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脑膜瘤样颅内孤立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
2020-11-30俞丽生盛汉松林坚林冬冬张弩
俞丽生,盛汉松,林坚,林冬冬,张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浙江 温州 325027)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uloma,JXG)是一类自发性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主要发生于年轻患者,尤其好发于10岁以下幼年,很少见于成人[1]。JXG可能的致病因素与基因缺陷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病毒感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相关[2-4]。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很少见,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JXG更为罕见。笔者报告一例术后病理证实的类似脑膜瘤样颅内孤立性JXG,并文献复习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6岁,既往体健,按计划接种疫苗。因“呕吐1 d”入院,入院时无明显头晕头痛,无腹痛腹胀等不适。查体提示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双瞳等大等圆约3.0 mm,双侧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腹无殊,全身骨骼无活动异常及压痛。除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外,其他神经系统查体均阴性。入院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查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提示右额镰旁占位,周围水肿明显,占位在T1上呈等低信号,T2上呈高信号伴中间低信号,兼部分囊变,D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见图1)。初步诊断为“右额镰旁占位:脑膜瘤待排”,予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右额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额镰旁,大体呈球状,边界相对清楚,侵犯大脑镰并长入左侧额部约 2 cm,肿瘤总体大小约5 cm×4 cm×4 cm,血供丰富,质地呈鱼肉状,在水肿带中予镜下全切(见图2A)。
图1 入院头颅MRI平扫及增强
术后第1天头颅CT复查提示肿瘤已切除,瘤腔周围存水肿带(见图2B)。送常规石蜡病理做HE染色提示:黄色肉芽肿性病变伴部分区域黏液变性。肿瘤主要由泡沫样组织细胞、梭形细胞组成,灶区间质黏液变性,局部血管丰富伴出血,并见典型的Touton细胞(见图3A)。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D68(+),Vimentin(+),Ki-67(+),S-100(-),EMA(-),FX IIIa(-),Actin(-)(见图3B-H)。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提示,修正诊断为“右额镰旁颅内JXG”。术后再次详细追问病史,患儿出生至发病前无皮肤及其他系统累及。患儿术后恢复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无明显性格改变及智力下降。术后随访2年,每6个月电话回访,均无明显异常不适。术后6周头颅MRI平扫及增强复查提示肿瘤全切,未见明显复发(见图4A-C)。术后18个月因家属拒绝头颅MRI增强扫描,仅复查头颅MRI平扫,提示无明显肿瘤复发(见图4D-F)。
图2 术中所见及术后CT复查
2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JXG很少见[5-10]。在诊断上,颅内JXG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鉴别及术后病理确诊。在影像学检查中,MRI为首选检查,典型颅内JXG的头颅MRI平扫表现为T1等信号,T2上高信号伴中间低信号区域,MRI增强扫描为均匀一致的增强伴全脑多样化分布[11]。MRI平扫中DWI序列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CHIBA等[12]利用DWI相跟踪颅内JXG治疗前后的变化,发现DWI相上颅内JXG一般表现为高信号,经激素治疗后信号下降,提示DWI相可作为颅内JXG鉴别诊断及疗效的有效评价措施。本例患者在T1上呈等低信号,T2上呈高信号伴中间低信号,兼部分囊变,基本与其典型影像学表现符合,而DWI相为等低信号,推测与肿瘤内部没有非常强烈的炎症反应相关。此外,头颅MRI表现形式多样,并且颅内JXG并非常见,故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颅内JXG出现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与其他颅内原发性肿瘤相似,如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胶质瘤等[7]。本例初诊为颅内占位,而根据其影像学特征,类似镰旁脑膜瘤,术后病理证实为黄色肉芽肿。由于脑膜瘤一般发生于成年人,儿童少见,所以对于幼儿颅内占位在影像学上类似脑膜瘤的,尚需考虑颅内JXG存在的可能。
在病理学上,JXG病理形态随病变进展而稍有不同,一般表现为非包裹性界限相对清楚的病灶。在早期阶段,细胞中存在少许的脂质化,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胞质空泡化甚至黄变,至退化阶段发生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纤维化改变。病变往往存在一些炎性细胞浸润,包括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典型的组织学特征为存在Touton细胞,即一种含空泡泡沫及黄色瘤样胞质的多核组织细胞。典型的免疫组化为X III因子、CD68因子阳性染 色,S100阴性染色或CD1a阴性染色。本例患者术后病理见大量泡沫样细胞,并见少许Touton组织细胞,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诊断颅内JXG基本明确。
图3 术后病理(×200)
在治疗上,鉴于病例报道稀少,对颅内JXG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仍存在很大争议。一般而言,对症状性、颅内孤立性、手术入路可及的颅内JXG首选手术切除[13]。对于次全切或部分切除,以及多灶性的、进展性的,或手术难以到达的颅内JXG可辅以辅助治疗如类固醇治疗、应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治疗策略、放疗等。辅助治疗颅内多发JXG可能有效,如GRESSOT等[14]报道1例出生后6周的男性颅内多发性JXG患儿,通过手术活检证实为JXG,并通过术后化疗使临床症状好转,颅内病灶减轻。TAKUYA等[15]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治疗策略治疗系统性JXG,疗效满意。NAKASU等[9]尝试用立体定向化疗治疗孤立性JXG,获得一定疗效。考虑JXG发病多为幼儿,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存在短期及长期的不良反应,多数学者主张患儿在辅助治疗下病情稳定后,行长期无治疗下密切随访。而对于手术全切的患儿,TAMIR等[7]认为,如果肿瘤没有明显增大,不需要立即行辅助治疗;如果肿瘤增大、患者瘤体手术达不到的,则需要尽早给予辅助治疗。本病例在手术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参照影像学表现,为颅内单发,且占位巨大,水肿范围大,中线偏移,故实施手术治疗,术中达肿瘤全切。在无其他辅助治疗下,术后密切随访18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复查头颅MRI无明显复发。
图4 术后随访MRI复查
在预后上,JXG常为自限性疾病。单纯累及皮肤的JXG常无需治疗,在3~6年内自愈,累及内脏的JXG自限性多也类似皮肤起病,随访是首要策略。但颅内起病的JXG很少自发消退,需及时治疗。颅内孤立性JXG经全切后一般预后良好,较少复发。而颅内多发JXG尽管在综合治疗后,仍存在复发、扩散,甚至恶性转变可能,预后较差[16]。有报道提示颅内JXG在1年内迅速恶化,进展迅速[12],故随访在颅内JXG中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未行手术治疗患者。本例患者术后恢复可,对比术前无明显异常改变,通过2年随访发现患儿无明显不适,生活及学习均正常。
综上所述,颅内孤立性JXG很少见,其颅内表现形式缺乏特异性,影像学上类似脑膜瘤的JXG报道更少[17]。对于幼年类似脑膜瘤的颅内占位仍需考虑到JXG存在的可能。最终的确诊还需术后病理证实。治疗方面,颅内孤立性JXG治疗手段首选手术切除,全切能基本达到治愈目的,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