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服色尚黑溯源
2020-11-29杨如意段澍湉陈怡帆
汪 娜,杨如意,段澍湉,陈怡帆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我国西南部大致包括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及邻近省区的30多个少数民族,温差极大,空气稀薄的两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幻化出形态各异的自然奇观,还有四大盆地之首的四川盆地以及长江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变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了藏族、羌族、门巴族、白族、布依族、苗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也正是由于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多变,各民族甚至同一民族之间的不同支系也形成了天差地别的服饰文化。
色彩是外界因素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形成的一种认知现象,有着深刻的象征含义。有学者认为,以接受美学的色彩规律而言,少数民族的服饰色彩、图案色彩,应该重于或先于图案形态与内容,儿童“先色后形”、成人“远看颜色近看花”的审美顺序与规律都证明人们感知色彩重于或先于感知形态。大多数人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印象往往是鲜艳且对比强烈的色彩。在人们的固有观念里,黑色代表的是神秘、未知、邪恶、恐惧等一系列偏负面的感受,但中国西南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确有以黑青为美的传统,服装、头饰乃至工具摆件都以黑为主色调,加以彩色点缀,碰撞出一种含蓄而又不失单调的美,对其成因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瑰宝,以史为鉴。
1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尚黑的影响因素
生存环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服装色彩的选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彝族地处川西南部的大渡河、雅碧江和金沙江中间,高山和平原相依偎,起伏的地表和巨大的海拔差异形成四季更迭并不分明的气候环境,使得彝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区,服装色彩的选择也较为稳定、不求变化,大多以黑、蓝为主色调,红色作为点缀。纳西族最早分布在西南高山大川之间,空间相对幽深静谧,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湖水相互映照,人民身处深色调的自然风光中。牦牛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工具,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牦牛的的毛色—黑色,自然就成为当时人们最崇尚的颜色了。还有一部分西南少数民族以虎为图腾。土家族、白族、瑶族、普米族、藏族等以白虎为图腾,拉祜族、彝族、纳西族等多以黑虎为图腾。这两个派别都是由古代羌族原始图腾伏羲虎经过民族迁移、繁衍分化而成。拉祜族族名“拉祜”则直接由虎之意而来,故黑虎的黑色顺理成章地成为以上几个少数民族服用最多的颜色。傣族中的一个分支—黑傣也以黑为美,黑头帕、黑衣、黑裙、黑围腰,用极少的彩色点缀,服饰上的黑色占90%,这与当地青蛇、青鸠的图腾崇拜密不可分。古籍中多有记载:“越人,文身断发”“以像龙子”。傣族妇女黑裙上的花纹多为菱形、三角形构成的带状图案,形如蛇身上的花纹,这些迹象都证明黑傣尚黑的习俗是由龙、蛇崇拜流传而来的[1]。
服饰色彩的倾向性更多地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主导。文字发明之前,各民族的文化历史都是靠口头传说才得以流传,远古传说是少数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西南各个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的传说流传下来,囿于生产力的先民们用种种浪漫的传说试图解释开天辟地和人类的起源。云南哈尼族各支系服装都以黑、青为主,(景泰)《云南图经志》记载:“其民皆倭尼、类蒲蛮,男子绾髻于顶,白布缠头,妇人盘头露顶,以花布为夸头,衣黑布筒裙。”