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产业链协同助推青贮玉米产业升级

2020-11-28郁李

农经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种养玉米发展

郁李

近日,2020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大会暨奶业振兴泰山论坛在山东泰安举行。会议组织了青贮玉米现场观摩、新型青贮收获机械现场演示、农业大数据技术展示,以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特约报告会。与会专家聚焦全产业链发展痛点难点,对产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改饲”工程的不断推进,青贮玉米技术不断完善,全株玉米青贮已经成为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的核心饲料,我国的青贮玉米产业也借此东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青贮玉米品种、质量、种植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青贮玉米、养殖、畜禽粪污处理等产业闭环在逐渐形成,青贮玉米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三产融合,使农场、养殖场实现了种养一体无缝衔接,促进了种养业良性生态循环,有力地推动青贮玉米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青贮玉米需求增长

青贮玉米是按收获物和用途来进行划分的玉米三大类型(籽粒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之一,是指在适宜收获期内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全部绿色植株,并经切碎、加工,并用青贮发酵的方法来制作青贮饲料以饲喂牛、羊等为主的草食牲畜的一种玉米。它与一般普通(籽粒)玉米相比具有生物产量高、纤维品质好、持绿性好、干物质和水分含量适宜用厌氧发酵的方法进行封闭青贮的特点。

我国玉米消费途径主要包括饲用消费(养殖端主要的能量饲料)、工业消费(深加工和乙醇)和食用消费三大类。伴随畜牧业的大发展,我国的饲料消费玉米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我国饲料玉米消费数量已由2005年的0.99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1.66亿吨左右。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增加,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得青饲、青贮专用玉米需求量开始增长。2014—2019年,我国玉米国内消费量从1.87亿吨增加至3.08亿吨,增幅达64.8%。2019年,饲用玉米、工业玉米、食用玉米消费量分别占比为57.7%、39.2%和3.1%。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玉米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随着玉米非优势产区种植面积的“调减”和“粮改饲”的深入实施,青贮玉米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到2019年累计调减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5000多万亩,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面积800多万亩,增加大豆面积2000多万亩,粮改饲面积达到1400多万亩。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各类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发展迅速,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规模扩大,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正在加快形成。

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优质饲料是保障。粗饲料不光影响着牛奶的品质,更与产奶量息息相关。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家曹志军指出,粗饲料在全日粮中占到60%—80%是最理想的区间,产奶量的增加与粗饲料质量提升密切相关。“牛的咀嚼90%是由采食粗饲料引起的,精饲料过多可能导致瘤胃酸度过高,造成酸中毒。有数据显示,饲喂高精饲料日粮最大可以导致乳脂率和乳脂产量下降一半。”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中华表示,要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牛奶的品质,粗饲料饲喂至关重要,而控制精料喂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粗饲料比例。

但是,国内牧场普遍对粗饲料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中小牧场。这也是优质青贮玉米发展的瓶颈:牧场需求很大,但真正用优质青贮玉米的牧场却不多。

中国种子协会青贮分会会长成广雷表示,我国青贮玉米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当多的从业者对青贮玉米的认知不足,导致青贮玉米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加之产业成熟度差,没有形成产业链间的共赢体系,育成了好品种也得不到充分利用。”他说,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理念的转变,市场对优质奶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养殖者对青贮玉米的品质指标也越来越重视。

质量显著提高

什么样的品种才算是好的青贮品种?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組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指出,青贮玉米主要分为专用型、通用型和饲草型。在青贮玉米的品种选育上,要符合种植者、养殖者、种子企业三方需求,要具备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五大特征。赵久然表示,全株优质青贮玉米比籽粒玉米的要求更多、更高。除了抗病广适之外,还要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纤维消化率,矮秆、脱水快、硬粒型、不抗倒伏的品种都不适宜作青贮玉米种植。

饲草型、专用型和通用型玉米品种在品质上完全不同,虽然通用型种植风险低,但专用型在高产、综合品质和持绿性等方面更具优势。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的“专”体现在哪儿?据国家青贮玉米区试主持人、北京农学院教授潘金豹介绍,在全国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品种的评价中,对各项指标制定了严格标准:经过国家或者省级审定、熟期比当地常规主推籽粒玉米品种不超过10天、抗倒性优于常规品种、抗病性对当地主要病害均达到中抗及以上、最佳收获期持绿性80%、产量比当地品种增产15%;在品质上,干物质含量大于等于30%、全株淀粉含量大于等于3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等于40%、整株粗蛋白大于等于7%。

随着优质青贮行动计划实施,粮改饲试点地区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2019年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质量85%以上达到良好水平。其中,9%达到优级水平,基本与美国平均水平相当。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分级评分指数(CSQS)平均值为61.0分,同比提高6.1%。不同地域、不同畜种、不同养殖规模全株玉米青贮质量之间存在差距。黄淮海地区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分比华南和西南地区分别高18.6%和20.6%;奶牛养殖企业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分比肉牛和肉羊养殖企业分别高9.5%和13.8%。

