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边疆较量:大国军事战略博弈新动向

2020-11-29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北极大国军事

2019年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在地缘政治、传统利益、高新科技、能源市场、意识形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竞争。其中,军事领域竞争始终热度不减。2020年,伴随着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深度调整,各方在军事战略领域激烈起伏的攻守博弈将推动高边疆较量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开展。

北极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

北极的价值源于其地缘政治属性。北极将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资源最丰富、民族最多样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以最短的海、空航线连接起来。其四周分别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北欧等,间接关联中国、日本、西欧等,成为影响全球几乎所有重要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制高点。北极争夺正在成为继航海大发现后西欧争夺北大西洋、英法争夺地中海、美苏争夺欧洲平原之后的又一决定人类历史进程和世界秩序的基本推力。2019年,美俄在北极持续斗法,俄罗斯棋先一着。

俄罗斯是拥有北冰洋沿岸最长海岸线的国家,俄罗斯军队是北极地区最为活跃的军事力量。根据《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俄罗斯军队在2019年除继续加派适应北极极端气候与地形条件的冰面部队驻扎之外,还增加了在北极地区巡弋的军舰数量。当前,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在北极地区活动的兵力为20多艘先进主力战舰和40多艘破冰船。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普通无线电通信、互联网通信及卫星通信都无法适应北极地区的磁场与电离层环境,俄罗斯军队于2019年在北极地区率先构建了使用新型通信设备的指挥控制网络。俄北极集团军于2019年5月开始使用能够适应北极地区磁场环境的新型通信设备,并将这些新型通信设备在各层级指挥机构之间组网使用。可以预见,俄罗斯军队将是世界上最先能够在北极地区形成战区战略型联合指挥能力的军事力量,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军事力量甩在了身后。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自然不甘心在未来新战略制高点上落后。正如它强调公海航行自由一样,确保在北极海域的航行自由成为它利用优势海空军事力量进入北极的“正当”借口。2019年,美国在北极地区制衡俄罗斯的色彩更加浓厚,防止俄罗斯主导北极的意图更加明显。除继续频繁派出先进舰机在北冰洋巡航、与加拿大和北欧国家进行联合军演之外,美国开始着手扩充北极部队。

2020年,美俄这两个世界上重量级的军事“玩家”将继续在北极地区上演角力大戏。俄罗斯希望在军事态势上先行一步,“先占先得”。美国将采取传统的扩大盟友、部署先进武器装备等方式,扩大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及影响。

欧洲和东亚作为目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地区性市场和经济体系,分别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和扩张速度最快的海运船队,但欧亚大陆上只有少数公路、铁路和印度洋-太平洋海上航线相连。如果能将北极航线同欧亚大陆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连接,则必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对传统大国主导的全球地缘政治形势产生巨大冲击。

未来的北极,主导者不仅要拥有天然条件和利益驱动,而且必须具备领先的冰川地带船舶技术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力。然而,在全球化时代,随着越来越多行为主体的加入,主导者已不可能成为垄断者。

太空军事博弈日趋激化

早在冷战时期,太空便已成为大国争夺的重要“战场”。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中国、印度、巴西、日本、以色列等力量的加入,太空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2019年,影响国际太空军事态势的最大事件,莫过于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和正式建设太空军。前者意味着美国的太空军事资产将加速同其陆海空等战役战术力量融合,将美军战役战术力量体系打造成为一个笼罩地球的“铁幕”,而美军在其中将拥有绝对控制优势。后者则意味着,美国将对所有太空军事行动与军事资源进行统一领导、管理与指挥,以“开展迅速、持续的太空攻防行动和所有领域的联合行动”。显然,二者虽然分别从属于军备控制和外层空间开发两个不同领域,但美国在上述两个领域的战略意图却是紧密相连的。美国意在统一打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可撼动的军事优势。未来,美军将有能力在太空“俯瞰”整个地球,一旦发现对美国“有威胁”的目标,即可立即发起攻击。

这样一来,美国便打开了推动太空军事博弈走向激化的“潘多拉魔盒”。继美国推出太空军建设计划后,欧洲、俄罗斯等纷纷加强太空军事力量建设,要么为提升与美联合作战能力,要么为对抗制衡美太空力量。俄罗斯在美国正式宣布成立太空军仅一周后便宣布试验新型高超音速导弹,预示着太空军事博弈激化将在2020年成为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太空商业开发将有可能让位于太空军备竞赛,传统安全竞争的溢出效应将左右太空开发前景。作为全人类的公共资源,太空不能被“丛林法则”支配。任何国家都无权将自己的安全与优势凌驾于世界普遍安全和他国安全之上,太空军备控制任重道远。

新兴科技军事化对大国博弈产生革命性影响

2019年形成了大国竞相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军事化的高潮。这些新技术不仅打破了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等物理空间的壁垒,还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领域一体贯穿,催生了新型安全领域,开始重塑全球战略格局和世界安全环境。新型安全领域的出现,颠覆了衡量战略主动与被动、军事优势与劣势、外交敌友界限、法律与伦理区分的标准和逻辑。

3D打印的爆破装备、远程遥控无人机、生物基因药品等新兴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体系中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数据信息和社会心理安全成为大国博弈的又一新领域。这些因素导致战争与和平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道义标准越来越难界定,现行国际法在很多情况下变得难以适用,而新的国际规则尚未出现。

新兴技术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使大国军事竞争不再局限于对称性武器研发推动的军备竞赛,而将变成新型技术装备突袭型威慑和反威慑对抗;使对方军事力量成为无效资产的非对称性优势竞赛;太空、网络、生物基因、战争伦理等领域的行为规则制定权争夺及与之相关的技术优势争夺等。

大国竞争出现合作型制衡新趋势

冷战结束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开启了地缘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对抗的“双重动荡”,并持续至今。2019年,这种动荡演变为欧亚大国间开展地区性军事、经济对抗,并在全球科技革命和商业革命的驱动下,在国际秩序层面产生了连锁反应。

当前,大国间对抗性双边矛盾显著升级。美俄、中美矛盾几乎同步在多个层次全面激化,大国间在广泛领域开展的深层次竞争超越了大国间的既有合作,使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竞争与合作复杂交织的时代。虽然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决定了大国合作不可能被大国竞争完全取代,但是大国竞争确实会对大国合作形成制约,并规定其方向和重点。展望未来,大国博弈的历史惯性和国际社会应对公共安全威胁的需求,将使安全行为主体不再局限于主权国家,还将包括一切可以制造公共安全威胁及受制于公共安全威胁的组织和个人,从而使大国关系更趋复杂多元。

在意识形态对立、历史争端未解、共同威胁淡化的今天,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斗争激化实属必然。大国关系永远是接触与遏制同在、合作与制衡并存的复合体。在新型全球化时代,大国关系已不具备零和博弈的基础条件。诸多国际安全热点问题的出现只不过是国际体系巨变这场大戏中的若干桥段而已。从世界秩序变迁的高度来看,合作型制衡将是大国关系发展的必然方向。这并不是现实主义和实力政治发展的结果,而是国际体系演进的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北极大国军事
吐槽大国
北极有个“放屁湖”
多想记住你的脸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北极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去北极喽!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