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术合同分析的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

2020-11-29吴志萍王旖琪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2期
关键词:成交额科技成果科技

吴志萍,王旖琪

基于技术合同分析的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

吴志萍,王旖琪

(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北京 100080)

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创造价值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技术市场进行的,技术合同交易数据是目前最直接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数据。选取2017年、2018年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数据,从技术领域分布、交易主体构成等方面概述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详细分析采取的措施,并分别从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共享、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搭建高端科技合作平台三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共享;科技合作

1 研究背景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选择,还涉及成果信息传播、成果定价、技术市场、金融投资、市场发展、企业的转化能力以及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鼓励政策等[1]。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新时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体系。自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以来,中国陆续出台《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破解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等政策障碍,进一步明确细化相关制度和具体操作措施。

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创造价值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技术市场进行的。技术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肩负着统筹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2]。技术市场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联结科技与经济的纽带[3]。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集中展示了技术合同交易情况。技术合同交易数据是目前最直接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数据。通过技术合同交易可以了解大学、研究院所、企业通过市场的产学研合作情况、知识产权成果的交易情况、国家科技计划通过市场转化情况、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交易情况等[4]。本文研究了2017年、2018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情况,具体分析了已采取措施,并提出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共享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研究数据来源于政府官网公开资料[5-6]。

2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举措

2.1 现状

2.1.1 技术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17年北京技术市场实现“双突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突破80 000项,已达81 266项,成交额突破4 000亿元,已达4 485.3亿元,占全国比例为33.4%(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北京技术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2 486项,成交额4 957.8亿元,占全国比例为28.0%(位居全国第一)。2017—2018年北京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7—2018年北京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情况

项目2017年2018年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4 485.34 957.8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例/(%)33.428.0 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9.519.7

2.1.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双向主体地位凸显

从交易主体看,技术卖方为企业的,2017年有5 339家,成交项数68 071项,占全市成交项数比例为83.8%;成交额为4 149.3亿元,占全市成交额比例为92.5%。2018年有5 538家,输出技术合同68 541项,占全市的83.1%,成交额4 768.2亿元,占全市的96.2%。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创新主体活力充分释放。

企业作为技术买方,2017年吸纳北京技术的买方机构中(包括北京的、外省市的和国外的),企业吸纳北京技术合同56 655项,成交额3 743.3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83.5%;2018年吸纳北京技术的买方机构中,企业吸纳北京技术合同57 391项,成交额4 227.7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85.3%。

2.1.3 聚焦高精尖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居首位

2017年,“高精尖”领域输出技术合同2 434.6亿元。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居首位,达1 229.9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27.4%;2018年,“高精尖”技术领域输出技术合同61 748项,占全市的74.9%,成交额2 722.5亿元,占54.9%;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1 364.7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27.5%。

2.1.4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

2017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4 646项,成交额203.5亿元,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电子信息领域。2018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4 867项,成交额227.4亿元;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电子信息和现代交通领域,成交额181.4亿元。为津冀交通一体化和产业转型提供创新动力,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生态协同发展。

2.1.5 推动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实现新突破

2017年技术进口合同534项,成交额2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9亿元);技术出口合同1 270项,成交额964.1亿元,技术出口到90个国家和地区,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合同163项,成交额300.8亿元。

2018年技术进口合同510项,成交额2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7亿元);技术出口合同1 196项,成交额723.4亿元,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技术合同274项,成交额242.2亿元。

2.1.6 技术市场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增长。经测算,2017年,北京地区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 2 662.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值28 000.4亿元)比例达9.51%。2018年,北京地区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2 94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值30 320亿元)比例达9.7%。

2.2 主要举措

2.2.1 政策和环境的日趋完善赋予科技成果转化新契机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2011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从深化先行先试的创新试点探索制度突破、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创新机制与模式、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营造市场环境、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25项政策措施,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6年《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发展目标中确定两项技术市场指标,分别是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输出到京外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例。

2019年通过《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针对本市成果转化突出问题,以科研人员积极性调动为核心,从总则、成果权益、转化实施、政府支持和保障、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45条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权益、动力、机制。

2.2.2 更加重视培养科技中介人才

技术经纪人是推动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的关键环节,建设技术经纪人队伍,有助于技术交易服务水平提升。近年来以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依托,形成多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人才基地、编写培训教材、开办“技术转移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等形式,对技术经纪人、技术经营人才进行职业准入资格和专业化培训,2004—2010年,共培养执业技术经纪人1 335人,培训专业技术经理人700余人。

