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和平路设计要点分析

2020-11-30

山西建筑 2020年23期
关键词:横断面注浆雨水

张 炜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1 项目概况

和平路是合肥市东部一条东西向主干道,横贯瑶海区东西,是城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成后完善了区域道路布局,加强了城市各组团间交通联系,并进一步加强中国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向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同时远期东延至肥东县境内,将为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和平路(郎溪路—天门山路)段,道路红线宽45 m,双向六车道断面,全长约2.43 km,征地212亩,拆迁55 781 m2,按60 km/h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全线配套建设排水管线、市政管线、交通安全、交通监控设施、道路照明系统及绿化景观工程。

2 设计要点分析

2.1 道路横断面布设的综合考虑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应在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范围内,根据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各种控制条件,综合研究分析后确定。

根据规划,和平路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道路红线宽为45 m。本工程以交通功能为主,兼具一定的服务功能,因此采用三幅路横断面形式,并在人行道靠近非机动车道侧设置树穴,种植行道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应各行其道,在保证各类型交通流安全、合理、和谐的利用道路出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保障道路的交通功能。标准道路横断面布置具体为:机动车道11.5 m×2+侧分带3.0 m×2+非机动车道4.5 m×2+人行道3.5 m×2。

同时,结合沿线地块调查,发现龙岗路至天门山路段两侧为建成不久居民区及在建居民区,其给和平路预留的红线宽度不足45 m,为避免过多占用地块,减少拆迁,同时降低对居民区周边环境的影响,将该段道路横断面压缩3 m,分别为机动车道宽度保持不变,侧分带压缩至1.5 m、非机动车道压缩至3.5 m、人行道压缩至3 m,具体布置为:机动车道11.5 m×2+侧分带1.5 m×2+非机动车道3.5 m×2+人行道3 m×2,见图1。

2.2 废弃地下人防工程的处理方法

本工程起点段为原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厂址。该段存在废弃早期人防工程,为战时人员掩蔽工事,均为砖砌拱形护壁地道,防护等级为五级,涉及和平路的均位于道路北半幅,分布长度约0.6 km,并分布有1处出入口和3处竖井,建筑面积2 521 m2。

经勘查,该处废弃人防工程埋深较大,在12.5 m~20.5 m之间,且内部积水较深。若开挖处理存在开挖面大,对沿线破坏大,支护要求高等问题,且后期回填质量难以控制,因此采用灌浆封堵处理方案较为合适,处理至道路红线外3 m范围。

先设置内径0.8 m的封堵井,注浆封堵、隔断处理范围内、外的地道,然后在位于处理范围内的地道顶部钻孔、抽水、注浆,灌浆孔(兼抽水孔)内径0.5 m,每10 m一道,并对进出口及竖井同步注浆回填。封堵井注浆材料采用C30水泥混凝土,按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灌注至路床底,为避免压力过大影响下部水泥混凝土稳定,灌注宜分2次进行,间隔24 h。封堵完毕24 h后方可进入抽水环节,应按满水计算封堵段通道内的存水量,通过计算抽排水量复核封堵效果。当抽排水流量出现明显减少时,即可进入注浆工序,地道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粉煤灰,具体指标为:水泥∶粉煤灰=1∶5(体积比);水灰比:0.6~0.8(质量比)。注浆时应从深度最大的孔位一侧开始,逐孔注浆至孔口冒浆为止。进出口及竖井采用地道注浆材料注浆回填至路床底30 cm后,再采用C15水泥混凝土回填至路床底,具体如图2所示。

2.3 沿线弱膨胀土的处理方案

项目区域内普遍分布弱膨胀土。自由膨胀率一般为40.0%~50.0%,具有弱膨胀潜势,胀缩等级为Ⅰ级。设计通过以下措施成功的处理了膨胀土路基。

1)路基设计中对膨胀土超挖回填,厚度为0.80 m,同时采用石灰对回填膨胀土进行处理,通过试验确定灰剂量,使其膨胀总率小于0.7%。2)为防止机非分隔带的雨水渗透,对膨胀土路基产生影响,机非分隔带绿化填土下采用双层防渗土工布沿路基襟边铺设。3)对管道基础处于膨胀土路段进行特殊处理,在管道20 cm厚砂基下加15 cm厚8%石灰土进行处理。

2.4 平交口设置的优化处理

2.4.1平交口设计的近远期结合

本项目所在区域设计时为合肥东郊工厂集中区及集镇区,随着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路网将按规划要求进一步整合、调整。由于建设时序的影响,本工程实施时,部分规划需废除、调整的道路,目前还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交通功能,暂时还不能完全废除。因此,本工程采用近远期结合的理念进行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以规划解集路交叉口为例:现状胡岗路与本工程十字交叉,宽度仅为4.5 m,为沿线两侧工厂车辆进出的重要通道。根据规划,远期规划解集路将替代其交通功能,但是,解集路规划线位与胡岗路有约60 m错位。由于解集路暂不实施,近期必须保证胡岗路的通行,同时为避免解集路实施时对本工程进行二次改造,该交叉口采用了近期对接胡岗路,预留远期解集路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近期交通由胡岗路转换,为避免交通秩序混乱,近期用隔离护栏封闭解集路处预留开口,远期解集路建成后撤除护栏同时封闭胡岗路两侧开口即可。

2.4.2“以人为本”的交叉口渠化设计

考虑本项目机动车道较宽,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项目沿线十字路口处均通过渠化设置1.5 m宽的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保证行人过街安全,同时为保障直行车辆的快速通行并提高左转车辆交通转换的效率,在不影响对向直行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适当偏置行人二次过街岛位置,并对交叉交口渠化进行设计。

通过向外拓宽并渠化进口道增设进口道数量,以保证本项目直行方向的通行能力,其中主要支路处渠化为四进(两直一左一右),次干道及以上原则上渠化为五进(两直两左一右),进口车道宽度选用3 m。在沿线重要交叉口出口道位置合理布设公交站台,停靠站车道宽度选用3 m,出口道宽度选用3.5 m。典型平交口设计示意图见图3。

2.5 根据地势合理设置雨水管线

本项目周围地势各方向差异较大,目前该区域范围内现状主要是工厂和民居,没有现状市政雨水系统。和平路的雨水管道主要收集道路路面雨水和周边地块雨水,并就近排入附近现状或规划雨水管道,并最终排入南淝河和二十埠河,其中龙岗路以西属于南淝河系统,龙岗路以东属于二十埠河系统。

郎溪路至龙岗路段,考虑到西高东低和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将道路北侧的雨水管道作为雨水主管,主要收集路面及道路北侧地块雨水;道路南侧雨水管道为雨水辅管,主要收集路面雨水;而龙岗路至天门山路路段,地势呈南高北低和西高东低,故此段雨水管道道路北侧雨水管为雨水辅管,南侧雨水管为雨水主管。新设计雨水管道同相交道路上的现状或规划雨水管道相互连接沟通。

3 结语

和平路设计综合运用了各种城市道路设计方法,较合理的对道路横断面进行了布置,成功的处理了废弃地下人防工程和弱膨胀土路基,优化了平交口的设计,因地制宜的进行了雨水管布设,可为类似项目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横断面注浆雨水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超前注浆在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加固中的应用分析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注浆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
青中年血透患者低社会支持度横断面分析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论述
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