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分析与探讨
2020-11-30
(东北电力大学教务处 吉林 吉林 132012)
“新工科”理念是在2016年上海复旦大学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正式提出[1]。中国正式加入工程国际联盟后,重新定义了新工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各学科交叉融合,对现有的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2]。为了尽快适应新工科理念的快速发展趋势,解决企业工程人才的缺失和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问题,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建立完善的实践育人培养机制,重新修订完善实践育人的培养方案,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就迫切要求各个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要加快新工科专业融合建设。“新工科”这一理念的提出,使各高校工程专业更加密切结合地方工程建设特色,把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更有效地保证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3]。
一、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
1.实践育人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新工科人才的培养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思维观念,创新人才的培育要以根据理论深化改革创新为指导,以科学手段和实施效果创新为目标,充分意识到实践育人工作在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实践教学管理和授课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满足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育人[4]。
大学生只有通过结合实践教学活动,才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实际中,在实践中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实际工程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些是在新工科实践育人背景下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实践育人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2.实践育人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育人的方式有很多,课内外实验、校内外实习、参与导师项目、参加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把知识融入实践,显著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5]。很多高校始终非常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师生搭建起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制定相应奖励政策,提供相应实践经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非常有效地营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师认真指导的实践教学氛围。学生协作完成作品方案的构思、制定、调试和设计报告的撰写等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随着实践教学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也普遍得到了加强,学生中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锻炼。可见,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实践育人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时代,高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是理论功底扎实、操作能力较强、具有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6]。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必须结合办学特点,专业优势,加大力度进行新工科建设,保障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高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输送到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了解实践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专业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积累工程实践工作经验,为迈向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学生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正确树立,这些难能宝贵的素质都是通过必要的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二、实践育人工作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都加快了转型进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得到了充实,实践教学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获得不少难能可贵的经验。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尽完善,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差距,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亟须解决。
1.实践育人工作内容陈旧,与发展的社会需求脱节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内容单一、更新速度慢,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发展、企业技术革新发展的需要,与地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达成新工科概念下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没有考虑社会需求,影响实践育人工作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增强。
2.学时偏少,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一些高校实践教学开展得较晚,大四年级才开展4—5周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学时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必要的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再者,开展实践教学还需要学校有一定的实习实训基础条件,但受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实习实训场地局限、仪器设备老化严重、型号更新缓慢、开放时间不足、专职教师较少等因素影响,学校实训条件远不能达到企业实际标准,无法保证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研究等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
尽管各高校为了给学生创造数量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搭建了很多的学校与企事业之间的合作平台,来完善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都在快速增加,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而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发展却相对缓慢,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场所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相关专业学生要自主选择实习实训单位,分散实习,部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效果不尽理想。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部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只允许学生进行参观认识实习,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实际工作,无法真正了解工作流程,达不到实习实训教学的目的。
4.实践育人教学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各高校也在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上下功夫,但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与考评、学生的学习要求与评价等相关要求还需完善。很少考虑到刚从高校毕业从教的青年教师自身缺少现场实习实践的经验,进而导致指导学生实践也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学生的实习实践考核仅仅是根据填写实习报告、实习日记本相关内容和出勤情况进行成绩评定,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的实习实践缺少有经验的技工现场指导,缺乏动手锻炼机会,最终只能拼凑甚至靠抄袭草草填写学校教学规定的实习报告、实习日记本等相关材料。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考核要求把握不严、随意性较大,造成了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收获不大,效果不够理想,实践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结语
新工科概念的提出,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既为高校工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实践育人的创新培养工作必将面临重大变革。高等教育的学者和高校管理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高校的培养目标、服务导向、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培训,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工作需求,培养出理论知识夯实、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