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医养融合共同体研究

2020-11-30罗娅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文/罗娅

一、国内外医养融合的背景分析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新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口第一次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峰值4.87亿。至2020年,我国1600个城市社区和320个农村社区建立了老年心理健康管理试点,同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和运用互联网络采集终端移动信息,建设“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1]。“十三五”期间,我国有多个城市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另据有关资料显示,2019年底,全国建成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3459个老年医学科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4795个符合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

全球评选的十大医养结合案例分别是:医养结合示范村(新加坡海军部村)、医养结合健康城(新加坡诺维娜健康城)、医养结合健康城(迪拜健康城)、医疗健康城(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国家级医疗旅游开发园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学院式养老(乌镇雅园)、医养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和熹会老年公寓)、跨代型中高端养老养生社区(国寿嘉园·雅静)、保险养老(北京泰康之家·燕园)和医院+养护(中国燕达国际健康城)。其中,中国医养结合优秀案例占总体的60%,充分展示出我国医养融合实践的优秀成果,体现我国对老年人群体的关心和爱护。

美国、日本等国家率先进入老年化社会,在面对老龄化问题时,这些国家常采用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候鸟式养老、医养结合等养老模式。其中,医养结合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其中,PACE模式(即“老年人全包服务项目”)和HCBS 模式(即“老年人居家养老”)是美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所谓PACE 模式,是美国政府为大多数失能程度较为严重、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长期、全面医疗照顾的一个创新项目,在美国长期照料体系中是最现实、最实用的。而 HCBS模式,是一种让多数的较年轻的、失能程度较轻的老年人在身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在家中享受到便捷生活和医疗照护服务的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在日本养老资金方面实施强制性医疗保险,大部分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个人承担一小部分,即所谓长期照护保险。在提供服务方面在养老机构内设置专门的老年病房,配备专业医师和全职护士,在经医生诊断同意后,老年人可以在病房内接受专门化、长期性治疗和照料,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和负担[2]。

二、传统养老模式

“养儿防老”是中国古老的养老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重心有所偏移。目前,我国传统养老模式根据重心不同,可以分为以家庭为核心、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社区养老模式和指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其特点是养老院和医院的养老机构功能分开、动力不足[3]。

三、新时代医护养融合共同体

(一)医养融合共同体概念

医养融合是指从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出发,在基本生活照料基础上,通过将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机整合、服务功能有效衔接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专业化、持续性健康照护服务,如检查诊断、医疗护理、康复疗养、健康管理和保健教育、临终关怀等相结合的养老方式。按照济南大学朱孔来教授所整理18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分类,可以将医养融合共同体可分为10种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5种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模式和3种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融合是指在做好老年人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疾病诊治护理、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服务模式。

现阶段我国在医养融合发展上的服务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在如何将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相结合的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在“医”“养”分割的体制结构与“医养需求”不足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化[4]:一方面,存在政府多头管理、医养融合模式系统不健全、服务对象界定不清、社会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医疗服务平台有待提高等问题;另一方面,面临“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重重困难,直接影响到对老年人及其年轻子女的需求。

(二)SWOT分析医养融合

结合上文18种新型医养融合模式,医养融合主要优势在于打破利益藩篱,实现服务老人的需求,“医养融合”是“一举四赢”的大好事儿——老人成为赢家,方便给老人治病,提供上门服务;家属成为赢家,家中老人生病看病家属可少操心;卫生院是赢家,可以更迅速地锁定服务对象并成为老人的定点合作单位;养老机构是赢家,不再为医疗健康发愁,可集中精力提高服务质量。劣势在于:一方面“医养服务”形式单一、资金人才缺乏、协作机制薄弱等;另一方面“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难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结算单位而降低有效养老的需求,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受民政、卫生、老龄办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多重管理和专业照护服务人员供不应求。面临的机遇是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并扩大,“医养”政策的推进和“银发经济”新浪潮的来临,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四、结语

基于SWOT分析,医养融合共同体的模式构建可以归纳为:一是结合各地经验优势根据当地实际环境,建立本土化“医养融合”共同体服务模式,创建真正适合中国城乡家庭健康养老的全场景服务模式;二是打破“医”“养”分割的体制结构制度壁垒,建立“医养融合”准入制度,将机构、社区、居家三种养老形态打通,整合医生、护士、护理员、康复师、营养师、药师、社工等建立跨领域专业团队一体化运营,为每位老人定制个性化照护方案,满足老年人群体多元化需求;三是把握政策机遇,建立符合大众化、专业化“医养融合”养老格局,提供老年人术后生活支持、长期照料护理、居家养老支援等服务。以“医养融合”的模式、制度、格局为一体融合和共同发展,可以推动我国“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服务更广泛、更深入地运行。显而易见,“医养融合”共同体新模式助推了医疗机构养老这种旧模式的发展,今后更应该扬长避短,全方位、多角度地积极探索实践,将“医养融合”链接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回归家庭和社区之中,实现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