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2020-11-30史子新王军

现代计算机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院校

史子新,王军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733000)

0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专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颁布了相应的诊断与改进通知,颁布相关文件最大的目的在于帮助学校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制度,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学校想要实现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就需要从诊改的角度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以及学生等五个层面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诊断和改进,逐渐形成网络化的学校发展保证体系。在对学校进行诊改过程中,都是以促进学校发展为前提进行的,希望能够通过诊改激发学校的创新动力,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设置、教师建设、课程改革、学校管理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1]。

1 “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数据标准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学校主要会从教材出发开展教学。由于学校的自我开发能力存在较大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学校需要通过建立数据系统来完成一些工作,但是由于能力不足,学校只能向第三方购买一些资源。因为学校每个部门所负责的内容不同,所以在购买数据资源时都是从自己所了解的渠道购买。这就会因为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数据交换不及时而出现一些问题。各部门在对系统进行构件时数据来源不同,导致其中的一些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以及共享平台存在差异,各个数据库因为来源不同运行环境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会导致业务数据系统最终产生的数据质量较差,技术升级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之后实现学校内部的数据共享造成一定得影响[2]。

例如:高职学校会存在多个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例如学籍管理、招办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在对学生的数据进行采集时需要通过各个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核对。但是,如果各个系统之间没有实现统一,那么当学生因为当兵、休学等原因对信息进行变更时就无法实现多个系统的同步更新,最终会导致管理系统无法发挥其有的作用,甚至会产生数据不真实,数据共享困难等现象。

1.2 智慧校园建设缓慢

智慧校园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步骤。一般情况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步骤,最初阶段学校为传统校园,之后逐渐发展为数字化校园,最终成为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指的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学校各种应用系统的智能化[3]。其中不仅包括学生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等方面。通过不断地发展希望早日实现智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构建智慧校园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将人与技术设施充分的集合起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多方面的系统构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智慧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教师要注重解决其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数据问题。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进行诊改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数据项目,涉及到的数据数量也非常大,而当前的数据管理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导致诊改的工作量较大,建设进度较为缓慢[4]。在诊改过程中还会发现高职学校缺乏统一的数据分析系统,各种数据之间没有进行整理,导致无法实现信息共存,导致在学校领导需要利用数据对学校的发展进行全局性分析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不仅影响学校的发展,还影响智慧校园的建设进度。

1.3 缺少信息技术人才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技术力量较弱,学校没有充分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尤其缺少专业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导致校园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视,很多学校专门针对数据服务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专门招聘的一些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使得学校的数据服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也只是使一小部分高职院校的数据服务发生了改变。经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中学校职工的相关数据并没有形成,学校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也相对薄弱[5]。学校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部门以及对数据进行技术分析的部门是相互分离的,这就导致信息技术人才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在高职院校的诊改当中,学校首先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根据既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各个学校的数据采集平台是由教务处负责的,但是由于教务处的数据分析能力有限,所以最终能够上报给领导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经过了分析。再加上高职院校缺少数据共享意识,因此大部分数据都掌握在少数部门手中,对学校数据进行诊改的教师很难对这些数据进行掌握。使得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难以发挥其原本的作用。

2 “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

2.1 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有效诊改

(1)构建配套信息化平台,提高诊改运行效率

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较晚,所以诊改工作的开展也并不成熟,在对学校进行诊改过程中,学校需要一些新的思维和手段开展诊改工作。所以在开展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新的诊改方式开展,摒弃以前的诊改方式[6]。减少以往利用人工进行评价和监控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诊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构建诊改平台,实现有效诊改,促进智慧校园的构建。

(2)构建对应信息化平台,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在对高职院校内部进行诊改过程中,学校要尽量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这里理念属于一种管理理念,指的是在其中的管理者权利过大,影响整个诊改过程的进行,最终导致诊改结果不到位,难以实现原定目标。通俗来讲就是要避免一个人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进行诊改过程中需要对诊改目标以及标准等进行制定,但是由于制定者是学校,而最终的衡量着仍是学校,这就会导致最终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能够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直接地将其中的问题展现出来,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7]。

2.2 注重开发平台数据,促进智慧校园建设

(1)线上诊断与线下诊断并行

在高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是一件非常繁杂的事情,在此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所以在诊改过程中不应该单纯的让人去完成这些工作,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将一些能够量化完成的事情交给电脑,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够减少失误,提高诊改效率。所以在构建智慧校园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将一些繁琐的基础性数据分析工作交给数据平台进行处理,通过线上与线下的配合能够尽可能的提高诊改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

(2)状态数据与诊改数据并轨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项属于自己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方式,通过学校自己采集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以及代表性,并且能够得到众多高职学校的认可。所以,在对高职院校进行诊改时,首先要收集其学校的基础状态数据,避免之后在收集诊改数据时出现重复的状况。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将诊改数据与学校原本的状态数据进行整合。另外,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诊改数据具有普遍性以及特色型,与学校的状态数据具有一定的差异[8]。例如,有些高职学校在建立学生的诊改数据时可以设学生专利数,有的则可以从学生参赛获奖数方面进行设计,但这些数据只有个别学校有,并不是普遍所有学校都如此。所以诊改数据会更加的丰富,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有更大的帮助。要注重两者之间的融合,尽早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3)过程诊断与结果诊断并用

在高职院校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诊改的过程,还要注重最终的诊改结果,将两者进行结合,充分的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在诊改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静态数据,它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例如,在诊改过程中教师队伍中的人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人员的增减,这些信息都会从数据中反映出来,并且这些数据都会影响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9]。所以,要注重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影响,促进校园的发展。

2.3 塑造平台运行逻辑,构建智慧校园

在对高职院校进行诊改过程中数据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数据是根据智慧校园的各项业务收集积累下来的。在收集过程中会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所以在诊改过程中要提高智慧校园的业务系统,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地达到诊改的要求。在进行诊改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无论世界上的事物多复杂,它都能够通过数据来反映一些问题,可以利用数据建立一个对应的模型,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构建智慧校园做出一定的贡献[10]。通过数据平台可以将学校的发展转化为可视的信息,通过信息发现发展中的不足,认识到在构建智慧校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托学校的线上线下平台,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并不是一件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以及多方面的努力。要充分发现“诊改”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之后要从构建信息化平台,完善平台数据,合理利用人才,促进平台运行等方面来解决其中的问题,实现智慧校园的构建。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院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有智慧的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