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良地质隧道洞口段冒顶坍塌处理及预防措施

2020-11-30刘文元靳海娟吴远鹏

山西建筑 2020年23期
关键词:冒顶掌子面岩体

刘文元 靳海娟 吴远鹏

(1.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2.渭南市瑞泉中学,陕西 渭南 714000; 3.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勘察手段的制约,要准确无误地搞清隧道岩性和围岩分类难度是很大的,隧道坍塌问题也成为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大难题。其中一种事故为不良地质隧道洞口段冒顶坍塌,影响大,处理难度大、时间长,易在地表造成二次事故。分析类似事故的发生原因,总结处理及预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预防隧道坍塌事故发生,需要在隧道的地质勘探预报、监控测量、现场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对隧道工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问题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为大渡河干流规划的第6个梯级电站,8号公路为石家沟料场块石料运输道路。8号路隧道入口位于德胜台地,出口位于石家沟料场下游,隧道设计起点 K0+681.335,终点 K2+406.28长度1 724.945 m。设计速度20 km/h,水电场内三级道路,设计荷载公路Ⅱ级,采用双向行车道宽度为8.0 m,道路限高4.5 m,隧道内轮廓断面为城门洞型式。

2020年7月11日,8-2号隧道施工开挖至掌子面桩号为K0+707.4 m,围岩类别为Ⅴ类,隧道埋深17.8 m时,发生塌方冒顶。首先掌子面出现掉块,而后拱顶腰部左侧和右侧开始大面积掉碴,拱顶开始掉碴(从已经施工完成的小导管之间掉落),核心挡土也开始滑落,之后塌落导致拱顶和拱部小导管脱落,洞外洞顶开始塌陷,洞内彻底被塌方石渣掩埋。持续时间12 min。塌方在隧道顶部地表形成约10 m(隧道轴向)×8 m(横向)的坑洞。隧道洞内顶部垮塌长度沿轴向约3 m,垮塌堆积体约600 m,见图1,图2。

2 坍塌原因分析

1)不良地质影响。该段岩性为薄层状变质细砂岩和炭质千枚岩互层,岩体倾倒变形剧烈,岩体破碎,全风化岩体,围岩类别为Ⅴ类,表层堆积有崩坡积块碎石土,岩体属弱风化上带,稳定性差。

2)地下水影响。塌方发生时正值雨季,地表水丰富且沿破碎岩缝、节理裂隙中渗流。松散岩体受渗水作用迅速软化,岩体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岩石为全风化岩层,雨季含水量增大,不能支撑上部岩体重量从而导致隧道发生重力坍塌。

3)施工因素。因岩层十分破碎,自稳性差,开挖都是利用反铲短进尺,未进行任何爆破,因此不存在对围岩有较大的扰动。施工采用预留核心土开挖方法,核心土预留尺寸不够,轴向长度不足2 m,未起到稳定掌子面的作用,才会随着掌子面失稳一起坍塌。超前支护设计采用小导管注浆,经现场调查发现,垮塌体没有和水泥浆液形成胶结体,反映出施工注浆不严,技术参数控制不到位。

3 处理方案

方案内容主要为截水沟、管棚、钢拱架及喷护、混凝土衬砌、系统锚杆、素土回填等。方案施工工序如下:

1)截水沟。在距隧道顶部地表坑洞上部约5 m处设置一道临时截水沟,截水沟尺寸30 cm×30 cm,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壁厚15 cm。

2)对洞内垮塌堆积体表面进行C20混凝土喷混封闭,喷混厚20 cm。

3)管棚:根据塌方情况隧道桩号K0+706 m处顶部150°范围内布设管棚。a.超前大管棚采用φ108 mm×8 mm热轧无缝钢管,单根钢管长度为1.5 m~3 m,单根管棚12 m。b.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螺纹段长度6.5 cm丝扣连接,相邻钢管接头错开1 m以上,隧道纵向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c.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2 mm,孔径距20 cm,呈梅花形布置,钢管尾部(孔底段)1.5 m不钻花孔作为止浆段。d.管距:环向间距35 cm。e.超前大管棚施工时,钻孔外偏角为10°,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f.注浆材料:水泥砂浆,水灰比为0.5∶1。全孔一次性注浆,注浆初压为0.5 MPa~1 MPa,终压为1.5 MPa。

4)注浆完毕24 h后进行堆渣清除及开挖作业,单循环进尺控制在50 cm~80 cm。

5)钢拱架:Ⅰ18工字钢布设间距调整为50 cm,取消管棚段φ42超前小导管(L=4.5 m)。钢拱架采用Ⅰ18工字钢,布设间距50 cm。在安装钢拱架前,对掌子面及拱顶素喷10 cm厚C20混凝土进行封闭处理,减少作业风险。

