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公园的边界与周边环境交互关系的设计思考
2020-11-30王心月
王 心 月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030000)
1 研究背景及研究范围
1.1 研究背景
2020年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上再次提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实现从“园在城中”到“城在园中”的理念转变。作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公园城市强调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相融合,利用城市公园解决城市公共问题,同时也为已到达存量更新阶段的城市公园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公园改造过程中,相比大型城市公园和公共生活的低融入度,街角公园以点状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对城市生活更具有渗透性,也更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而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作为分离和连接周边环境的空间,是将公园区域和非公园区域联系在一起的融合区,同时边界空间与周边空间类型的关系导致边界形态的不同,也对研究公园城市有借鉴作用(见图1)。
1.2 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的三个公园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河西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都属于比邻空间类型多样的街角公园。通过分析城市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与比邻空间类型之间的联系,对街角公园边界口的设计手法记录和公园内使用人群分布,以及比邻区域相对应的边界空间类型进行调研。归纳出促进城市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方法,为推动公园城市发展提供思路。
2 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2.1 街角公园边界空间的性质
2.1.1异质性
异质性是指边界空间比邻的两侧空间既互相联系又彼此不同。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通常连接着不同空间类型的比邻区域,在空间划分方面,边界空间的异质性越高则空间划分越明显,与之相对应的是异质性越低则空间划分越模糊。边界空间的异质性在丰富空间属性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人们增加在公园中的行为活动,在空间内发生的行为活动越多则空间的活跃度越大,空间功能也就越丰富。
2.1.2中介性
虽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往往连接着不同类型的空间,但中介性使得边界空间在融合相邻异质空间的同时,还能保持自身空间属性不发生改变。将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在边界空间中相互流动和转换,促成周围空间与边界空间的互相交流、渗透以及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动态有活力的边界空间。
2.1.3模糊性
边界空间具有双面性,既分隔空间,又联系空间[2]。因此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既是将街角公园和公共空间联系在一起,又同时依附于二者存在。充当媒介的作用使得边界在空间和功能上没有明确的范围,具有模糊性。同时由于边界空间对比邻异质空间的过渡作用,通过渗透、延伸、呼应等方式,对两个空间进行软化,避免生硬的空间交替所引起的心理上的不适[3]。
2.2 影响街角公园边界空间可达性的因素分析
2.2.1地形和铺装
地形是承载公园主要功能的载体,可以划分空间并丰富空间的层次,引导人流。街角公园多以街道为基础,其体量也受周边地形限制明显。地形作为影响街角公园边界空间的因素之一,一般呈现为平地和坡地两种类型。平地有利于在开阔的空间中对人群进行疏散,坡地可以营造有层次的空间景观。地面是空间中与人有接触的界面,在地面上人们展开一系列的行为活动,因此地面铺装在公园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尤其在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设计中,通过铺装的不同可以对空间进行区别和划分,在心理上形成空间暗示,并对人群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2.2.2比邻区域空间类型
以上两个因素是对街角公园边界空间影响较明显也是常被人讨论的,边界空间的比邻区域作为同样重要的影响因素易被忽视。街角公园边界空间的性质使其在连接着不同区域的同时,还需将两个空间互相融合使其和谐。结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实践调研,归纳了与街角公园边界空间关联性大的四类空间类型,分别如下:
1)与城市道路比邻的边界空间。
城市道路又可根据具体道路类型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邻近城市道路的街角公园,其边界空间应视具体道路分级而定,如邻近快速路则需刚性边界以保障安全,若邻近人行步道则可适当采用开放边界空间以吸引更多人进入。
2)与居住区比邻的边界空间。
邻近居民区的街角公园会更容易成为周边居民的活动场所,好的街角公园边界空间对实现公园城市有积极帮助。但因街角公园的异质性,所以比起社区性质的公园更加具有公共性。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是否在具有开放性的同时还给人安全感,都是对周边居民选择起很大决定作用的因素。
3)与商业餐饮区比邻的边界空间。
