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
2020-11-29曲晓洋
曲晓洋
(长城超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变化日新月异,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制造行业,资产重,占用资金多,既要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争取订单,提升收入,又要加强管理,控制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保证利润,面临着双重压力。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企业业务在正常的轨道运营,防止企业资产遗失,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内部控制的建设至关重要。我国制造企业要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战略,首要任务就是要优化内部管理手段。当前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层级实现相互制约,协同发展,从而保障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牢固市场根基,使企业牢固其根基,获取长久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于企业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有利于制造业企业规避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制造业企业普遍拥有规模较大的固定资产,供应链繁杂涉及环节较多,资金链较为复杂,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尤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授权,业务流程管理,信息沟通的设置与管理,职责分工,实物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体系,防止错误和舞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出具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必要保证
企业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传递,归集和记录过程依赖于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使财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的业务过程及经营成果。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企业为了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企业的各个业务层级,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构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涵盖企业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细化到企业各个业务模块的各个操作环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监控业务有序的运转,从而保障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日益增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制造业企业,往往更重视市场份额的获取,忽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和投入,同时,相对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较短,暂未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缺乏相应的成功实践案例指导,导致了企业在实现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企业尚未形成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将导致企业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助力企业发展的作用。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不健全两个方面。
1、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投入不够。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企业业务的有序运行,这需要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当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投入还有待提升,企业往往存在重订单,重生产,但轻管理的现象,既不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也不注重对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投入。纵观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大部分企业未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负责部门和人员,企业未设立专门负责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以及企业日常控制运行工作的协调部门,将无法形成规范合理的体制。
2、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不够完善。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将其他企业已成形的内部控制制度,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修枝剪叶,再形成自己的内控制度。由于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受产品工艺流程的制约,不同产品的制造业企业的内部供应链生产流程千差万别,通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一些细节性的工作暂不适用。企业往往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独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和生产的脱节,实际编制内部控制制度人员,可能存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能达到企业管理的整体视角,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够熟悉,对具体生产过程不够了解等诸多问题,编制出来的制度,由于没有形成统一基调的整体性考虑,可能造成各个部门的制度存在重叠,也可能造成一些重要环节存在制度缺失,这样的制度,既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又影响企业业务运转的效率。
(二)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将内部控制相关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实践之中,指导并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积极引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流程,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编制出的制度束之高阁,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主要是源于以下两个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的表达形式缺乏配套的操作指导和说明。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通过文字制度的形式体现,但缺乏相应的流程指导和操作细则,制度不够简单易懂,容易造成员工理解上的偏差。内部控制的受众广,参与人多,单纯的文字制度不易理解和执行,这样的制度看起来很完美,却无法真正的发挥指导和规范操作的作用。
2、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收到员工素质的制约。大部分制造型企业,人员较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线工人多为注重操作能力,普遍学历偏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领悟并不能达到相应的高度,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工作的阻力。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的配套的学习和提升又不到位,将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三)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监控体系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作用,保证运行效果不偏离制定的轨迹,需要实时保持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的监控。如果企业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后,不对控制的执行进行监控,再完善的制度,也不能保证行之有效的落实。对内部控制监控的缺失,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内控实施的监控过程不到位,使企业的业务流传过程不能按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流程运转。制造业企业存货品种多,数量大,以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为例,一个电子配件可能有上千种规格型号,不同规格型号的配件差异小,非常容易混淆。企业的生产节奏会受到订单的影响,当企业接受大额订单,生产工期短任务重时,内部控制往往被视为效率的绊脚石,甚至“有事后补手续”的情况发生。不按流程的违规操作,非常容易出现领错料,发错货的现象,一旦出现错误,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也容易在企业内部滋生舞弊,侵占公司资产的行为。
2、企业内部未形成清晰的岗位责任制,未形成与内部控制运行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机制不到位,出现问题不能责任到岗,又没有与之匹配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没有相应的激励及惩戒,最终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方案和对策
基于目前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以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现状。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
针对目前内部控制制度与我国制造业企业业务流程不匹配的现象,制造业企业应积极主动的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特点,探寻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结构,充实内部控制制度的业务细节,形成具有中国制造业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涵盖上,还是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过程设计上,立足业务本身。为了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企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1、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经济投入。作为公司的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决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环境。管理层应提升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理解和重视,加大对内部控制建设的精力和财力投入,这是切实做好内部控制的关键。制造业企业要想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保持必要的重视,将内部控制的开展情况作为评价经营效益的衡量指标。在管理层的带动和指引下,才能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开展推广到企业组织的各个层级,形成从上而下的全民内部控制观念,加深员工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有力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这是内部控制制度滋生和成长的有利土壤。
2、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跨部门,涵盖各个业务流程的综合推进的产物。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形成基调统一,涵盖全面,既能相互稽核防控风险,又能保护效率杜绝重叠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就要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中,成立专门的设计和维护部门。形成跨部门的内控体系,保证相关部门的深入参与和经验分享,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财务制度为例,既要考虑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也要参考一线生产工人的意见,只有熟悉产线的工作过程,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生产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抓住风险点,如果仅由财务人员制定,很可能闭门造车,颁布的财务制度水土不服,不能真正的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二)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制度的切实履行,这才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所在。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真正的指引和规范企业业务,使之得到有效执行,制造业企业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1、建立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的操作说明书,积极的贯彻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学习。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业务流程紧密联系,通过流程图,操作指南等方式,形成简单易懂的内部控制制度说明,使员工更清晰的掌握内部控制相关要点,在具体操作的过程有章可循。
2、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贯彻和深化全员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观念,从而创建有利于内部控制实施的企业环境。作为制造业企业的员工,要提高自身觉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相关培训,自觉学习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还能激发员工的主人公意识,为企业有序运营奠定基础。
(三)制定相应措施,形成对内部控制的有力监控机制
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将企业制度和企业实践统合化一的过程,因此,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履行,保证执行效果,制造企业必须在业务开展过程保持相应的监控。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到对内部控制的监控。
1、设置内部审计体系,保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的实时评价,将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监控作为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业务开展过程的相关漏洞和隐患,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同时,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将内控目标与岗位考核紧密结合,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有章可循,违规必究。
2、实施内部预算控制体系,监测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预算数据为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提供了参照依据。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协同,且目标一致的特征。针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数据,生产指标如废品率,返工率,退货率等随时与预算数据比对,发现差异,制造业企业才能实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规范化管理流程。加强对预算的控制,及时纠正预算偏差,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监控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
3、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建设,在设计ERP的过程中,将不同岗位的相关制约,职责分工,相互稽核,风险防范等因素考虑进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管理结构变得扁平化,流程化,各个岗位层级能够快速的信息沟通,将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和监控固化在系统中,从而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准确性。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采购的每一个原材料编定识别码,在生产监控系统中,从BOM的建立,领料流程,生产过程,产成品出入库等环节加入扫码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保证用料及发货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在汹涌的经济浪潮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最终要的管理手段是我国制药业企业取胜的必备武器。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执行有力度的内部控制监控体系,使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作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效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让我国制造业企业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