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下的吉林省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方法创新机制研究
2020-11-29丁洪艳
丁洪艳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师生关系趋于平等,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但是,教育信息化的运用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挑战。如何借助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并结合服装专业的教育特点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问题。
1 教育信息化融入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势
首先,教育信息化能够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促使服装专业知识向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促使课堂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延展。
其次,教育信息化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服装专业学习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服装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化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展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更能激发服装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最后,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资源和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吉林省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吉林省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实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有限,无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为服装专业的课程提供了海量信息资源,但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合理地将这些内容融入服装专业的教学中。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信息化水平较低,对于很多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资源不能良好地处理,例如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导致信息资源与服装专业教学不匹配。
2.2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无法提升教学效果
虽然现在吉林省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对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意义的认识还存在偏差。一方面表现在一部分教师无法认识到信息化的优势,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信息化的运用过于简单或者与课程的结合度不高。因此,信息化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表现在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了与服装专业特点的结合,为了运用技术而运用技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3 缺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缺乏教学反思
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运用缺乏反思,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提高。此外,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导致很多教师对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运用信息化改变教学的观念很难形成。
3 吉林省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方法创新措施
3.1 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任何教材都不能涵盖所有的专业知识,而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够弥补这一缺憾。服装专业是灵性与感性的合体,因而服装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大量感知学习的基础之上[1]。传统的服装专业教材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信息化技术给服装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能够促使服装专业知识由抽象向具体转变、由静态向动态转变。例如在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制图要领,而这些制图要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对这些要领进行动态演示,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其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总是感叹时装发布会上的各种设计新颖而独具风格,但是自己设计时却无从下手,有种“江郎才尽”的感觉。学生无法去世界各地观看服装设计比赛或者时装周,而信息化手段可以轻松地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激发灵感。
最后,在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下,吉林省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服装专业学习资源库。这个资源库中,不仅包含服装专业学习所需要的视频、音频图片,还包含教学课件、实际案例等,这些符合时代潮流的学习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3.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化技术为服装专业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但是这些素材也需要教师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将互联网上的视频、动画或者图片等资料做成教学课件,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愿意主动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形成“参与式”课堂。例如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会涉及各种服装排料方法,如果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不仅会因为画样板而耗费大量课堂时间,一些变化原理也不能直观地呈现出来。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制图来将繁琐的工作简化,不仅能够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还能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理论知识[2]。
在工艺操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传统的工艺操作教学中,都是教师先示范演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实操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教师将工艺制作过程制作成动态模拟图,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进行实操训练,对于学习难点也可以反复观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服装专业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3 不断加强创客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市场的影响对服装行业的冲击很大,而当前服装行业面临缺乏核心竞争力和产品档次较低的问题。要提升服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以“技术”为核心,通过品牌效益促进吉林省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服装行业的变化,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逐渐提高,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人才的需求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开展创客教育并进行服装专业信息化课程建设。例如服装品牌设计微课程、服装网店营销网络课程等,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而且网络课程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学校、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3]。
3.4 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反思与创新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使教师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创新意识的强化。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包含对教师教学现状的考察,还要包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这种全面的评价体系,不是只看教学成果,而是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平台,例如在教学评价平台上对服装专业教师参加的培训和教研活动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构建良好的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建议。另外,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4 结语
吉林省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使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促使服装专业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创新的道路还很远,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要更加注重信息化的合理运用,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