商业区餐饮区等人口流动性大的空间在营造与街角公园相连的边界空间时,需要在提供疏散功能的同时,注意空间的分离,如餐饮区所带来的食物垃圾与街角公园环境间的冲突。
4)与行政文化区比邻的边界空间。
与这类空间比邻的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需根据具体用地性质而实施,如需保密性质的行政机关,在邻近街角公园时需采用刚性边界营造封闭空间,以保证私密性。若是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场所,则更适宜柔性边界营造开放或半开放空间,以促进不同类型空间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空间活力,推动城市的公园化形态发展。
3 天津街角公园边界空间调研
3.1 天津雷锋主题公园
天津雷锋主题公园位于河西区贵州路和围堤路交界处,其外形呈不规则三边形,边界口共5处。公园周边被居民区、餐饮区、商业区和行政区包围,其中一面邻近双向四车道,一面邻近双向双车道,一面与可停车的单车道相邻(见图2)。天津雷锋主题公园因紧邻交通要道,车流量较大,因此多采用刚性边界,运用栏杆、台阶等方式,配以植被对边界空间进行柔化,以形成视野上的开放空间。虽与居民区相邻的边界采用了无边界或是断连石墩的方式,但仍以植被绿化带对空间进行了分离。
同时,通过对公园内使用人群访问调查发现,在调研时间14:00~14:30期间,使用者以老年人为主,其中89%是附近居民区居民,11%是路过进来坐坐或是在公园等人(见图3)。在对公园使用感受上,除了在设施改善上,附近小区居民普遍认为公园进入有些麻烦,“如果公园的入口更大一些就好了。”路过行人在谈到为什么被吸引进来时,普遍提到遮阴性强,同时认为与交通用地相连的边界采用的方式给人一种疏离感,需专门寻找入口不太方便。
3.2 天津马场道公园
天津马场道公园位于河西区马场道与桂林路、友谊北路交界处,外形呈不规则四边形,其中一面与文化区餐饮区连接,一面连接着居住用地,另两面分别邻近双向双车道和双向三车道。边界口共5处,公园周边被居民区、道路、商业区、行政区和旅游区包围(见图4)。马场道公园一面连接着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采用开放边界的方式,一面紧挨着居住用地,采用刚性边界方式,只留一个边界口作为进出通道。邻近交通用地的两面边界空间采用了柔性化处理,虽然以植被作为分离手段,但保持了开阔视野。
另对公园内使用人群进行访问,在调研时间15:00~15:30期间,公园使用者以老年人为主,其中79%是周边居民区居民或附近公司职员(见图5)。在公园使用感受上,居民普遍认为靠近居民区处的边界开口较小,边界形式不美观。行人则较认同邻近街道的边界,觉得“看着很舒适”。
3.3 天津桂林路街角公园
桂林路街角公园位于成都道与桂林路的交界处,外形呈不规则三角形,一面与居民区相连,另两面分别邻近单向双车道和双向双车道。边界口共2处,公园周边被居民区、道路、旅游区、餐饮区、商业区和行政区包围(如图6所示)。桂林路街角公园是天津选取的调研对象中体量最小的一个街角公园,因两面邻近城市道路,所以以植被景观作为分离手段,并在道路两面分别设置一个边界口。公园虽占地面积小,但绿化丰富,因此也成为周边居民选择遛狗的场所。
在调研时间16:00~16:30期间对公园内使用人群访问,使用者除了附近居民区居民,还有过路的行人、游客,各占66%和34%(见图7)。在公园使用感受上,虽多数使用者都表示作为短暂的休憩点公园是让人感到舒适的,但也表达了作为刚性边界空间的植被占地面积过大,应当适当减少面积,以增加街角公园更多的可利用面积。
3.4 调研总结分析
首先将三个街角公园实践对象的比邻空间类型划分为4类,分别是:城市道路、居民区、商业餐饮区和行政文化区。通过实际调研,将两个城市的调研结果进行综合梳理(见表1)。
表1 调研结果综合分析表
街角公园边界空间比邻空间类型多样,不能以偏概全,要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选择适用的边界设计手法。根据图表分析,多数街角公园其周边环境基本涵盖4种主要空间类型,其中比邻空间类型以城市道路和居民区为主的占多数,这类型边界空间多采用与植被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材质不同造成效果也不同。与栏杆相结合的植被空间虽保持了视野的开阔,但其所造成的封闭空间对潜在使用者造成疏离感,不利于空间的开放。同时与居民区相连的边界过于强调安全性而失去了便捷性,考虑与居民区相连的道路多为停车场或是单车道,车速较缓慢,可采用半开放的形式增加与公园接触的边界面积。另除了上述两类主要空间类型之外,还连接着商业餐饮区和行政文化区的边界空间,应将服务人群不仅仅局限于周边居民,通过开放边界空间或是增加内部设施,将比邻空间的上班人群也作为提升公园活力、促进城市公园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邻近商业餐饮区的边界空间还需承担人口疏散功能,因此在边界空间设计上以开放空间为优先。
4 不同比邻空间类型的街角公园边界空间设计手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比邻空间和对应边界空间的调研,以及对街角公园中人群的使用感受总结,从植被、设施、铺装方面入手,分别对比邻空间类型为城市道路、居民区、商业餐饮区和行政文化区的街角公园其边界空间设计提供经验。
4.1 与城市道路比邻的边界空间
街角公园依托道路而发展,因此道路是与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相连中最常见的一种。道路根据其功能不同分类也不同,不同性质的道路在车流情况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街角公园的边界设计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4.1.1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为了满足车流量和通行效率,一般空间尺度比较大,在交通性道路上的行人活动也比较单一,主要以通行、行走为主,对边界空间的使用需求相对较低。因此与交通性道路比邻的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在植被上,首先要保证安全性,利用植被与道路进行分离,减少交通性道路对公园内部的影响,使用低矮的植被也不会造成视线上的阻隔,同时还可利用植被减少交通污染。在设施布置上,因邻近交通性道路的街角公园使用者多以行走为主要活动,可适当添加休憩座椅设施,增加让人想要进入的元素。在铺装方面,在边界交界处可利用鲜明色彩搭配,既起到安全提醒作用,也可将公园与周边空间进行区别。
