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武道组织研究及其对中国武术组织发展的启示

2020-11-30

体育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场馆

杜 杰

中国武术的相关组织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组织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52 年在原国家体委(于1998 年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1955 年在运动司下专门设置了武术科,之后过渡到武术处。 1958 年9 月中国武术协会成立,下设教练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科研委员会及新闻宣传委员会。接着1986 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1987 年9 月将原国家体委的武术处合并至中国武术研究院,并于1990 年根据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中国武术协会实体化的通知》,使中国武术协会既具有了民间社团的属性, 又具有了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 1994 年5 月30 日原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通知》,实际上在保留中国武术协会的名义下,增设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2011 年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出台的《武术工作管理手册》明确指出,“武术运动管理机构设置: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 人员配备为三个机构一套编制,由国家体育总局配备”[1]。 中国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目前是三位一体,以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核心,具有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武术各项目由管理中心各部门分别管理。 在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以及下辖的各省市武术协会、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共同驱动下, 中国武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竞技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为核心的武术发展模式; 同时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并基本形成了以中国武术“拳种”为核心的传统武术发展共识[2-4]。 中国武术在组织的保障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自1994 年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25 个年头。今日中国武术发展,在国家文化复兴的道路上出现百花齐放的盛景,除了竞技武术外,百余种传统武术也得到了大发展,但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中国武术组织三套机构一套编制的发展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庞大的中国武术体系发展需求。 因而借鉴日本武道组织的发展经验优化中国武术组织与部门设置,使之更加有效地促进中国武术的发展, 是本文对日本武道相关组织进行研究的目的。

1 日本武道组织概览

1.1 日本武道馆

日本武道馆是面向国民, 特别是日本青少年普及传统武道的基地, 通过日本武道对青少年身心进行磨炼,最终达到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的目的,同时为日本的发展作相应的贡献, 进而促进更广泛的世界安全与和平发展[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武道发生了变质,经历了被日本武道界称之为“黑暗的一页”,并于二战结束后,被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司令部实行了全面禁止的命令[6],这时的日本武道开始急速衰退,这一事件也被日本武道人称之为“武道一时的衰退”[7]。 但这种衰退时间并不长,在日本各界武道练习者们的共同努力下, 于20 世纪40 年代末期,开始出现了转机,其标志便是各个武道团体的相继成立,并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武道内容陆续进入日本学校。 最先发展起来的武道项目是由嘉纳治五郎开创的柔道,在嘉纳治五郎的努力下,当时的柔道风靡欧洲,并且于1961 年被国际奥委会认定为日本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这之后,以日本国会议员中的武道爱好者为核心的武道团体,积极地发起了建立武道场馆“武道的大殿堂”[7]的强烈呼吁, 这种呼吁很快得到了全国的响应,“当时的日本执政党与各在野党以武道场馆的建设为统一目标, 达成了难得一致的意见, 并展开了各种武道活动”[7]。 最终日本的 “武道的大殿堂”——日本武道馆,在日本爱好武道的国会议员、金融界人士的一致努力下,征求了当时日本国民的意见,利用来自于天皇的御下赐金、国家经费以及日本国民捐款大概20亿日元的费用,于1963 年10 月正式开工,并于1964年9 月正式建成,用时仅12 个月,在1964 年承担了第18 届日本东京奥运会柔道项目的比赛任务。日本武道馆的建设,成为了日本武道发展的坚实后盾。日本武道馆自建馆以来, 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少年的武道,组织青少年学生进行柔道、剑术为主的武艺训练与比赛,并针对优秀政界人士,开展武道培训与研讨会等,有效地推进了日本武道事业的发展。

