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促进气象行业社会管理*
2020-11-29杨琳
杨琳
(山西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山西 太原03000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的出台,意味着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政府提升市场环境、方便行政监管,已然成为简政放权、治理创新所必需的配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加速,也为气象行业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思路。
近年来,山西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因此,将国家关于社会信用的顶层设计思路融入到气象社会管理领域的变革分析中,是当前宽进严出的气象科技服务市场监管方式的重要支撑,主动作为,有助于促进气象部门社会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气象服务市场多元开放格局呼唤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手段,建立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管。
1 气象行业社会信用建设的意义
1.1 气象行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放管服”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到位,气象行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行业内社会信用建设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在气象行业管理领域,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全面深入落实,在行政审批权规制范围越来越小的形势下,气象部门该如何落实“气象工作政府化、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发展理念?因此,加快行业内社会信用建设是做好气象社会管理的创新举措。作为国务院的气象主管机构,不仅要管好气象行业,还要管好全社会的气象事业,要以主动作为的姿态推动气象社会信用建设,加强气象行业管理中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当前中国气象服务市场处于扩大开放的探索期,面对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趋势,逐步建立并运用好社会信用管理这一有效手段,通过部门联动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可以有效降低气象执法和社会管理的成本,不断提高气象社会管理的透明度。
1.2 信用建设是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
信用建设是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气象社会管理对此有迫切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改革,是一场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国家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必然要求加快建立社会信用建设。加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社会管理有据可依,确保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既要持续抓好简政放权,又要及时跟进事中事后监管。
大力推进气象行业管理中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的在于构建具有激励约束机制的、可持续运行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形成气象社会管理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做好气象行业管理中的社会信用建设,有助于融入全社会、部门间、行业间社会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有助于提高气象服务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加强日常监管和公共服务。
2 气象行业社会信用建设的外部环境
2.1 在顶层设计上已经确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顶层设计上已经确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信用体系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有明确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专门安排了一章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印发实施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监管体制。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国家按照“先出规章,加紧立法”的思路,以逐步形成涵盖信用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应用、信用服务行业监管等多方面内容,政策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2.2 气象行业管理中社会信用建设面临极好的机遇
各地、各行业部门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试点经验,气象行业管理中社会信用建设面临极好的机遇。国家层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基本思路明晰。近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试点地方和一些重点行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积极成效。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形成共识且亟待规范的问题,气象部门要主动积极参与、融入、整合、共享,建立起行业内和部门间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工作机制。以警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披露为重点,优先整合行政许可、备案、行政执法信息资源,依法全面、准确、及时采集、整合、披露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推进信用信息监管工作在气象行业管理方面取得实效。
3 气象行业管理中社会信用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找出气象行业进行信用监管的关键节点
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基本思路的指导下,在对比各试点地方、社会信用建设重点行业试点经验及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气象行业社会管理的范畴、职责定位和权力责任清单目前保留的12 项行政许可事项分析分解,找出气象行业管理进行信用监管的关键节点,剖析监管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3.2 梳理行业管理方面的权力和责任清单
针对气象行业目前保留的9 项权力和责任清单上的行政许可、备案事项,逐项分析采用信用手段的可行性,编制信用目录,目前山西省信用平台共收录4 个事项:法人行政处罚信息,除电力、通信以外的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资质认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审批,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推动气象行政许可、气象行政处罚信息上网公示。
将以下信息记入资质单位信用档案:气象行政许可、气象行政处罚信息,工程质量考核信息,气象相关行业评价、气象行业管理类信息,部门告知承诺、限期整改类信息,受检单位反映的表扬、投诉类信息,本省及外省反馈的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日常“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过程中记录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信息,年度报告以及抽查结果信息。
3.3 实现信息共享,融入部门联动
通过气象行业目前保留的12 项权力和责任清单上的行政许可、备案事项,实施对气象行业的专项信用监管管理,录入、评价和披露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气象业务监管,并逐步融入到政府掌握的企事业经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融入政府信用管理部门联动,形成气象行业管理的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披露、监督和惩戒机制,促进气象社会管理政府化、管理手段法治化。
4 气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当前气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操作细则等制度还不完善;与相关部门信息对接的平台还尚待改进,存在数据重复报送、信息孤岛等问题;信用数据采集和整合缺乏规范性,容易出现多头采集、一数多源、多头报送等问题。气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牵头指导下,把深入推进信用建设作为一种新常态。将本部门的雷电检测企业、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现有的市场主体纳入地方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对业务工作信用的统一标准和一致口径。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进一步理清职能
气象部门在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理清各内设机构的职能设置,单位内部做好衔接,保证本部门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顺畅运行,取得实效。内设机构的职能设置如表1 所示。
4.2 完善气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和制度体系
建立可操作性强、促进气象服务市场良性发展的气象行业信用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科学、公正地开展信用标准建设、信用评价、信用信息采集与拓展运用工作。着眼长远,按照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业内涵盖雷电检测资质企业、防雷专业设计与施工、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气候评价与可行性论证等业务的信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推进气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4.3 加强气象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运用好气象行业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这一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手段准确、高效采集气象行业市场主体的业务运营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公开。加大部门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力度,运用大数据,全面提升本行业信用信息采集、分类、公示和服务的能力。对业务技术领域的合同履约、设备状况、服务承诺、检测质量、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客户投诉等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实现信用信息采集覆盖广、连续性强,形成参考性强、可追踪对比评价的信用档案。
4.4 启动气象行业信用评价工作
建立气象行业信用服务管理规范办法,规范开展气象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形成多元评价模式,将对行业市场主体业务行为信用评价纳入事中事后的“双随机”监管。同时,也要对气象行业信用服务的组织管理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社会监督,确保气象行业信用评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4.5 推进信用奖惩机制建设
气象部门要加大行业内部信用等级的应用力度,对于诚信企业在气象行业年检、评优评比中给予优先,对于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打破“信息孤岛”,联动相关兄弟部门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日常监督采信等监管中共享信用信息,引导广大气象行业市场主体重视信用考核。要发挥好气象部门行业信用信息平台作用,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组织、企业及时沟通,打破信息孤岛,联合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4.6 加强气象行业诚信教育与宣传工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气象部门与同行业企业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协助部门监管,引导各类所有制的气象服务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行业信用建设中。在气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行业数据统计、气象影视产品、工程质量抽检、行业标准制订等业务环节加强信用管理,形成产品、服务信用信息在业内的共享机制。引导企业增强自身的诚信守法意识,履行商业合同,完善自身信用档案,保持良好信用记录。引导企业重视信用资产,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管理流程,增强信用风险防范。支持气象服务行业协会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指导、咨询、信息等智力支撑服务,培养专业化的气象行业信用专家。
5 结语
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气象行业的主体作用,在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路理念指引下,做好从服务界面到技术支持再到制度保障的全方位改革工作。实现部门到行业社会管理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力量整合,打赢新时代气象行业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