4.1.2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多邻近居民住宅区或是生活服务设施旁,其特点为车流量小,人流量大,与人的日常生活融合密切。因此,与生活性道路连接的街角公园,其边界空间在植被配置上应当注重植物的多样性,营造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地域特色,打造丰富街景,同时也要避免栽种易为过敏源的植物种类,如杨树、柳树。在设施布置上,应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以增加各类活动设施,使街角公园更加融合至日常生活中,同时增加边界口,使人进出方便的同时也可有效缓解过多人流量带来的道路压力。在铺装上,因邻近生活性街道的街角公园边界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因此在铺装上要区分出不同功能区,丰富公共活动空间的层次感,创造适宜公园城市的最大融合度的街角公园边界空间。
4.1.3综合性道路
综合性道路同时兼具了交通和生活功能,因此在设计比邻街角公园边界空间时也要兼顾上述两种类型道路的特征。同时要考虑到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所偏向的那一类型为主,具体空间性质具体分析,因地制宜。
4.2 与居民区比邻的边界空间
街角公园边界空间与居民区相连也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一方面是居民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融合的区域,周边居民的活动频率、密度都会对街角公园边界产生影响,居民区与公园相连的边界空间因边界效应,通常也是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另一方面是将居民区与外部空间分离的区域,还需保证私密性和安全性。因此在与居民区交接的街角公园边界空间,在植被布置上要善于运用草地、花坛等多种表现形式,吸引人们驻足停留,从而营造人性化场所,同时也要适当分离形成安全屏障。在设施布置上,与街角公园相邻的居民区,其使用人群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使用习惯和活动内容也较为固定,多是以交谈、游玩、休憩、健身为主,因此要完善相对应的活动场地,如儿童游乐设施,同时要对边界口合理规划,保障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同时,方便邻近居民的使用。在铺装方面,因与居民区相连,在铺装上应形成视觉统一,使空间整体协调,同时合理利用铺装以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引导,增加街角公园可达性。
4.3 与商业餐饮区比邻的边界空间
对于邻近商业餐饮区的街角公园来说,其潜在使用人群范围广,同时还需承担对人群的疏散作用,因此在对边界空间的设计上更需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用地性质。在植物配置上,应巧妙利用植物柔化边界,制造半开放空间,使边界空间不生硬的同时,还可对潜在使用人群进行引导。在设施布置上,邻近商业餐饮区的街角公园的使用人群并不固定,因此对丰富的活动设施要求不大,应当在满足基本活动要求的同时增加休憩空间,以达到对人群的疏导作用,同时提供大量座椅设备为这类用地空间减缓流量压力。在铺装上,因其大多数衔接商业或娱乐中心,铺装风格应与周边建筑达到和谐,使比邻区域的外立面形象与街角公园形成有机的整体,缓和两个不同空间带来的冲突感。
4.4 与行政文化区比邻的边界空间
行政文化区空间面向的多为具有共同特点的使用人群,因此与其交接的街角公园边界应当依照其特点具体实施。在植被绿化方面,首先要利用植被降低周边噪声的影响,其次根据具体用地性质选择空间的开放性。如与卫生机构相邻的街角公园适宜利用植被营造开放或半开放空间,引导病人进入公园疗养,但若是与行政机构衔接的街角公园,则应以植被制造封闭空间,以保证私密性。在设施配置方面,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使用人群类别丰富,所以要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尤其需在边界空间完善老年辅助设施和残疾人设施。在铺装方面,使边界空间融入周边环境的同时,对公园内部各功能区要有明显区分,方便使用者的理解。
5 结语
本文立足于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公园的发展,以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处理方式作为实现公园城市的途径之一并展开研究。通过对街角公园边界空间的研究,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1)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具有异质性和中介性,它位于公园和周边环境的中介位置,因此其性质和功能是受两个空间共同作用。对于提高街角公园边界间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应首先正视其边界的双面性,不能一味的注重连接或是分离,需要结合空间条件与行为活动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同时兼顾公园内部和周边空间的联系。
2)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改造设计不能将眼光仅局限于边界和公园内部,而是要综合比邻空间性质考虑,营造边界效应。本文归纳了4种常见的空间类型,分别是城市道路、居民区、商业餐饮区和行政文化区,进而从植被、设施和铺装对其边界空间设计改造提出建议,为促进街角公园边界空间和周边环境的高融合度提供方法。
3)建设公园城市需要人、境、业、城、制五个目标的统筹,缺一不可。体现在街角公园的边界空间处理上则是其边界空间的处理关联着诸多学科,同时城市公园类型众多,本文出于街角公园与公共生活融入度高的角度,将街角公园作为推动公园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展开研究,并选取了与周围环境联系密切的边界空间作为研究切入点。并没有其他公园类型的参照,未来可拓展研究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