6)系统锚杆:K0+684.335~K0+725段围岩为Ⅴ级围岩,系统锚杆采用φ22@3 m×1.5 m,L=3 m及φ28@3 m×1.5 m,L=6 m砂浆锚杆。经调整系统锚杆由原砂浆锚杆调整为自进式锚杆,长度及锚杆直径不变。

7)混凝土衬砌:为了确保洞口段已施工洞身的稳定,要求及时实施洞口段二次衬砌混凝土,混凝土衬砌厚度30 cm,衬砌范围K0+681.335~K0+706共24.665 m。

8)素土回填:洞内掌子面稳定、进尺正常后,地表坑洞采用素土回填并人工稍作夯实,并高于原地面一定高度,防止汛期雨水渗入塌腔不利于稳定。

9)监控量测:在坑洞附近布置4个监测桩,对地表及10 kV电线杆进行沉降监测;在洞内每隔5 m一个断面分别在拱顶、两侧边墙布设3个监测点,监测拱顶位移及水平收敛情况。

4 预防措施

坍塌冒顶事故会对隧道工程建设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工期增加投资,因此在隧道施工当中必须认真做好坍塌冒顶事故的预防工作,结合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1)设计方案应保证可靠性。路线方案的确定应该在充分的地质地形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在保证道路线型指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进洞点。初步设计阶段,应该对进洞点区域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勘明地质岩性和隐患缺陷,调查隧道附近地表的构筑物及其受影响情况。8号路初拟方案现场定测后,隧道进口顶部有两个高压线杆,且边坡岩性为崩坡积碎石土完整性差,经调整,将隧道洞口位置向大渡河下游方向平移50 m,边坡基岩出露,避开高压线杆及不良地质,在设计的角度保证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2)做好洞顶地表的排水。地下水影响是隧道坍塌冒顶的一个重要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地下水的控制。洞内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有利于洞室围岩和初期支护的稳定,有利于洞室开挖和出渣,确保施工安全和运行安全。洞内主要通过预埋盲管,设置纵向排水沟,防水层等措施排水。同时,应完善地表的排水措施,避免地表积水和大量雨水沿洞顶地裂缝下渗,短时间内大量地下水的涌入,导致围岩松软,内摩擦角和抗剪切强度减小,易造成围岩失稳,进而坍塌或冒顶。洞顶地表主要通过截水沟进行排水,确保坡面的雨水能顺利排出。

3)控制各环节施工质量。新奥法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工序、按照设计参数进行开挖支护施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不良地质施工时需要实施超前支护措施,如超前锚杆、注浆小导管、大管棚等。注浆锚杆可以将松软岩体进行串联,钢管具有一定的刚度,一端搭在拱架上,一端打入岩体中,可以承受松软岩体的竖向自重应力,以上措施均可提高岩体的完整性和抗剪切能力。小导管和管棚可以向开挖掌子面前方岩体中注入水泥浆液,注浆的质量控制是超前支护的关键,水泥浆液将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的松软岩体胶结成一个整体,洞室开挖时围岩稳定性增加,大大减小坍塌发生的几率。针对不同的岩体应设置不同的施工参数,浆液配比、注浆压力、注浆时间等均应严格控制。

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不良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一般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或中隔壁法进行施工。工法的参数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拟定:台阶法应使上下台阶的长度满足规范要求,预留核心土工法中核心土的尺寸及周边开挖顺序应符合要求。不良地质段单循环进尺一般为1.5 m~2 m。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应待变形基本稳定后,及时施作二衬。8号路隧道冒顶事故调查发现,施工单位采用预留核心土工法施工,但核心土的尺寸较小,加之土体松软,核心土受到影响很容易坍塌,掌子面两侧开挖时,未对称均匀开挖,导致掌子面失稳,工法失效。

洞室开挖成型至二次衬砌完成前,应该加强成型洞室的监控量测。监测洞顶地表的沉降,洞内洞周的收敛、洞顶沉降等。密切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用以指导后续隧道的施工,确保施工和运行安全。

5 结语

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是要预防隧道坍塌和冒顶等事故的出现,根据地质资料,慎重设计路线方案,确定合适的隧道支护措施,对于软弱围岩路段,重点加强超前支护、注浆质量、开挖、衬砌施工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使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化,防范于未然,减少隧道坍塌等质量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冒顶掌子面岩体
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坝基岩体利用研究
隧道掌子面超前锚杆连续交替式布设方案研究*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与防治措施研究
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技术研究
软弱围岩掌子面挤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影响范围研究
岩体结构稳定分析原理和方法分析
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