(乾隆)《景东直隶厅志》曰:“窝泥,男服皂衣,女束发,青布缠头……”[2]传说人和鬼原是天神的同胞嫡子,但人鬼不能和睦相处,见面就吵架,天神只好拉扯黑幕遮蔽他们的眼睛,趁机将他们分开。后来干脆让他们画地为界,人类分得阳光照耀的林边之地,鬼魂分到阴暗的林地,偏爱人类的天神为了防止鬼魂纠缠人类,将先前使用的黑幕送给人类披于身上,从此黑色有了驱邪避鬼的神性,成为人鬼和平共处的保护屏障。还有一种说法是古时候哈尼人都穿白色衣服,但是哈尼族居住的地方强盗横行,年轻美丽的姑娘常遭凌辱。有一次,一位寡妇领着两个女儿上山挖野菜,强盗害死了寡妇打算凌辱两位姑娘,姑娘拼命逃进山林,山上的蓝靛叶把她们白色的衣服染得青一块黑一块,和黑压压的森林融为一体,魔鬼怎么也找不到她们,因此哈尼族视蓝靛叶为救命草、视黑色为驱邪避鬼的吉祥色,染黑布、穿黑衣的习惯慢慢流传下来。
除了远古传说和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等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彝族以黑为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制度的影响。直到20世纪末,彝族还处在奴隶制度中,阶级界限十分森严,主要分为吐司、黑彝、白彝、奴隶娃子4个等级。黑彝被视为彝族中的贵族,为了保证纯正的血统,黑彝严格禁止与其他阶级通婚,这种森严的等级观念通过服饰可以窥得一二。凉山彝族妇女所穿的三截彩色百褶裙,黑彝镶的黑布条就比白彝宽。黑布条越宽表示地位越高贵,老年黑彝妇女只穿黑衣黑裙,点缀极少的彩色以彰显其在家中尊贵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认为:天人合一,万事万物都处在一定的命数之中,逆之则败,顺之则昌。服色与天道的对应很受古人重视,古时春季服青、夏季服赤、秋季服白、冬季服黑,都是顺应季节的特性,仿造当时的季节颜色而穿衣[3]。西南少数民族中,纳西族最早由于自然和图腾崇拜只崇尚黑色单色。随着五行思想的传入,纳西族开始崇拜黑白两色。黑白是纳西族二元五行观念的表象,在纳西族人的观念里,黑色代表阴、暗、丑、恶、鬼、怪等内在谱系,白色代表阳、明、美、善、神、人等内在谱系,黑白两色相互制衡的同时达到平衡。纳西族七星羊皮披背由纯黑羊皮鞣制,外部缝以长方形黑色布料挑黑色图案,连接处用7个圆盘形的蛙眼装饰,可以印证前文提到的纳西族人二元五行的观念[4]。
2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尚黑的审美意识体现
西南少数民族对黑色的崇拜反映了4种审美意识。
2.1 宗教之美
少数民族先民们长途跋涉到某处定居,面对自然界中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出于敬畏之心和生存繁衍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宗教祭祀活动、图腾崇拜等求得神灵庇佑。此时的服装,遮羞蔽体反而变成次要功能,更多的是作为宗教工具而存在,譬如前文提到的彝族、哈尼族等,除了服饰有尚黑的传统,各种家居摆设、手工器具都常用黑色为主色[5]。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服装的宗教功能逐渐减退,具有宗教性的黑色服装变成一种审美对象,体现出西南少数民族服色的宗教之美。
2.2 自然美和劳动美
西南少数民族服色的黑色并不是现在服装上的纯黑色,而是用靛草染出的黑青色,取材于自然,浓郁深沉的色调也与西南多山、温度较低的自然环境相关。再者,靛草往往要经过好几遍染色才能染出黑青的效果,经过反复的浸染、晾晒,每一块布都包含少数民族女性勤劳的汗水和心血[6]。因此,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勤劳贤惠的女子才能染出颜色较深的黑青色布料,一件小小的黑色衣服背后或许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对家人的用心照料。
2.3 虚实美
虚实美源于对前面3种审美意识的总结,由巫术祭祀、图腾崇拜而来的尚黑服色是为虚,取自自然、与自然共生的服色是为实,一实一虚综合构成西南少数民族黑色服饰的美,也是其得以流传、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3 结语
在民族文化不断复兴、民族自信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的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少数民族服饰的元素应用到现代生活产品中。市面上不乏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但如何让产品具有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其在具备外观美的同时也具有更大的文化审美价值,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