1.2 日本武道学会

以日本武道馆为基础, 在日本各武道小团体的共同努力下,于1968 年成立了日本武道中央学术研究组织“日本武道学会”,并于1984 年在日本武道学会的推动下成立了国际武道大学, 与日本武道学会共同从科学、文化、医学、历史等角度对日本武道进行多方位研究,为日本武道理论研究作出很大贡献。之后于1987 年在日本学会的牵头下制定了武道发展的核心文件《日本武道宪章》。 日本武道学会的成立不是一个临时的学术组织, 而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学术研究机构, 其研究为武道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本武道学会在1977 年被国际运动科学体育学分会纳入, 预示着日本武道学会被国际学术机构正式认可。在其推动下,国际武道大学、东海大学、筑波大学、囯士馆大学、日本体育大学、鹿屋体育大学、中京大学、天理大学8 所大学设置了武道学科。

1.3 日本武道协议会

日本武道协议会“促使加盟武道团体相互间的联络与互通有无,并且对各武道进行奖励,发扬武道精神,为国民身心健康的培养而努力,特别是为青少年的育成而尽一份力量,为日本的建设以及谋求世界和平与福祉而贡献武道的一份力量。”[5]日本国内的传统武术,创始于古代日本武士阶级的攻击技术,随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开始注重武德的修养。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古代武术改头换面,转变为了适应新时代体育、德育的手段,并登上了当时教育的舞台,成为了锻炼日本国民身心、精神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二战时,被日本右翼军部利用,当时的日本武道变质为一种超国家意志的不可控制的破坏力,并在二战结束后被禁止。 武道虽被禁止了,但其发展进程并未因此中断,在武道习练者卓绝的努力下,各地开始相继成立了武道社团,并逐渐复兴,最终日本武道成为了日本国技在日本国内发扬光大。在联合国军总司令部发布武道禁止令的30 年后,日本国内“设立武道的中央联络协议机关”的呼吁越来越盛,终于在日本武道馆和之后成立的日本武道学会的基础上, 于1977 年4月23 日正式成立了日本武道协议会, 日本武道协议会没有实体的武道项目,其主要功能是联合日本所有武道项目,实现日本武道各团体的团结协作,为日本武道整体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图1)。

图1 日本武道协议会组织示意图Figure1 The Diagram of Japanese Budo Agreement Associations

1.4 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

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是为日本全国武道场馆的联络和协调服务的, 通过武道场馆的基地效应,为日本武道的振兴作出贡献,其最终目的是培育健全的国民[5]。 日本武道馆自1964 年成立开始,在其影响下日本全国各地便兴起了武道场馆建设风气, 并且各地中学甚至是高等学府也开始了武道场馆的建设[8]。 基于此,日本武道界急需一个负责联络各地武道场馆, 以及对武道场馆运营机制研究的相应组织机构, 这种社会环境为成立武道馆协议会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早在1978 年7 月3 日日本各都道府县的代表们便发起了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筹备委员会,经过一年精心周密的筹备,终于在1981 年5 月27 日,通过了一系列程序与审议,日本全国武道中央联络组织——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成立了, 其组织机构包括全国公立武道馆协议会与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两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举行全国与地方青少年武道宣传、推广,举办培训, 举行社会武道指导员研讨会等。 截至2020 年10 月15 日, 日本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有47 个都道府县的51 个地方性武道馆加盟(表1)。 日本全国的各个武道馆的建设,最终在日本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的协同下, 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日本武道发展坚持的根据地,为日本各武道的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与条件。

1.5 日本古武道协议会

日本古武道协议会是为了协调日本各古流派武道,振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立[7]。 1978 年在日本武道馆举行了第一届日本古武道表演大会。 接着,便有团体呼吁成立日本古武道联络机构,基于此以日本武道馆为中心的日本古武道协议会顺势于1979 年2 月17 日成立。 日本的古代武术是其现行日本武道的基础,日本古代武术随着武道事业的开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日益增大,作为日本的国技,代表日本传统文化。 当代的日本武道也是在继承了日本古代武术的基础上, 形成了世界特有的一种东方传统文化。 虽然在日本,柔道、剑道、合气道等武道项目发展得很好, 但当代日本武道是取代不了日本古代武术的。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日本武术联络、研究的相应组织,负责日本古代武术各流派的交流、公开演武、培养传承者等,这促成了日本古武道协议会的成立。 如中国传统武术一样,日本称之为古武术。 通过日本古武道协议会的推动,日本全国古武术流派有机联系在一起,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 年10 月15 日,共认定日本古武术流派77 种(表2)。

