CT 示双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磨玻璃密度灶,多位于肺外带、胸膜下、小血管增粗(箭) 图3 男,58 岁,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有疫区旅居史 图3a,3b 胸部CT 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密度灶、铺路石征、血管束增粗、亚段肺组织局部实变、细支气管充气征(箭) 图4 女,60 岁,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有疫区旅居史 图4a,4b 胸部CT 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及团片状高密度影、局部肺组织实变、支气管充气征、血管束增粗、胸膜下索条影、混合密度磨玻璃密度灶(箭)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①输入性病例数目少,无法全面反映输入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②纳入的输入性病例是指有明确国内疫区旅居史并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而非国外输入病例。

猜你喜欢

肺叶疫区病例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病例”和“病历”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