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与能力重构分析

2020-11-29

科技传播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持人群体受众

刘 飞

1 记者型主持人的概念及素质要求

所谓记者型主持人,指的就是和普通记者单纯收集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不一样,也不同于普通播音员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口播新闻,而是参与整个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将采集新闻事实、编辑新闻、播报新闻等工作集于一身的主持人。记者型主持人由于兼具记者现场报道、采写和主持人面对观众进行播报的多重特性,其对新闻事件的参与度相对较高,镜头前和镜头后的关联度也非常强。因此,这类主持人不但具备更高的新闻报道意识,可充分展现出节目仿真和宣传意图,深入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同时也能更加客观地进行现场直击,发表有见地的自主评述,并通过独具个性的节目主持风格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喜爱。

相对于一般主持人而言,记者型主持人的素质要求更为严格。一方面,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具备较强的采写能力和组稿能力,这是其胜任自身工作的必备前提,也是当今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趋势对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记者型主持人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并熟练掌握主次技巧,娴熟的口语表达可让主持人更加贴近受众、贴近生活,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并不在于其可以表达,而在于其善于运用表达技巧,能准确理解新闻事实,并在语言表达上做到精妙传神。

2 新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转变

2.1 从以节目为核心变为以受众为核心

主持人和节目之间往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选择什么样的主持人,主持人是否能为节目创造出个性化的风格,将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整体收视成效。然而,伴随传媒生态的不断变化,电视节目的开机率与收视率也显著降低,受众群体的流失已经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对电视收视率具有影响的因素已经不再是节目本身的内容了,还有节目的语态、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确保节目的内容、形式等均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需求,才能实现节目收视率的提升。

2.2 从以个人为主导变为用户参与互动

这一重大转变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具备更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节目的传播渠道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一大改变就是用受众开始广泛参与到节目的传播之中,用户可通过各种移动社交平台,对某一节目或者节目片段进行评论、转发。通常来说,受众愿意积极参与的互动传播节目都是具有一定特色的,可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其兴趣和共鸣,主持人必须有效把控这一点。

2.3 从专业化变为社会化

当前,各种新型社交媒体、专业视频网站在国内的不断涌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网络搜索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赋予了其更大的自由选择权。站在宏观层面上看,记者型主持人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节目综合话语建构和风格选择上;站在微观层面上看,则主要表现为主持人对具体话语的表达。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全方位了解各层次受众群体对节目话语的需求,具备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和分析视角,这样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表达。

2.4 从节目的串联者变为主导者

在各类新媒体大量涌现以及不同媒介深入融合的宏观背景下,主持人不但在录制节目的时候需要扮演串联者的角色,更需要从宏观上肩负起主导节目的职责,发挥出自身作为主导者的作用。作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在面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时候,其观察问题的视角、采访对象的确定、问题的提出以及对事件的解读,都会影响其最终话语的呈现。若一个主持人能使用发人深省、激发共鸣的话语,则他的节目也必然能在当今急剧变化的媒介背景下占据一席之地。所以,主持人在做节目的时候,必须正确认识自身所扮演的主导者角色,合理把控节目的方向与进程。

3 新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的能力重构

3.1 主持人要善于运用新媒体

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的产生与发展,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观看和评论重大事件的平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广大受众与主持人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些平台,记者型主持人不但能及时了解当前出现的热点话题,同时也能从中分析出广大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和信息需求,从而为节目的策划、语言的组织等提供帮助。此外,新媒体是记者型主持人与广大受众群体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所以,主持人必须积极利用新媒体的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节目品牌。例如,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让观众和网友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和节目进行话题互动,主持人扮演着嫁接桥梁和话题引申的重要角色。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主持人树立自身形象所拥有的时间是非常少的,但是在新媒体这一完全不同的环境下,主持人基本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与广大受众群体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增进受众对主持人的了解,拉近二者之前的距离。

3.2 主持人要积极适应受众信息消费习惯的变化

在新媒体这一全新的环境下,记者型主持人不单单要尽可能使用通俗朴素的语言,同时还要增强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参与话题讨论的机会。面对完全一样的新闻事件,各方面的报道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媒体平台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观点。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的时候,记者型主持人不仅要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同时还要站在广大受众的层面去思考、答疑。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为公众的话语权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在以往信息不畅的年代,出现在公共传媒平台上的主持人往往备受瞩目,是普通群众羡慕和仰望的对象,那一时期的主持人通常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报道新闻事件。但是现如今,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开始逐渐变得大众化和平民化,针对主持人的发声,大多数受众都将其看成是一种彼此平等的交流。因此,新媒体背景下的主持人在考虑采用哪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广大受众群体的需求,尽量满足大多数受众的思维习惯。

3.3 主持人要成为新闻事件的客观解读者与观察者

近些年,随着国内各种社会问题、新闻事件的频频出现,对具备新闻解读能力、观察能力与评论能力的全能型主持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主持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稿者”“话筒架子”,而成为了引领广大受众群体深入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真相、探寻新闻内在价值、彰显节目人文关怀的重要中介。现阶段,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给所有人都提供了有效的发声渠道。一旦发生某一重大新闻事件,马上就会有很多终端上传相关视频与文字评论,从表面上来看,大众好像已经不再需要记者型主持人这一专门的角色了,但事实上,正是在这种人人都是新闻生产者的社会宏观环境下,专业的记者型主持人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大量信息充斥在各类媒体平台的时候,广大受众更需要客观、专业的信息解读者,从而更加精确地了解事件真相。例如,在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中,仅在事故发生13分钟后,就有网友把该事故的信息上传到网上,过了大约5分钟,该新闻事件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0万次,一些偏激的网友趁此机会抨击动车技术,认为动车发生事故就是因为技术不过关导致的。针对这样的情况,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注重对信息的客观、准确解读,尽可能还原事件真相,纠正受众的错误观念,避免形成不良的社会舆论。此外,记者型主持人还必须锻炼自身对现场新闻事件的观察力以及描述能力,前者决定记者是否能合理选择报道对象,后者则直接决定记者是否能把观察到的新闻事件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4 结语

总之,记者型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做好角色转变与能力重构,认识到自身已经从节目串联者变成主导者、从专业化变为社会化。在能力重构上,要做到善于利用新媒体,积极适应当代受众群体信息消费习惯的变化,并不断提高自身对新闻事件的观察能力和解读能力。

猜你喜欢

主持人群体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