技术市场的发展,对技术经纪人和技术转移高级经理人提出现实的紧迫需求。北京市高度重视技术经纪人在技术转移中的关键作用,采取政策扶持、完善机制、加强培训、激励保障等措施,造就了一支数量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转移经纪人队伍。2018年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年报显示,抽样调查涉及的82家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取得技术经纪人培训证书人员达270名。

2019年北京市启动工程技术系列(技术经纪)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将本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从事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均纳入评价范围,满足各梯次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发展需要,推动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首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2.3 长久稳固的合作网络逐步形成

2018年京津冀三地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2018—2020年)》持续促进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深入分析成果跨区域转化的问题和难点,精准施策;持续加强重点区域建设,紧紧抓好雄安新区、京保石产业带、廊坊北三县、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重点区域建设,推动北京创新资源布局发展,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举办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大会举办7年来,促成了一批产业化项目落地,搭建了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探索了一系列国际技术转移的新模式,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之一。2018年,大会启动跨国技术转移创新与合作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国际技术转移行业组织间的创新合作,建立国际技术转移的联络渠道与沟通机制,促进国际创新合作成果转化落地[7]。

举办中意创新合作周。自2010年以来成功举办九届,已成为连接中国与意大利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两国整合双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政府间创新合作机制。10年来,中意双方通过创新合作周,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农业与食品安全、绿色化工、中医药、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参会代表达6 800余人,共推动双方企业进行技术对接5 700余项次,达成合作意向1 000余项,有效促进了两国技术转移和创新资源的交流共享[8]。

3 对策与建议

3.1 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组织协调、桥梁纽带作用

通过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广泛征集高校院所和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深入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痛点,围绕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常态化的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协调、组织技术合同登记买卖双方技术供需单位参加各类对接活动,推进实现网络内资源共享。以应用场景建设为牵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深度和精准度。通过开放应用场景,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新实验空间,为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孵化平台,推动技术成果持续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应用场景建设在推动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政府创新,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改善等领域采用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

3.2 进一步加大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促进人才要素流通和融合。要想科技成果转化得好,就必须建设一支具备技术专长、懂经济、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创新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带土移植。采用引进加培育的方式,发展一批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纳入地方重大人才计划;鼓励科研人员随着科技成果进入新公司,强化这类群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催化剂作用,以便科研成果的推广实践和产品的持续性升级。

给予良好的后勤保障。建立支持拥有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离岗推广科技成果的人才流动制度,设立科研人员创业保护期,明确科研人员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为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人员解决相关落户等后顾之忧。

3.3 持续不断地搭建高端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

进一步强化国内区域合作,建立更深层次的产业融合机制。形成跨区域、多领域的产业合作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宽范围、广领域、立体式合作模式,实现政府引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自身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的同时,发挥资源整合与带动作用,共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重视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建设,建立一批大的国际科技工作平台。瞄准世界前沿,整合目前现有国际科技合作资源,与外方建立长久稳定、相对持续的合作机制和网络,定期举办科技合作交流会议、增强技术方面的深层次交流、打造国家科技合作品牌;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型研发机构,开展项目合作、面向全球积极网罗世界一流科研人才,保持机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效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开展。

[1]徐辉,费忠华.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经济增长效应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十三五”技术市场发展专项规划[JB/OL].[2017- 06-09].http://www.most.gov.cn/tztg/201706/t20170609_133458.htm.

[3]卢东,朱立红.中国地区技术市场的发展差异分析及对策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6(3):67-69.

[4]技术合同制度——中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法律保障[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1(7):13-22.

[5]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7年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年报[EB/OL].[2018-09-25].http://kw.beijing.gov.cn/art/ 2018/9/25/art_6656_475738.html.

[6]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8年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年报[EB/OL].[2019-11-11].http://kw.beijing.gov.cn/art/ 2019/11/11/art_1408_124836.html.

[7]2018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京开幕[EB/OL].[2018-11-14].http://kw.beijing.gov.cn/art/2018/11/14/art_2410_57056.html.

[8]第十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在京开幕[EB/OL].[2019-11-27].http://kw.beijing.gov.cn/art/2019/11/27/art_6382_564392.html.

G322.7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2.022

2095-6835(2020)22-0056-03

吴志萍(1970—),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合同登记处部长,研究方向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及科技项目管理。

王旖琪(1975—),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国际技术转移、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项目管理、科技合作。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成交额科技成果科技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十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2018年前20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按成交额排名)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上市公司2014上半年涨(跌)幅、换手率、成交额前50名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