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椒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2020-11-30董林娟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制法生物碱炮制

王 孟 石 钰 董林娟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健康学院,陕西 咸阳712046)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1]。花椒产地遍及全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青海等地,其道地药材产地位于四川省汉源、茂县。花椒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品种有红花椒和青花椒,不同产地品种花椒品质,色泽,香气差异较大。道地产地汉源一带的川椒品质最佳,颗粒略小而圆、色泽鲜艳、香味浓郁。川椒抗旱,适合生长在高温、土壤贫瘠的地区,因此汉源一带山区是川椒的适宜生长地。川椒生温、有毒,外紫里白、气味辛烈,浓厚。具有温中止痛,祛湿止泻,杀虫止痒的功效。对于蛔虫病、脚气、皮肤瘙痒等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川椒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通过一定的炮制方法,可以降低其毒副作用,增加疗效,或产生新的治疗作用[2]。通过查阅文献和古书籍,发现花椒有清炒、醋制、盐制、酒制等不同的炮制方法[3-4]。

川椒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川椒相对于一般花椒,香味更浓郁,其特殊的香味主要来源于挥发油,果皮中挥发油含量较高,川椒籽与川椒叶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川椒挥发油具有祛湿抗炎、抗菌、局麻止痛等药理作用[6],主要治疗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另外还有虫积腹痛、杀菌消炎等疾病。除了挥发油,还有生物碱、酞胺,以及木脂素等化学成分[5]。川椒中的生物碱成分主要是白屈菜红碱,是川椒中的另一主要活性成分[7],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8],治疗疥疮、腹痛、胃寒冷痛等疾病,可见川椒中的生物碱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本文通过对川椒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变化的研究,为花椒炮制前后生物碱成分的差异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表1 仪器设备

1.2 试药

表2 试药

2 方法

2.1 花椒的炮制

2.1.1 清炒法。取川椒放入炒锅内,用小火炒,直到出汗,渗油,呈现油亮光泽,颜色加深,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干晾凉,保存于干燥容器。

2.1.2 酒制法。取川椒置于盆中,加适量黄酒搅拌均匀,闷润30min 后用纱布包裹蒸2h,放冷无气后取出,在无风的条件下晾干,即得花椒酒制品。

2.1.3 盐制法。取川椒置于盆内,置于炒锅内,用煤气灶小火加热,炒到有响声时,再喷淋盐水,继续炒直至炒干,然后倒入盘内放凉,再装自封袋备用。花椒与食盐比例为1:0.02。

2.1.4 醋制法。取川椒置炒锅内,使用燃气灶文火炒,加热后喷淋醋液,炒至醋干,取出并闷放,使其发汗,再晒干,装自封袋备用。花椒与食盐比例为1:0.12。

2.2 酸提碱沉法提取总生物碱

取川花椒果皮500g,50℃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粗粉,加入95%乙醇,用稀盐酸调节PH(PH=3),60℃超声提取45min,提取3 次,滤过后合并滤液,减压抽滤,去掉滤渣,在滤液中加氨水调节PH 至中性,所得溶液为总生物碱提取液。

2.3 花椒中总生物含量的测定

2.3.1 光谱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标准品为白屈菜红碱波长:425nm。

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5mg 白屈菜红碱对照品放置于25ml 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线,摇匀,白屈菜红碱对照品的储备液制备成。

2.3.3 样品溶液的配制。吸取“2.2”项下的待测样品1ml 于试管中,加入2ml 溴甲酚绿缓冲液和lOml 氯仿,振摇2min 充分反应后,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1h,待其完全分层,取氯仿层置于锥形瓶中,加少量无水Na2SO4,充分振摇1 min,待氯仿层澄清后,在425nm 处测定其吸光度值。

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白屈菜红碱标准品溶液,在425nm 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浓度- 吸光度曲线图。以浓度C 对吸光度A 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C=1.01A+0.114,相关系数R2=0.9993。线性范围为0.2~0.6mg/mL,结果见表3 及图1。

表3 不同浓度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吸光度值

图1 白屈菜红碱对照品标准曲线图

2.3.5 精密度实验。配制低、中、高三个浓度的白屈菜红碱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法,设定检测波长值为425nm,测定三种不同浓度溶液的吸光度A 值,代入上述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浓度值。三种浓度样品每天测定3 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作为日内变异;连续测定3 天,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作为日间变异,结果发现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2%,符合方法学要求。

2.3.6 重复性实验。精密称取白屈菜红碱适量, 按照上述紫外分光法测定其含量。制备不同浓度供试品溶液三份,1 天内分别测5 次样品;每天各测1 次,连续测5 天。结果显示阿卡波糖原料药RSD 均值为0.39%,可见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2.3.7 稳定性实验。配制浓度为0.2mg/mL 的白屈菜红碱标准溶液,于室温下放置24h,分别在0,2,4,6,8,10,12 和24h 测定其吸光度,考察标准品溶液稳定性,通过数据分析,可见RSD=0.88%,小于2%,表明白屈菜红碱对照品溶液在24h 内稳定性符合要求。

2.4 川椒生品与炮制品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根据“2.2”项下方法提取川椒中的生物碱,采用UV 法测定川椒生品及炮制品中生物碱的吸光度。川椒中总生物碱主要活性成分为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红碱在乙醇中溶解度高,且具有抗菌、抑菌、驱虫的等药理活性[9]。以白屈菜红碱为标志物,测定生物碱的含量。根据“2.3”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值,将吸光度A值带入上述线性回归方程中,计算各样品的白屈菜红碱的含量及白屈菜红碱得率(%)。

表4 川椒不同炮制品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

根据以上数据发现川椒生品与其他炮制品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变化,酒制品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清炒品和醋制品,盐制品和生品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较低,生品中白屈菜红碱的含量低于盐制品,说明炮制品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化与炮制所用辅料关系密切,由于白屈菜红碱易溶于乙醇中,因此酒制法能够增加白屈菜红碱的溶出,而盐制法使川椒细胞缩水,不利于白屈菜红碱的溶解与溶出,反而降低了其含量。

3 讨论

花椒炮制前后生物碱含量变化明显,表明炮制方法以及辅料的选择,对于川椒中生物碱的溶出度有较大的影响。酒制法、醋制法、盐制法以及清炒法这几种炮制方法,在其炮制过程中,由于炮制方法和辅料的不同,使川椒的生物碱含量发生了改变。其中酒制法中,加入黄酒以及炒制加热的原因,增加了白屈菜红碱的溶出,这是由于白屈菜红碱在乙醇能够完成溶解。盐制品的生物碱含量降低,这与盐抑制生物碱的溶出关系密切。清炒品因加热促进了有效成分溶出,其含量略高于而醋制品,而醋的加入降低药物pH 值,反而阻碍了白屈菜红碱的溶出。

猜你喜欢

制法生物碱炮制
手提式切石机消音锯片的制法
我的梦想
氰基硼氢化钠还原胺化京尼平合成拟生物碱与活性
论慎子的“制法”思想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分析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识梳理
浅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正交试验法优化苦豆子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