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措施分析
2020-11-29刘丽辉
刘丽辉
(昌图县金融服务中心,辽宁 铁岭 112000)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对经济业务的合理监控与考核,它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既定公益、行政目标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保障财政资金被合理、有效使用,避免因对资金规划不足而造成财政资金极大的浪费。通过对经费支出、项目支出各项目的预算编制、考核、内部控制,可以降低项目审批、实施中的失败的风险,降低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财政资金的风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它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对项目进行预算编制与分析,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考核、评价项目绩效的重要依据,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的目标得以实施,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水平。
(二)它可以节约财政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要求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一来可以使重要的经济业务得以严格审批,避免资金支出的随意性。二来内部控制中的不相容分离制度可以使签订合同等重要岗位与财务审核、会计记录等岗位分离,降低了行政事业财务风险,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全面预算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保障全面预算编制、审核、考核等程序得以顺利开展的制度前提,它可极大地降低因岗位分工、审批受权不明而出现资金被随意支出、预算被随意篡改的风险,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安全风险系数。目前,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只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使项目预算在财政部门规定的范围内,而很少去关注预算实施效果及绩效评价工作,同时,未对预算单位各部门预算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的监控,使全面预算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人才
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具备合格且具有一定职业道德水平的人才实施方可保障。但目前,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是由技术性人才或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担任,其专业性及积极性方面受到限制,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的实施。例如,由于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未能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集体审批,预算编制无法达到财政部门提出的精化水平,在预算实施中更是由于缺少监管而造成财政资金被浪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如不能够及时的补充相关知识,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快速发展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推广。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精简工作的推进,我国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公益服务项目日益增加,会计核算复杂化日益提高,特别是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未能根据自身管理要求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信息化目标,财务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由于大多数的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都是按照国外的财务软件进行设计的,所以就导致财务软件的运行与单位的发展实际不相匹配。导致财务信息准确性不足,无法真正地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效果。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创新不足
虽然我国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目标,但由于缺少对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一些基层预算单位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实施。在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工作创新与积极性,未能对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特别是未能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岗位职责、授权审批等工作进行监控。由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项目需要与多部门和多个单位进行合作,这样也就造成全面预算管理的处理效率下降,而单一的全面预算管理也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全面预算管理需求。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调整,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应用的作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职责与公益效益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与社会效益。
(一)通过内部控制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事前监控
由于近些年财政部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要求的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工作量较传统预算编制有了显著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制度建设、绩效考核、内部控制实施等手段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限制与监控。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管理领导责任制,将具体的管理责任划分到个人,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地找到负责人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全面预算管理更加的完善,也可以为后续的内部控制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为行政事业单位培养合格的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人才
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人才是保证预算质量的前提,其业务水平与职业能力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质量。因此,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按照《预算法》等财经法规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不断提升预算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为预算实施提供合格的人才。
(三)对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监控对于资金管理的作用,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审批授权等手段对资金支出进行限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管理的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作为预算与内控工作的重点,建立对资金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控体系,对各个业务处室在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全面预算结果进行有效的考核,对于在考核工作中取得优越成绩的业务处室及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行政事业单位参与内部控制、全面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四)不断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在指定网站、定期公开部门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信息,并且也可以有效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在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精简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审核时间,节约时间成本,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优势,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运行是保证政府职能履行与公益事业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各预算单位应积极寻找其在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水平与质量,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最主要的实现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型,实施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及内部控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职能与公益事业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