表1 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加盟团体[5]Table1 Members of the County Budo Museum Agreement Associations in Japan[5]

表2 日本古武道协会主要加盟流派[9]Table2 The Main Schools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Budo Association[9]

1.6 小结

目前日本武道相关组织包括日本武道馆、 日本武道学会、日本武道协议会、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日本古武道协会5 个综合组织,成立时间见表3。

另外单项协会包括全日本柔道联盟、 全日本剑道联盟、全日本弓道联盟、日本相扑联盟、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合气会、少林寺拳法联盟、全日本薙刀联盟、全日本铳剑道联盟(表4)。 这些组织共同构成了日本武道相关组织,协力促进日本武道的发展。

表3 日本武道组织成立时间汇总Table3 Founding Time of Japanese Budo Organizations

表4 日本武道分组织成立情况汇总Table4 Establishment of Japanese Budo Branches

2 日本武道组织建构与中国武术组织建构的比较分析

日本体育管理机构是日本文部科学省 (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而中国有两套体育管理机构,分别是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 日本武道发展的主力是以日本武道馆为基础,以日本武道协议会为核心,以日本武道学会、 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为辅助,一套完整的、受政府监管的民间武道组织;同时,以日本古武道协会为核心, 积极保持传统武术的发展与活力[10]。 中国武术发展组织包括了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负责学校武术发展的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以及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 中国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的民间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武道协议会与日本体育协会是平行机构,加盟日本武道协议会的社会团体为(公财)全日本柔道联盟、(一财)全日本剑道联盟、(公财)全日本弓道联盟、(公财)日本相扑联盟、(公财)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公财)合气会、(一财)少林寺拳法联盟、(公财) 全日本薙刀联盟、(公财) 全日本铳剑道联盟、(公财)日本武道馆10 个武道组织[10];加盟日本体育协会的武道团体为(公财)全日本柔道联盟、(一财)全日本剑道联盟、(公财)全日本弓道联盟、(公财)全日本相扑联盟、(公财)全日本空手道联盟、(一财)少林寺拳法联盟、(公财)全日本薙刀联盟、(公财) 全日本铳剑道联盟8 个武道组织;两者互有联系又相互独立,各自发展,其中各单项联盟都有独立发展的实体,而日本武道协议会无实体,负责联络、组织、团结各武道协会实体,形成合力。 中国武术的主管组织为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3 个机构属于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实体单位,从属于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中国武术全面发展的工作[1],自1958 年中国武术协会成立以来,重点发展了竞技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两个项目,同时负责全国的传统武术与如泰拳等国外武技;另外教育部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司主要负责学校武术的发展,但其没有实体内容与研究;中国武术协会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关系是从属关系。

这样看来, 中国武术组织与日本武道组织有以下区别:(1)日本武道组织属于实体化的民间组织,受日本文部科学省监管,而中国武术组织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属于政府直接管理组织;(2)日本武道组织与日本体育组织两者是平级关系, 权利对等,互有交叉,比如全日本柔道联盟即是日本武道协议会加盟组织,又是日本体育协会加盟组织,但全日本铳剑道联盟没有加盟日本体育协会, 而中国武术组织从属于中国大体育组织,是一种上下级关系;(3)日本武道组织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民间组织,中国武术组织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组织;(4)日本武道组织实行单项目实体化、多项目联盟化,如日本武道协议会是一个联盟组织, 没有自己的实体项目,而日本武道九项联盟,各有相应的实体项目,中国武术组织则是一个综合性组织, 有其发展的实体项目,而且吸收发展如泰拳等外来武术项目;(5)日本武道设立了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专门负责联络全国武道场馆, 奠定了武道发展的根据地,而中国武术没有专门负责场馆的相应组织,同时也对具有中国武术文化特色的武术道场建设的重要性有些认识不足;(6)日本武道设立了专门负责日本古武术的日本古武道协议会,专门负责制定、筛选、联络日本民间各古武术流派,而中国武术没有设立专门负责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的相应组织,虽然明确了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3 中国武术组织建构的对策研究

