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助力中非合作更上层楼
2020-11-29
2020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2000年10月,中国和非洲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秉持合作共赢精神,共同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友好合作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集体对话平台和务实合作机制,中非关系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年来,中非高层互动频繁,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中非关系实现从“新型伙伴关系”到“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中非各领域合作屡创新高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对非工作,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亲力亲为开展对非元首外交,引领中非关系全面提速。在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2019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491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近百倍;中非贸易额达到2087亿美元,是2000年的20倍。中国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连续多年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非盟会议中心、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一大批新旗舰项目在非洲建成使用,科教文卫、民间交往、和平安全等领域合作全面发展。
政治基础日益牢固。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非洲,迄今已4次访非,足迹遍布非洲大陆。2015年和2018年,中非领导人先后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北京召开两次历史性峰会。中非政治交往的频率、广度和规模前所未有,仅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出席的多双边活动就持续8天、多达70余场。冈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布基纳法索同中国复交,中非友好大家庭空前壮大。今年6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召开,为中非合作抗疫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中非经贸合作加速发展,呈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型、从商品贸易向产能合作升级、从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迈进的良好势头。中非共同制订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将务实合作推向历史新高。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势头强劲,44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站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开工,给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显著变化。
相互支持愈加坚定。在抗击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非并肩战斗。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中非相互支持。中非和平安全合作更加深入。中非携手捍卫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定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有力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整体利益。
人文交流空前活跃。中非青年大联欢、智库论坛、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中非新闻交流中心等活动成功举行,中国非洲研究院正式成立,各领域交流互鉴丰富多彩。中国累计向非洲国家提供了约12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在非洲46国合建61所孔子学院和44家孔子课堂,向非洲48国派遣医疗队队员2.1万人次,诊治非洲患者约2.2亿人次,双方建立150对友好城市关系,中非友谊的民意基础更加巩固。
进一步发展好中非关系的重要平台
20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为进一步发展好中非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始终共商共建,坚持团结合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载体。中国始终把握南南合作这一中非关系根本定位,本着团结合作精神推动论坛发展。中方不干涉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投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中方既重视发挥论坛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作用,也着力筑牢同每个论坛成员的双边关系,让论坛机制和双边合作“两个轮子”一起转,构筑起多双边结合的伙伴关系网络,有力提升了中非关系的国际影响,使论坛成为引领南南合作和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
始终聚焦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当前,中非都处于发展振兴关键阶段。中方始终把谋合作、促发展作为论坛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中非经济互补性强、发展阶段梯次衔接等独特优势,不断深化发展战略对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中方每隔三年出台一次一揽子行动计划,仅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就达880多项,且不开空头支票,承诺的一定办到。非洲朋友说,中非合作论坛是最能干事、也最能干成事的合作机制。
始终守望相助,坚持患难与共。中非友好诞生于艰难岁月,深植于双方人民心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中方不仅没有削减援非、惠非举措,反而逆势加大对非投入。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中方医护人员不畏艰险、逆行出征,在新中国人道主义救援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席卷全球,中非再次携手前行、共克时艰。事实证明,中非不仅是伙伴,更是战友。越是在困难时刻,中非合作的决心和信心就越坚定,中非合作论坛就越能发挥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成为中非友谊历久弥坚的助推器。
始终兼收并蓄,坚持开放包容。中非合作论坛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是践行多边主义的成功范例。开放包容,是中方始终坚守的宗旨原则;封闭排他,从不是中国的政策选项。对非合作要秉持开放心态,注重交流互鉴,共同把非洲和平发展的事业做大做强。中非合作增强了非洲的发展能力,改善了非洲的营商环境,也为其他国家开展对非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变局加速演进。中非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更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非双方要将中非合作论坛建设得更好,将中非关系不断推向深入,为中非友好事业和世界正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非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典范。中非要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保持高层交往势头,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拉紧中非人民感情纽带,不断提升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水平。要大力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要站在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一边,坚定不移走多边主义道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朝符合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方向演进,将中非关系打造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工程。
中非要树立国际抗疫合作新标杆。中国和非洲都经历了抗击疫情的严峻考验,目前双方都面临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中方要尽快推动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的表态精神,继续向非方提供抗疫物资援助、派遣专家组、协助非方来华采购抗疫物资,为非洲国家尽早实现疫苗可及性和可担负性提供帮助,努力推动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尽早破土动工,以实际行动展现中非团结抗疫的决心和力量。
中非要激发务实合作新潜能。中国率先全面实现复工复产,致力于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非合作深入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中方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鼓励中方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非洲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提升非洲跨境物流和通关便利度,支持非洲一体化进程和区域经济融合。中方愿同非方携手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鼓励中方企业加大对非投资和技术合作力度,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提升非洲能矿产品、农产品出口附加值和竞争力,支持非洲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非双方应共同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切实增强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同中非合作论坛现任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共致贺电,庆祝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非双方应不断增强论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中非关系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新的业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