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突发事件下的社会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对策初探
2020-11-29叶雪洁刘弋锋
宋 超,叶雪洁,刘弋锋
学术界一般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有如下定义:难以预料、频次较少、爆发突然、情形与机制复杂、后果严重,采用常规方式处置效果难以有效的重大事件[1]。21世纪以来,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的频次逐渐增多,比如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北京SARS疫情”、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2013年“大陆禽流感”等突发事件[1]。
关于常规突发事件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概念和联系,不同的学者或者学派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1-4]。一般认为,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常规突发事件是互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非常规突发事件和常规突发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非常规突发事件源于事件的要素或者影响事件的要素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原先的理论、方法、机制和预案等不再适用[5]。简单而言,出现新的事件类型指的是某一突发事件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没有过先例,因此人们对其不了解,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套用,比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考虑到非常规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严峻后果,社会安全风险防控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通过进一步构建设施联通、网络畅通、数据融通、智能预警的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智能体系,探讨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信息融合的研究思路以及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可以起到的作用。
1 击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的壁垒,加速推进数据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加密/破解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体系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可以促进我国在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领域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加速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特别在当前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时期,新技术可以助力应急管理的科技发展,但也催生了新的风险隐患,给全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风险防范越来越需要“全国一盘棋”的背景下,单打独斗难以满足跨界融合形势下的社会安全风险防控需求。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虚拟现实等技术,整合卫健、公安、交通、电力、水利、通信、危化品、生命线、社会舆情等行业资源,实现多元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生活、交通、卫健、公安、灾害等信息实时获取和共享;通过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架构,汇聚具有统一数据标准、接口标准的数据资源池,可以加强数据共享与融合,解决信息孤岛与信息系统独立的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由人工数据分析向科技智能化分析的转变,提升预警预防预测能力。
2 基于先进技术的虚实空间信息融合
“数战数决”。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条件。目前我国正大力建设泛在互联的物联感知网络,广泛部署了大量的智能感知设备。通过进一步构建大集中、大关联、大共享的全息感知网,汇聚虚实空间各类要素的多维度属性与全时空状态信息,可以快速、灵敏地感知事件相关的人、物、事的变化,全面实现事件各类要素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实现对实体空间(人、车、物等)以及虚拟空间(网络舆情)的态势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社会安全风险防控应由“被动”向“主动”发展,利用大数据和大规模快速计算来加强联动处置的应急管理体系[3]。
没有传感器,物联网就无法真正发挥“万物互联”的威力。主体的信息通过传感器收集之后,必须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而且这里的信息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只有收集能力远远不够,必须具备高级的分析能力。所以,在传感器收集信息之后,再由大数据、云计算、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各种智能技术分析、加工、建模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风险防控用户的定制化和普遍性的需求,输出反馈结果给智能前端,从而做到智能化的应急处置和决策。
为了解决社会安全风险防控中的突出问题,政府部门应强化预警与监测机制。通过应急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支持快速汇聚物联感知信息、网络舆情以及多部门数据的融通获取,进而通过“IaaS-PaaS-SaaS”的云服务架构来实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动态部署和应急管理的决策支持。
数据汇聚与分析研判。通过对事件关注的主体对象(人员、车辆、船只、飞机等)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体感知与汇聚分析,对关注对象的行为行踪进行分析与规律挖掘,进而对主体对象的行为行踪进行研判识别,对风险防控中产生的各种事件进行跟踪和分析研判,进而服务事件追溯、对象信息挖掘、风险演化和扩散研究,提供决策支持,对事件相关的各个主体进行全息画像描述。
具体来讲:在虚拟空间,为了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在互联网舆情中的整体态势进行感知评估,需要结合互联网侦控技术、互联网感知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情感分析技术等,融合处理、自动分析,处理PC端、移动终端的互联网浏览记录,动态感知互联网上的整体态势,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形成热力图。在实体空间,为了对事件相关人员、群体的整体态势进行感知评估,需要结合情报分析研判技术[5,6]、通联信息挖掘技术、互联网舆情数据挖掘技术[7,8]共同对事件相关人员、关注群体的整体移动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实现实时感知整体动态,并为指挥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3 加强舆论引导,做好舆情监督
突发事件,尤其是与广大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突发事件(比如卫生、金融等),舆论的关注度会在短时间内暴增。在这其中,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社会秩序与稳定、流言与谣言控制、社会心理风险、救援与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也会给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比实体经济的损害更加严重。而现实中的民众,面对这种非常规的突发事件,由于处于“应激反应”中,这可能会导致民众出现恐慌情绪进而做出一些激进的行为。这意味着需要迫切地启动相应的舆情风险管理机制来控制社会安全的风险保持在可控可防的低水平。
为了达到切实有效的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效果,需要构建全天候、一体化、多层次的舆情监测格局。基于大数据和人工监测,挖掘和分析社会舆论的敏感点和民众关注点,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危险因素展开风险分析,在专家知识和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下提交研判报告,及时通报舆情预警信息。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以及广播、电视等平台和媒体,实现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的全面覆盖,保障信息搜集的全面、及时、准确和有效。
4 结论
本文通过从非常规突发事件以及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探讨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信息融合的研究思路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重要性。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需要积极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及时、准确、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的耦合与形成,必须以创新驱动、技术引领为原则,坚持适度超前理念,以“移、物、云、大、智、链”等前沿技术为支撑,构建精准、快速、高效、无感的主动式社会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