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讯
2020-11-29
国防科工局党组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电精神
2020 年12 月21 日,国防科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克俭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精神,传达学习刘鹤副总理在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上的讲话,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华、徐占斌、董保同,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刘永德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对嫦娥五号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用“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描述了任务之艰难;用“重大成就”“一大步”肯定了任务之跨越,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总书记的贺电,为接续勠力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是对航天战线、整个军工全线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刘鹤副总理指出嫦娥五号任务成功是一个重大事件,在航天强国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提出了加快自主创新、提高效益效果、加紧人才培养、加强科普工作和研究激励机制等要求,要一并坚决贯彻落实、认真学习。
会议强调,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党中央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每次任务成功都发来贺电,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接见探月工程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力谋划好航天强国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施工图,让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二是要更加突出科技自立自强。嫦娥五号任务十分复杂艰巨,科研人员在实施过程中迎难而上,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从未遇到过的难题,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信心,尽快实现全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三是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探月工程实现“六战六捷”,靠的是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的大力协作,要总结好军工领域举国体制的成功经验,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集中力量办好大事。四是要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国无防不立、业无才不兴,要实施好战略人才培养工程,健全引人、育人、用人机制,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技能大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五是要大力弘扬军工精神。
国防工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两弹一星”精神、人民军工精神、探月精神等孕育和发展的历史,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志气不能丢;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是人民军工创建90 周年,要以此为契机,组织好系列活动,大力传承弘扬军工精神。国防科工局机关各部门、局属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国防科工局、国家文物局签署战略协议共建军工历史文化遗产
2020 年12 月24 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文物局共建军工历史文化遗产战略协议签署仪式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举行。国防科工局局长张克俭、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仪式并讲话。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代表两局签署《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军工文物保护利用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两局将从摸清文物家底、落实保护责任、加大保护力度、促进开放利用、开展示范试点、建立协商机制等方面,积极推进信息资源、专业技术的共享互助,构建军工历史文化遗产科学分级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试点示范工程,共同推进军工文物事业的创新发展。本次签约标志着军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迈入专业化、体系化、科学化的新征程,开启了军工文物建设的新纪元。
签约仪式后,与会领导为“原子能‘一堆一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揭幕,并参观了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旧址。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
2020 年12 月6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四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立体测绘卫星,可高效获取全球范围高精度立体影像,测制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生产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等产品,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保障。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4 次飞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属于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中的一员。以往长征三号乙火箭均是执行高轨发射任务,包括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地球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三号乙火箭首次执行低轨发射任务即太阳同步轨道任务。为此,火箭控制系统软件部分做了大量更改工作,飞行软件代码重新编写了30%左右,目的就是适应发射轨道的变化。本次发射意味着长征三号乙火箭同时具备了高、低轨发射能力,提高了火箭的轨道适应性。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开始装料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11 月28 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2 号机组(K-2)正式开始装料,标志着该机组进入带核调试阶段,为后续临界、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这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海外建设取得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双方巩固深化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中巴核能合作的重要成果,将增强华龙一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在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设计寿命为60 年,采用177 堆芯设计,应用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CF 系列核燃料组件,实行18 个月换料,还创新性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目前,中核集团海内外共有6 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建,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