3.1 中国武术机构需要分类管理,设置相应的单项管理组织

自20 世纪50 年代开设武术套路试点,到70 年代末开设搏斗运动试点, 中国竞技武术套路与中国竞技武术散打已经形成了成熟健全的技术、 规则、 竞赛体系, 而以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武术管理组织,由于其人员配置少,管理项目多,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均匀、管理难度大、未能适应项目专业化发展等系列问题。当前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应该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证项目更好的发展。单项组织的建立并不是分散力量, 而应紧密团结在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的周围,共同促进中国竞技武术向精细化、 体系化、 专业化方向发展。因而建议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设立中国竞技武术套路协会、中国武术散打协会。

3.2 设立专门的传统武术管理机构与学术研究组织,对传统武术拳种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日本古武术协议会成立于1979 年,多年来认定了70 余种日本古武术流派,促进了日本传统古武术的大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研究,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武术 “拳种” 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但没有相应的机构或组织专门负责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的认定、研究、制定发展策略等,导致中国传统武术乱象时有发生,使得“本来世界公认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质疑”[11]。 但同时,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武术, 再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发展机遇, 中国传统武术只有对流传下来的传承体系进行时代转换,才能进一步激活其时代价值[12]。而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时代转换, 需要中国武术精英的研究与努力,更需要组织机制的保障,因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界应肩负中国文化战略责任,亟需建立认定、联络传统武术的相应传武机构,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的实质性发展,同时促进优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

3.3 提升中国武术总组织的地位

通过研究, 日本武道组织与日本体育组织属于平级组织,互相独立、互有联系,能够让日本武道按照自身规律发展,形成了今日日本武道,如柔道、剑道、相扑各项共同发展的态势。中国武术同样是一个综合性的统称,其中包括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与搏斗运动), 以及大量的传统武术拳种,20 世纪80 年代经挖掘与整理后,认定了“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129 种“拳种”。 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3],中国武术发展需遵循其特有规律, 若完全按照西方体育的发展模式与规律,则不利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因需适当提升武术组织的地位, 使其能够真正按照中国武术文化自身发展规律进行。

3.4 重视具有中国武术文化特点的武术场馆建设,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日本武道组织的总道馆建成于1964 年,并成为了当年东京奥运会的柔道赛场。日本于1981 年成立了负责联络日本全国武道类场馆的全国都道府县武道馆协议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日本武道类场馆分布于日本各地, 占到全国体育类场馆总数的十分之一[14],为日本武道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4年由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和武汉体育学院联合办学,成立了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15],建造了具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为特点的武术场馆建筑, 开启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特色场馆的建设, 但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有多个“根据地”,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成立专门的负责武术道场建设与联络相关场馆的相应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武术道场的建设,进而真正地奠定中国武术发展的物质基础。

3.5 切实推进武术协会实体化工作

事物的发展不能总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成熟后需要依靠自身发展规律、 自身吸引力推动其继续发展, 即需要依靠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的推进方面,中国篮球协会、中国排球协会、中国柔道协会走在了前面,聘请了专业人员担任协会负责人,旨在促使协会发展更加专业化。 中国武术协会应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借鉴日本武道项目组织实体的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国武术协会实体化工作, 为中国武术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6 注重中国武术组织自下而上的“生长”规律,创造适应民间组织生长的政策环境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在“举国体制”国家力量的推动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然而生存于民间的中国传统武术的拳种基础非常坚实,而且基数庞大。 如何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创造适合民间传统武术“拳种”的生长环境,引导民间武术从全民健身中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武术发展另一有力支点,也是壮大中国武术实力、实现中国武术承担的中国文化复兴责任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