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2020-11-30张雨桐
张雨桐 刘 清
(1.南华大学建筑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2.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1 概述
居住区是城市中人群最为集中的区域,为人们提供居住的空间[1]。景观具有经济、生态、美学价值。好的居住区景观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和精神享受[2],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房屋的经济价值。同时能够改善居住区域的气候,帮助调节居住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减少灰尘以及噪声对居民的影响[3];另一方面能够美化居住区域,提升居住的幸福感[4]。
2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内容
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总体布局和居住区设计要素的结合,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使其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在设计居住区的绿色景观时,弄清每个空间区域的功能,结合空间设计的连续性和多样性原理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充分发挥每个空间区域的功能。明确居住区总体布局规划结构和空间层次,实现人性化的居住区空间设计。
2.1 道路绿地
道路的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居民在户外停留的时间促成邻里之间的交往,还能连通不同地块景观之间的交流,加强了整体的连贯性。在居住小区道路绿化设计中,首先要考虑道路两侧绿化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然后再考虑树木的种类及颜色的搭配,形成不同的景观特色,为了避免单调,在以常绿植物为主调的基础上丰富色彩,应考虑用观赏性植物来点缀,如观叶、观花植物来装点整个空间形态的氛围,使道路绿化更为合理[5]。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保护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了其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通过增添植物种类及布局形式打造小的景观节点,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
2.2 宅旁绿地
居民接触时间最长也是最接近的绿地就是宅旁绿地,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邻里之间的情谊,如儿童娱乐活动,老年人锻炼休闲,青年人联谊活动等。可以通过设置景观小品来对环境进行点缀,像健身器材等还可以满足居民的健身娱乐需求。根据宅旁绿色空间的不同领域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部分:一是近宅空间,它由用户和单位领域组成,包括一楼的庭院,屋顶花园和公共空间。二是庭院空间,包括庭院绿化,各个活动场所和道路。
2.3 公共绿地景观
公共空间的绿地在整个绿地中也占很大比例。它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居民活动相对密集的地方。它的规划必须有利于居民的活动并且要宽敞,可以容纳大量居民同时进行活动,并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进行规划。通常以中央花园,中央广场,中央喷泉的形式出现,主要集中在建筑的周围及小区内部人流量大的区域,使绿色空间的作用更直接的服务于居民。适当的设置水体景观可以形成一种凝聚的向心力,绿地与水景的结合增强了景观的美感,丰富了景观效果。
3 居住区景观绿地设计原则
3.1 因地制宜原则
大多数小区绿地景观建设时都是先推平再重来的手法[6]。这样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还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群落。在不改变场地原有自然环境和景观的条件下利用现有自然景观条件,保留有价值的元素,扬长避短,形成高低变化丰富有趣的地形设计,对居住区进行绿地景观规划,规划新的景观与场地原始条件及周边环境融合并与居住区规划相辅相成,为居民的生活创造便利与舒适,创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居住区环境。例如,居住区地块内原本地形结构中包含水系的可以将其合理利用,调动建设材料的特性打造居住区内的小型亲水空间,让居民能够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水的魅力。
3.2 统筹规划原则
通过统筹规划科学划分板块,并进行科学布局规划,从而构成完整的系统[7]。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和总体环境规划是不可分割的。景观连通性对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的影响。居住区的景观会被建筑物及小区道路分割形成新的节点,新的节点又会互相融合形成丰富而有序的景观环境。连通的景观网络还有利于创建丰富的空间景观[1]。应尽量避免造成居住建筑与周边景观出现割裂不和谐的情况,达到规范的绿地指数,同时权衡功能和美观,遵循以人为本,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3.3 生态性原则
居住区绿地景观系统是将居住区内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人工化、规范化,具有调节温度、保持水土、改善空气湿度、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减少噪声等作用。例如,居住区内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和宅旁绿地可以减弱噪声并吸收空气中的部分灰尘减少对住户的污染。因此,居住区绿色景观的建设应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合理利用地块内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整合居住区环境,塑造出富有创意和美观的景观空间。同时,重视生态效应,不要过度人工化。
4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要点
通过对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和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在对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时,应遵循生态化设计,规划统一性及系统性,做到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的原则。居住区范围内的绿地比例应达到规范标准。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居住区的绿色空间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包括楼栋旁,道路景观空间和公共空间。
其次,注重合理经济,美观,生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居住区内原本的生态景观,节约成本,降低能耗。不再强行设置高能耗的景观,如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广场,大型喷泉等,景观材料尽可能生态、环保和可回收利用,如用当地成本低廉的木材、石材、竹类、茅草、砖类等材料营建园林小品、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会让人感觉朴素自然,节约成本,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6],如图1所示。
第三,植被种植应充分考虑景观季节性,不同时期植物的生长特点,遵循景观动态变化规律,注重一年四季景观的连续性变化,通过搭配不同的植物,形成可持续景观和不同的景观风格,可以让居住区内的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图2所示。
第四,对居住区内部道路两旁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合理选用绿化植物,营造的景观空间不仅为道路增添了阴凉,还能成为休闲纳凉的场所,尤其是在夏天,增强了居住区的生活氛围。
第五,在对地形进行设计时,考虑到居住区内部空间使用居多的人群多是老年人和小孩,要更多地考虑到这两类人群的活动是否方便,不要过于追求视觉上的设计感。应多设置老年人及青少年儿童的活动场所,使他们的活动更加便利,如图3,图4所示。
景观绿地中的活动场地和设施给居住区内居民的户外活动和交往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通过居住区景观设计合理划分居住区的空间,结合当地的特色,合理的搭配植物的色彩与种类使整个居住区的景观变得层次分明。
5 结语
通过景观设计加强居住区建筑与景观之间的联系,达到景观与建筑和谐共生的空间效果,建立以活动场所为主体的绿地空间来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需要;通过居住区的景观结构来强调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合理设置走廊,景观小品,铺装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可以有效改善居住区绿地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8]。通过植物搭配创造不同的居住区景观,使居住区的景观反映在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设计中,营造出适宜的区域人文景观氛围,人的本性就是要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结合原有的地形地貌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的环境,使居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从而打造生态和谐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绿地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最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它在生态、美学、心理和经济利益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9]。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影响小区内的环境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城市环境和景观的质量。同时能够使居住区环境具有良好的层次感和序列感,增加居民的归属感,给予居民更多心理上的满足,更好的形成和谐的社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