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建筑学科实验课程体系优化初探★

2020-11-30冯竞予

山西建筑 2020年23期
关键词:调研问卷课程体系

吴 文 周 琴 冯竞予 陈 沈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省城市与建筑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819)

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建设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阶段后,逐渐回归了理性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环境要求下,建筑行业将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环节以专业实际需求为核心、能力为导向,将实验技能融入专业及人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1,2],故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要影响在建筑学科中尤为凸显[3-5]。本研究开展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建筑学科实验课程体系问卷调研,力争实现对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难以开展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效完善和补充,将有利于优化教学体系。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取电子问卷方式,以建筑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和往届毕业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对建筑学科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信息反馈。本次问卷调研共回收问卷312份,有效问卷312份,有效率100%,问卷设3部分内容,包含受访者个体属性、受访者诉求和社会技能需求。

1.2 实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为了解建筑学科实验课程体系环节安排的合理性,主要从学生诉求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学生诉求,指学生想通过该环节了解、获取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涉及课程安排满意度、课程重要性感知、对课程与相关技能的需求四个方面;社会需求,指社会对建筑及相关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包括工作技能需求、工作要求与能力匹配度、模块指导意义感知、能力欠缺认知、补充模块建议等五个方面。通过以上两方面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探究实验课程设置待改进完善之处,为下一步体系优化与调整做好准备。

1.3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回收电子问卷,借助SPSS及Excel等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对各指标采用分类统计,获取各指标百分占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Pi=Ni/n(i=1,2,3,…,n)。

其中,Pi为某指标中i选项所占百分比,表征突出个体特征选项;Ni为选择i选项的人数;n为被调研人数。

2 统计数据分析

2.1 样本属性特征分析

调研样本中男性人数略多于女性,占57.05%;76.92%的受访者有建筑学或城乡规划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或从业背景;专业包含建筑学(29.49%)、城乡规划(33.33%)、土木工程(9.62%)、生态学(14.74%)等;关于学校相关实验课程开设方面,如图1所示,75.64%的院校开设了CAD制图与应用课程,30%~40%的院校开设建筑物理,城市认知调研,建筑构造,GIS,BIM,实物模型制作与信息检索课程,少数学校开设了工地调研、模型渲染出图、湘源控规制图与建筑节能课程。

2.2 学生诉求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必要结合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点以及需求展开后续教学研究。为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诉求,主要从课程安排满意度、课程重要性感知、对课程与相关技能的需求四个方面展开。

为了解学生对学校实验课程安排的意见,通过满意度调研发现,56.41%受访者认为学校实验课程安排一般,近36%的受访者对实验课程安排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人群占比约7.7%。由此可看出,受访人群对学校实验课程安排满意度中等偏上,但整体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通过学生对实验课程重要感知分析,如图2所示,可看出整体上各门实验课程对自己专业学习都比较重要,重要性均超过66%,其中CAD制图90.38%、模型渲染及出图85.26%、城市认知调研85.90%、GIS分析82.05%等位居前列,这些课程与专业契合度、关联度较高;受专业以及就业方向影响,受访者对于遥感技术、建筑物理、建筑节能、建筑施工场地调研课程重要性认知偏低,占比在70%以下,这说明受访者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及施工场地认知课程的兴趣度不高。

通过对受访者关于“最希望学校优化丰富的实验课程方向”以及“想获取的技能”数据统计,两者方向大体一致,统计结果如图3,图4所示。其中,“计算机分析技能”占比最大,其次是“计算机绘图技能”,再者是“建筑设计”,占比最小的是“建筑技术”与“专业调研”。

2.3 社会需求分析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要到工作岗位上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算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通过了解学生或毕业校友参与实习或工作体验,感知学生就业后所需技能,这为实验教学体系完善与后续优化调整有重要意义,主要从工作技能需求、模块指导意义感知、工作要求与能力匹配度、能力欠缺认知、补充模块建议等五方面了解就业能力需求。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在实习或毕业后,最常做的工作是“计算机绘图”(占比50.64%)、其次是“建筑设计”(16.67%)与“计算机分析”(15.38%),对“建筑技术”“专业调研”接触较少(见图5);认为对工作指导意义最大的实验教学模块依次是“建筑设计”“计算机分析”“建筑技术”“专业调研”(见图6),这与大家就业后从事内容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实验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能较好衔接。

在实际操作前近97.5%的受访人群需要重新复习或温故所用知识,约75%的受访人群在一开始工作时感到吃力,说明大家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工作要求与能力匹配度低,对知识没有实现灵活运用,缺少锻炼。48.72%的受访人群认为自己在计算机分析与绘图技能方面欠缺,42.31%受访人群认为自己在建筑设计方面能力欠缺,20%~30%左右人群认为自己在建筑技术与专业调研方面能力欠缺(见图7),故对学校最需补充模块“专业调研”“建筑技术”“建筑设计”“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分析”的需求依次增加(见图8)。

3 实验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3.1 做好实验课程前沿理论教育指导,摆正学生学习认知态度

对于实验课程体系来说,必须含有理论知识成分。理论了解与专业基础认知是能够开展后续实践操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对专业有了充分认知、对实验原理有了充分了解,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才会游刃有余,理清思路才能知道“为什么而设计、如何设计”。首先调整课程安排,增加“专业课程介绍”“实践课程解读”等前言环节,让学生在思想上有高度认知;其次增加该环节学习,从绩点中突出重要性。

3.2 丰富课程教授与考核形式,转换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传统被动式学习,易造成学生“困、游离、厌烦、开小差”的生理与心理变化。首先转换教学方式,尝试与培养学生“走向讲台”的学习方式,例如增加学生“案例讲解”“方案剖析”等环节,有助于锻炼与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度;其次在考核中,减少理论或笔试环节考试成绩占比,增加课堂表现记分与方案实践应用部分的占比。

3.3 增加实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调整实验课程时序与学时安排,增加实习机会与期限;每年结合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创建实习机会,并给予认证。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实践,将书本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接触、熟悉未来就业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在实习中温习与补充专业知识,逐渐熟练专业操作能力。同时在实验课程体系中,丰富实验课程作业提交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实践项目,持续培养机绘与设计的操作水平。

4 结语

为了解学生对建筑学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评价,从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技能”“课堂中能获取什么技能”“社会需要什么技能”出发,展开此次问卷。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学生对学校实验课程体系安排较为满意,优势与不足参半:实验课程多元化,对学生技能做到较好补充,其基本技能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衔接;但学生对部分科目重要感知度低,课程知识掌握不深入,专业技能培养泛而不精,课程安排与教授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接下来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中,传承与发扬本学院课程组织的特色与优势之外,还要注重呈现多元化课堂形式,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调研问卷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