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研究

2020-11-30陈永康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分类法业务流程变革

陈永康

(宏桂集团,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当前,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如果企业不能做到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方面的转型,将落后于市场竞争。当前环境下,衡量企业经营效益和运作效率标准并非只有业务流程部分。旧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是职能制结构,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之上的,其特点是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机联系,因循守旧,不能做到服务可持续性,组织成员往往将部门目标理解为企业总体目标。在工作任务协作时,有可能造成程序烦琐、过程漫长等情况,甚至有造成错误的风险。所以,结合当前“互联网+”环境,要打破传统的组织体系和劳动职能分工,必须将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结合起来,进一步淡化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建立以经营活动为主导、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组织结构体系。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进一步提升市场企业的应变能力,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提高企业绩效,创造企业价值。

1 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的理论性研究

1.1 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概述

彻底改革工作流程,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成本、服务和速度等运营基础运营效率。突破现实瓶颈的理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和计算机科学公司(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CSC)管理顾问企业董事长钱皮提出的,提出的时间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这个年代的主要代表性理念是“业务流程再造”。结合当前“互联网+”环境,改变旧有的工作方式,才是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需要将流程改变为以经营活动为核心,放弃以往各部门各自经营的组织结构[1]。

1.2 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的理论发展

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组织变革的研究在国外兴起,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他们认为企业组织变革理论研究发展可以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2005年。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数量较少,研究内容更多的是信息网络技术方面发展带来的挑战,定性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篇幅较短且没有英文摘要[2]。

第二阶段:2006—2013年。研究数量发展较快,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大发展也得益于各国政府的支持,研究的特点是发表的论文文字增多,研究方法增加了定量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员工和人力资源、翻译外国经典文献、结合国外理论等。主要理论有:学习型组织理论、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

2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建设发展现状

当前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网络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随着中国网络的普及,业务流程改造和组织变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技术管理推动企业变革是重要选择。当前企业组织变革的发展主要从类型和维度两个方面加以划分。从组织变革的类型方面划分,可以归纳和总结为以下几种。

2.1 变革程度分类法

变革程度分类法是当前用得最多的分类方法。该分类法将速度、时间范围、频率和层次4个方面作为衡量“程度”的标准,特殊时存在4种因素并用情况。“渐进式变革”和“激进式变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两类,“渐进式变革”的特征是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激进式变革”的特征是一蹴而就、大刀阔斧。另外,还有“进化性变革”和“革命性变革”的划分,“进化型变革”表示在价值观不变的情况下逐步进行变革、持续改进的特点;“革命性变革”是从组织结构深层次发生变化。

“转型变革”和“交易变革”的划分是另一种划分方式。其中,转型变革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长期性,变革集中在文化、使命、领导和战略方面,该变革具有抽象性;交易变革考虑的主要问题是短期性,主要是针对制度、系统、结构、任务要求、个人技能方面,该变革具有层次性。

只划分两种变革方式的方法称为“二分法”,除此之外,采用较多的还有“三分法”。“三分法”中有不同的具体变革分法:一是按照间断性变革、连续性变革、累加性变革划分,二是按照微调式变革、转型式变革、累加式变革划分,在内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

2.2 规划程度分类法

规划程度分类法是通过规划出来的方式进行变革,按照既定的方式开展。典型分类是按照“计划性变革”和“突发性变革”分类,由企业根据发展战略按计划发起、依靠全员参与和团队推动的变革是计划性变革;由每天发生比较细小的变化、最终突然形成大变化的变革称为突发性变革。

2.3 复合分类法

目前,有两种复合分类法,指在单独一个维度上进行分类,一种是结合变革程度和计划程度两种分类方法同时分类的;另一种是结合进化型变革、转化型变革和革命性变革同时进行的变革。

2.4 要素导向分类法

要素导向法的具体方式是选择某一种要素,然后将该要素作为中心开展组织变革,该分类方法突出要素导向的重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典型的“流程型变革”,具体操作方法是以流程重新设计推动变革,变革的内容涉及企业文化重塑、流程再造、运行机制设计、结构变革、信息化建设方面。

组织变革的维度是变革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哪些要素的改变是被涉及的。许多学者对维度方面持有大量不同的观点。据统计,提出频率最高的6个维度分别是织结构、人员、文化、流程、制度、战略,从侧面印证了组织变革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为未来分析、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3]。

3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建设问题分析

勒温的三阶段变革模型是当前最普适的模型,模型主要内容是从解冻到改变,从改变到再解冻。由于三阶段模型的特点是基础性和普适性,虽然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过程模型,但是仍然被归类为三阶段模型。

由此可见,勒温模型适用于组织变革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方法,该类办法所体现的哲学观点是“一分为三”。虽然许多学者的观点表述方式不同,但是本质上还是勒温模型的运用,因此可以认定为同一个观点。但是勒温模型仍然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补充,例如,企业组织变革三阶段中的“改变”阶段,这个阶段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具体进行和转变机制的细则研究得不太清楚。具体问题是如何运用变革要素、具体的变革顺序、加强联动、良性循环等方面,这也为组织变革三阶段理论未来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

当前,阻碍组织变革的因素方面研究较少,主要从具体的企业变革加以分析,从变革类型和变革情景探索阻碍因素。也有的研究是从共性角度探索变革的阻碍因素。当前普遍认为阻碍企业组织变革的因素主要有不确定性、利益损失、路径依赖、冲突与混乱、心理压力、文化限制。具体又可以分为个体、团体和组织3个层面。又因为人是组成团体和组织的最基本要素,所以,研究应该更多考虑人的因素。各种原因综合起来,造成组织僵化。

4 “互联网+”环境下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组织变革创新研究

企业作为市场发展主体,在“互联网+”环境下想要取得发展,就必须具备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要根据当前时代背景对自身结构进行组织变革。企业根据不同活动进行部门重新组合,进一步优化现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以提高运作效率,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提供帮助。企业最终的经营目标是通过组织变革实现所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通过组织变革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得以实现。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开展组织变革,需要充分考虑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和国外的经验,在保证权威性的前提下,成立变革组织机构进行牵头执行和监督,邀请不同岗位的员工成为该机构一员,进一步推动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的向前发展。

5 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业务流程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中的一部分,这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即使业务流程能做到高效运行,整个企业组织经营也不一定能够做到高效率。旧的企业组织职能建立在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基础之上,这种组织结构较为片面单一,缺乏有机联动,造成整体管理效率下降。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低效管理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淘汰。因此,要彻底打破职能的界限,建立高效率的企业管理体系,需要重新建立以经营为导向的、全新的企业流程,而企业流程再造的基础是组织的变革,否则新的流程无法付诸实践。所以,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要先进行组织变革,才能进行流程在职。为了检验改革效果,需要引入企业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评价体系,履行制定、落实、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在检验企业变革成果的同时,形成企业流程二次再造和组织二次变革。

猜你喜欢

分类法业务流程变革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STK业务流程优化的探究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变革开始了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