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0-11-29罗光芝
罗光芝
(贵州省社会保险事业局,贵州 贵阳 550002)
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也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是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而会计信息化建设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诸多好处,它可以加强数据深度分析和共享力度,助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资金利用率,如何正确认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是响应国家简政改革号召、提高政府办公时效性、促进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关键。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是发展网络强国的必然趋势,总体上讲,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网络、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旧模式下的会计数据进行提取、加工、处理、保存、共享甚至分析利用的过程。它打破了会计核算的固有模式,摆脱了时空上的限制,使会计数据由静态核算升华为动态核算,使财务数据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拓展,襄助领导者利用更精准的财务数据对未来发展做出预判。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机构中占据核心位置,其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已经成为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府办公效率、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计算机,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产运行状况及其他重大财务收支事项进行动态监测,同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深入挖掘财务数据可形成总体预测和分析报告,这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政府决策前瞻性,加强国家网络强国建设等方面都有深远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不同类别的工作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保密性质较强或数据运行量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就需要安全性较高或运算较快、存储容量较大的服务器支撑,这是特殊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普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区别,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单位碍于预算不够、经费紧张等现实原因,对于会计信息化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或随意削减信息设备采购支出,导致硬件设备质量不高,缺乏必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另外,部分单位对于会计信息化软件缺乏针对性研究和认识,盲目选择一款通用的财务软件,没有针对本单位的业务特点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导致会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可利用程度不高,影响单位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二)会计信息化意识不强
全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已实现会计电算化覆盖,目前正在逐步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但仍有部分单位领导思想落后、故步自封,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拘泥于传统手工记账方式,对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不重视,认为财务部门只负责管钱就行,缺乏对财务数据深入挖掘、分析利用的意识,导致财务工作缺少前瞻性规划、无人主管、被边缘化等问题。另外,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坚持学习最新会计准则、不关注会计行业最新动态、不深入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造成财务部门人浮于事、会计核算质量低下,阻碍了会计信息化建设前进的脚步。
(三)会计数据碎片化严重、共享程度低
在政府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省份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其他省份先进经验,尝试进行会计信息化改革。在省财政厅架设会计核算服务器,该系统自动关联银行、财政部门、对口单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统一通过该系统在网上申报用款计划,各级财政部门在该系统中进行审核、下拨资金,系统自动对财政专户会计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生成凭证。同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将本单位所有银行账户基础信息导入系统,方便财政部门实时查询各单位基本户、一般户结余情况,合理调配财政资金。但该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只局限于部分省份,并未大范围推广,且目前只限于查看与银行同步的单位账户实时余额,无法查看单位基本户、一般户财务核算凭证及明细账、总账等,导致信息化区域狭窄,数据含金量低等问题,广义上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依旧任重道远。
同时,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是实行独立财务核算,各单位所用的财务软件基本不相同,即便所属同一个行政系统采用同种财务软件,但平级单位之间、上下级单位之间数据共享程度也较低,上级主管单位不能实时了解下级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或银行账户余额状况,只能由下级单位定期填写基金报表、统计报表等表格,层层汇总上报,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四)会计信息化存在人才断层
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财务人员能对大量会计数据进行提取、加工、处理、汇总、保存、共享,然后生成运营分析研究报告,这都需要跨专业的T型会计人才,但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多是财会类专业,对财务软件和日常办公软件比较熟悉,但对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运用、服务器及数据库管理、计算机网络维护、数据安全处理等能力却相对较弱,遇到突发情况,只能寄希望于本单位的技术部门,无法及时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化后碰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在目前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在专网、内网核算,会计人员只要做好日常会计数据备份工作即可,数据丢失、损毁或被窃取的风险较小,但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数据在网上流通,而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可能会存在数据丢失、损毁或被不法分子窃取等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提升硬软件管理水平
会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与保障,单位应在预算范围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硬软件进行优化升级。一是在硬件方面,切忌跟风采购或盲目认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单位应结合财务部门的建议,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后台服务器及其他网络运营设备,避免资金资源浪费。二是在软件方面,应加强同软件开发公司及财务部门沟通,及时将财务部门的需要提交软件开发公司,软件公司应根据用户需求,加强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预测等模块的研发,增强会计信息使用价值。三是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立专业网络管理员,定期对会计系统硬软件进行检修、维护,确保会计信息化建设安全有序。
(二)加强宣传,提升会计信息化意识
思想意识是改革的先驱,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颠覆传统会计核算观念,树立现代化意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就要求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一是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不仅自身要加强会计信息化学习,转变“重业务轻财务”的传统思想,而且应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单位日常管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敦促其他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减少其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藩篱。同时,各单位领导之间也应多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先进经验,共享创新主意,真正把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二是各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时刻掌握会计政策变动情况,要适应信息化时代脚步,加快从传统手工账务模式到会计电算化模式,再到会计信息化模式的转变。
(三)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会计数据质量
各单位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规范,从会计信息提取、处理、加工、审核、保存等各环节,都应编制详细流程说明,要求会计人员按章程办事,避免越权操作;完善单位组织架构,根据岗位性质适当调整分工,做到权责明确、相互牵制,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明确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和范围,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行奖惩激励;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关的档案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措施等工作机制。总之,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的前提,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
(四)加强培训,大力培养T型会计人才
人才断层问题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颈瓶,相对于企业来讲,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属于体制内职工,竞争性不强、流动性较弱、会计知识面相对狭窄、技术掌握单一,从而其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建设需求。因此单位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于新会计政策和准则要积极组织学习,同时应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包括财务软件操作及应用、信息设备管理、后台系统维护等内容,让会计人员在提升财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信息技术,促进知识结构优化。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人社、财政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大力培养高端会计人才,为会计人员提供完善的职业晋升渠道。三是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或者直接引进会计专业高端人才。
四、总结
为改善会计工作环境,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财政部在2009年-2013年之间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两个文件,使会计信息化工作踏上了新征程。但是和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起步晚、速度慢,很多单位还局限于会计电算化而不是会计信息化,只实现了电脑代替手工录入凭证、复核、记账、查询等简单功能,对于深层次的财务数据运营分析、趋势预测等工作,尚未着手开展。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行政事业单位要及时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深入借鉴,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