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娱乐节目主持人传播理念缺失的表现

2020-11-29

记者摇篮 2020年12期
关键词:娱乐主持人受众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主持人必然面对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制造的“全民娱乐”的乱象中,人人都是自媒体,媒体和大众制造着娱乐节目这一承载娱乐文化的商品。面对目不暇接、令人头晕脑涨的媒介商品,媒体只有通过高频率、快节奏的娱乐营销模式,才能打造出娱乐节目的品牌形象。主持人被过度娱乐化消费、文化价值取向模糊是娱乐快销模式下的必然结果。

一、自娱自乐占主流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核心作用就是把那些能够传递信息的文字符号,通过有声语言传播给受众。面对纷繁多样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也在各显其能地表达着自己独特的娱乐语言。然而,在某些娱乐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经常会自言自语式地说着一些毫无用处的话,比如“欧,这也没什么”“没事没事”“是吧”等,而在一些益智类和访谈类的真人秀节目中,有些女性节目主持人经常会不计场合地说些看似很生活化的语言,比如“你们这些编导好讨厌”“哇塞”“我爱死你了”“真的呀”“不要!”,这些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一出,真的让人感叹:主持人,你把舞台当成自家卧室、把观众当闺蜜了吗?主持人这种自娱自乐的状态,真的合适吗?

自2012年开始,“绕口令式的广告语”在节目中流行开来,主持人开场以极快的速度说完几百字的广告词,曾一度受到观众的追捧,尤其当某位名主持人用47秒说完接近350字的广告词后,更是被赞为“中国好舌头”。观众的赞扬当然说明主持人的功夫了得,可是仔细分析,其实观众并没有说好话,因为观众赞扬的只是舌头而已,大家就是觉得很惊讶,为什么说这么快还能不结巴、不犯错?其实这就像厨师会炒菜、老师会上课一样平常,没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说的每一字都应该是有传播目的的,这个“快”最终实现了两个目的,首先最大的目的就是让观众对赞助商“加多宝”这个名字更加记忆深刻,另一个目的就是记住了主持人,然而最应该让观众记住的语言内容,观众却根本没有听清楚。这场赤裸裸的“赞助商愚乐媒体”“媒体愚乐主持人”“主持人愚乐受众”的“三角游戏”就这样成功了,而且是只此一次、不可复制。如今的媒体时代,冠名商与娱乐节目是相互依存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处在被动无奈的特殊转型时期,主持人希望从专业基本功出发,赢得观众更多的支持,但是这种自我消化、自娱自乐、吸引观众的绝招频繁使用还能屡屡奏效吗?

二、角色扮演失真

娱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是否应该加入表演的成分,表演的成分在节目中到底占多大的比例,又该如何来呈现,这些话题一直都是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主持和表演都是以传播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创作的前期准备、创作技巧及评价体系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无论主持人还是演员,都是以真实性作为评价的重要元素。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是一个艺术形式及艺术成果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表演与主持艺术决定了创作者与其所创造的角色(或主持人)之间永远处于矛盾之中,都具有“双重人格”,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角色(或主持人),既按照角色(或主持人)的逻辑去行动,又要保持自我。所以,娱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到底应该以语言传播为主、感情真情流露,还是应该加入表演的成分、把握表演的适度性,就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然而现在这个话题似乎已经有了答案。近几年来的各大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已经完全多元化,主持人可以由歌手、演员、医生、保育员等不同行业的嘉宾和专家来担任,而这些人在节目中主要是报幕,使节目的流程进行下去,用着他们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和不流利的语言和观众进行沟通。最重要的是,观众非常“宽容”,当主持人出现各种错误的时候,观众席上总是笑声一片,因为在潜意识里观众会认为,这些歌手、演员和专家本来就不是专业的主持人,出错很正常。但试想:如果专业的主持人出现这些低级错误,观众还会一笑了之吗?

受众心目中的专业主持人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在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和体态语的表现,同样会让观众觉得茫然。如今的一些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多是以表演为主,比如扮演“村长”“红娘”“调解员”等角色,在节目中作为主持人的语言很少,主要以角色扮演的语言为主,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词汇的运用模式等,都会让观众产生疑问:这到底是谁在说话?

三、缺乏人文关怀

电视娱乐节目只有建立“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才能赢得受众长久关注。而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也只有真正树立“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受众观念,真正做到尊重受众、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满足,才能被受众接受和认可。所以,在节目中能真正带给受众快乐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善良的、乐观的、积极的、充满关爱的“人”。

然而,现在部分娱乐节目主持人总是会刻意挖掘人性背后的丑恶、冷漠、悲惨、煎熬、压抑等消极情绪,利用被采访者或嘉宾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来博得观众的同情心和关注度。例如,在被采访者的情绪已经受到影响时,有的主持人竟然还会再继续追问“你还恨他吗?”“他到底说了什么呀?”“没事,以后咱再找一个更好的人,气死他!”等这些雪上加霜的话,不断地在伤口上撒盐,从而导致一些嘉宾在台上沉默不语或者失声痛哭。

在看这些节目的时候,观众都会觉得特别心疼,唯独离当事人最近的主持人却仿佛无动于衷。其实,当主持人发现当事人情绪不对时,完全可以马上转换话题,或者跳过这一段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可是结果就是让人大失所望。

一些娱乐节目主持人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刻意扭曲,“通俗”与“庸俗”毫无界限,完全不顾及受众的情感,比如说把“门卫”说成“看大门的”,把“环卫工人”说成是“扫大街的”,总是戴着有色眼镜错误地引导受众,影响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主持人为了节目效果,常常会把一些不便或者不能直接说出本意的语言说出来,缺乏对受众的心理尊重和人文关怀。

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该充当娱乐化语言的创作者,而不应该成为语言娱乐化的复制品。然而,目前对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的要求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包括政策法规的内容不够具体、分类不够规范、概念模糊、弹性太大、可操作性不强、惩处措施不明确等。广电总局曾经要求《超级女声》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要有倾向性的引导。2014年1月,广电总局指出主持人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但什么叫特殊需要,怎么把握这个标准,很难。另外,有关部门要求非外语频道的主持人不要使用外语以及外语缩写词,现实中这个度也不好把握。语言作为一种最复杂的符号,本身就和现实直接关联,如果主持人在时尚类节目中说到LV,受众自然会想到是某种国际时尚品牌,反而会更愿意聆听主持人的观点,而不会认为主持人语言使用不规范。

四、结语

新时期传播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主持传播面临着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地位去中心化、传播内容泛娱乐化、传播平台全媒体化的挑战。新形势下主持传播必须守正与创新并举,在坚持内容为王、价值引领的基础上,践行融合传播理念、创新丰富表达样态、深耕垂直专业领域、打造人格化的主持风格,才能适应新时期传播格局的需要。

文化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承,娱乐节目只有充分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被受众关注和喜爱,谋求长远发展。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自觉遵守行业相关条例和法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的有声语言要自我屏蔽。不仅要用精彩的节目给人民群众以启迪、熏陶,还要以准确优美的普通话和规范标准的语言表达为全社会作出示范,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从娱乐节目的自身属性来看,娱乐节目内容的变化与人的天性息息相关,是媒体为了迎合受众某种特定心理需要而做的改变。如今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处于快速营销时代,国家、媒体和受众三者应该共同筑就有力的防线,这防线如同无形的大网,在国家法律法规保障下,在社会受众舆论监督下,在媒体有效操控中,实现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全民娱乐。■

猜你喜欢

娱乐主持人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娱乐眼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