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视频会议的大学生学习特征和共同体形成机制研究

2020-11-29布雪莹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视频会议助学学习效果

丛 晓,布雪莹

视频会议以其良好的实时面对面特点,成为辅助教师进行线上授课的有效工具[1]。但是,由于视频会议的授课方式与传统授课方式仍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学习者们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不尽如人意。为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纽曼(Newman)和维拉格(Wehlage)曾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有组织的、具有清晰共同目标的合作形式,能对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2]。因此本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本文明确了学习者在视频会议课堂中的学习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6点关于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机制形成的具体做法,以期帮助学习者提升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效果,加速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1 大学生的学习特征

目前当代大学生通过视频会议进行线上学习的学习者在学习行为中呈现出以下特征。

1)敷衍性。视频会议的课堂学习使教师和学习者需要隔着屏幕进行交流互动,虽然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极大了缩短了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空间距离,但是由于教师无法无法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因此部分学习者就产生了敷衍的心态。

2)低效性。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授课,还是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教师都是以促进学生的自身学习发展为目的。然而在实际的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无法监督学习者,导致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无法做到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电子产品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上,在视频会议的过程中,总会被电脑或手机中的其他信息所干扰,从而降低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随意性。视频会议授课学习者不仅没有了课堂上课的仪式感和学习氛围,也没有了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则。自制力不强的学习者们则会出现视频课程迟到、刚起床就打开电脑直接上课等过于随意的现象。

2 视频会议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机制

在视频会议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机制,可有效消除目前大学生在视频会议课堂中所呈现的敷衍性、低效性和随意性的学习特征,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2.1 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为消除大学生学习者目前存在的敷衍性、低效性和随意性的学习特征,学习共同体机制中需要包含以下4个要素:

1)共同目标。所谓共同目标是指每位成员共同持有的目标,这个目标并不是人们脑海中存在的某种理念,而是人们内心身处所产生的一种力量。在视频会议课堂中为学习者设立一个共同目标,将有利于激励学习者们的相互交流、合作、共享,从而加快任务完成的时间,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2)学习者。学习者是学习行为的主体,为避免学习者在视频会议课堂中呈现出对学习行为的敷衍性,该集体应该对学习者的身份进行强化。首先,让学习者明确其拥有加入到该学习共同体的权利;其次要让每位学习者知道,每位学习者的进步都能带动学习共同体的进步,增强学习者的集体归属感,从而激励学习者认真对待每项学习任务;最后,要使学习者喜欢上在这个共同体中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3)助学者。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助学者既包括线上的授课教师,也包括视频会议的主持人。作为教师的助学者需要在线上进行课程设计、知识讲解、任务分配和资源分享等,作为视频会议主持人的助学者需要维护会议秩序、控制每位成员的视音频权限等。当助学者教师同时充当会议主持人时,则需要教师一个人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服务,既要对学习者给予引导帮助,也要对学习者的反馈进行及时处理,以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确保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4)规则。为改变大学生学习者视频会议学习中随意性强的特点,需要在共同体中设置相应规则,即学习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共同体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例如视频课程前的签到、以及课程结束后的评价反馈等多个环节。

2.2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机制

为促进大学生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机制的形成,学习者和助学者应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做到以下几点:

1)助学者在课前确认学习者身份。学习共同体首先是一个集体,集体成员的完整性对集体智慧及集体凝聚力的影响极为重要。因此,助学者在课前必须要采取相应办法确保集体的完整性。其中,课前的视频签到即可作为确保课堂成员完整性的方法之一。该过程可让学习者感受到自身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的集体归属感,同时也有效避免了随意性强的特点。

2)助学者在课上组织问题讨论。组织问题讨论可调动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者的参与性,打破学习者敷衍性的学习特点,进而加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参与性的提升,有利于更多学习问题地发现,更多问题地发现则激励学习者们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如此良性的循环,不仅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启发,还能为学习者们设置更多的共同目标,加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3)助学者在课下进行资源共享。学习者通过获取学习资源,可对自身的知识网络进行重新构建,增加自身的学习效率。由于视频会议课程的时间限制,助学者以及学习者无法一一将自己获取的学习资源与他人共享。因此,助学者可在课程结束以后向学习者分享相应的学习资源。经过了课上的知识学习,学习者已经对知识完成了记忆并理解的过程,进一步的资源获取,可以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应用与分析,提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和自身的学习效率。

4)学习者在课前明确共同目标。在集体中拥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增加集体成员的凝聚力。当集体中的每一位学习者都持有相同的目标,该目标完成的过程就会充满集体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更容易解决实现目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视频会议开始前,应该使每位学习者持有共同的目标,进而可以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相互经验分享实现该集体的共同目标,提升学习效果。

5)学习者在课上遵守规则。如学习共同体中没有了规则,那么课堂讨论就会陷入混乱之中,而无序的讨论不会对解决问题提供任何帮助。学习者在课上遵守规则,不仅是为了确保课堂内容可以顺利进行,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和维护集体中成员的人际关系。当课堂中有成员因违反规则而影响了整个集体的学习进度时,学习者们则会对该成员产生意见,破坏了集体的凝聚力。

6)学习者课下进行反馈。学习者经过了课上的学习、理解,并参与了相应问题的互动交流、应用与分析,一定会存在相应的问题,或对所学内容产生了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无论是问题还是自身的认知与理解都应在课下及时反馈给助学者。合理有效的反馈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们消除敷衍性的特征,让助学者充分了解学习者的掌握情况,以提升集体的学习效率,加速共同目标的实现。

3 结语

本文首先论述了基于视频会议的网络课程中大学生学习所呈现的敷衍性、低效性和随意性的特征;其次,根据以上特征确定了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机制形成的四大要素:共同目标、学习者、助学者和规则;最后,从助学者和学习者的角度提出了6点关于加速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机制形成的做法,以提升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是深入分析视频会议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机制的影响因素,以保证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视频会议助学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省农办主任暨三农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莲心宝宝有话说
民政部召开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浅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构建
云技术在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