青贮玉米新品种也在不断涌现。在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大会上,中国种子协会青贮分会组织业内专家,从全国遴选的42个品种中“选拔”出17个适宜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的青贮玉米高效品种,面向黄淮海地区进行推介。

此外,优质青贮玉米的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中国种子协会青贮分会会长成广雷表示,青贮玉米与多作物协同生态绿色高效青贮种植模式是提升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推动青贮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据悉,今年,中国种子协会与相关科研单位及高校合作开展了“青贮玉米+拉巴豆、秣食豆、青贮大豆”等豆科植物间作、混作种植模式试验。目前已初步探索出作物与品种间合理搭配、混作与间作比例及配套模式,试验表明新模式有效提高了青贮产量和品质,创造出了“淀粉+蛋白”的青贮组合方式,充分发挥生态互补优势,提升光热、水肥利用率,减药节肥,绿色高效,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除了种植模式的调整,高科技也为青贮玉米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加速度”。以农业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技术,结合了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田间高效灌溉设施等多重手段,通过手机操作实现了对玉米播种、出苗、收获,以及病虫害监测的精确控制,用智慧农业的手段高效提升青贮玉米质量及产量。未来结合5G技术的推广,这种技术将以更低的成本,更方便的使用方式融入青贮玉米生产、饲料加工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表示,青贮饲料“优中选优”已成为养殖业降成本提效益的重要途径。据了解,黑龙江农垦连续三年实施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产奶量提高了400公斤,每公斤奶饲料成本降低了15%,每头牛每年可增加1800元收益;宁夏通过优质青贮行动实现种养结合、提质增效,种植青贮玉米每亩地收益达2000元,奶牛平均单产达到8.5吨,覆盖奶牛43万头,累计增收6.9亿元。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粮改饲试点自2015年开始,至今已在“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17个省区实施五年。2018年,试点省区实际完成粮改饲面积1440万亩,采取窖贮、堆贮、裹包等不同方式收贮各类饲草料超过3923万吨。试点省区不断健全完善种养结合机制,大力发展草牧业,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培育“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牧草收贮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玉玲表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饲草青贮种子企业、收获加工机械服务合作社、青贮生产企业、青贮消费企业、养殖粪污处理企业等产业链。发展青贮玉米的难点、关键点在于种养加的紧密结合。

河南省是玉米种植大省,更是畜牧养殖业大省,是全国第一养牛大省、第二养猪和养禽大省及第四养羊大省,全年飼料消费总量约3500万吨,其中玉米消费量约2000—2300万吨。2016年以来,河南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的重大机遇,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同时,适时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统筹财政资金2.5亿元专项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四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双重政策的刺激和引导下,河南粮改饲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的中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据了解,河南粮改饲试点县由2016年的8个扩大到2019年的69个,全省试点县粮改饲面积由32万亩发展到126万亩、全株青贮由78万吨增加到317万吨,分别增长293%、306%,示范带动全省粮改饲面积发展到280万亩。目前,河南省规模奶牛养殖场基本实现了全株青贮玉米全覆盖,种养结合养殖场发展到近万家,种养结合面积近400万亩,成功探索总结出南阳科尔沁、河南花花牛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结合模式。经测算,养殖场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可使综合饲料成本下降约9%。同时,高质量的饲草料有效提升了奶牛生产效率,河南省参测奶牛平均单产由2016年的7.7吨提高到2019年的8.3吨,增长了7.8%。从种植端看,与种植籽粒玉米相比,每亩全株青贮可增加农民纯收入约290元。四年来,全省试点区域累计种植全株青贮359.3万亩,带动农民直接增收10亿多元。2019年,河南省组建了玉米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从全株青贮玉米品种直接对接到牛、羊养殖的一体化示范基地,实施了从新品种大田种植、机械收获、青贮制作、牛羊养殖的全株玉米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应用。

四川省宣汉县作为传统种粮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依托“蜀宣花牛”和“峰城玉米”产业,按照“政府引导、场户并重、典型带动、种养结合”的思路,多措并举推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助推现代草畜牧业发展。今年,宣汉县明确职责,细化工作责任,不仅各乡镇签订了青贮目标责任书,还以省、市、县三级专家服务团为技术依托,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同时,按照“场户并重、典型带动、种养结合”要求,打造多个青贮示范点,推广种草养畜、玉米秸秆青贮典型经验,建立公司(养殖场、户)+农户模式,与周边种植农户开展订单式收贮玉米秸秆。截至目前,全县已青贮玉米秸秆18万吨,仅玉米秸秆销售一项可为农民带来约1亿元的收入。

猜你喜欢

种养玉米发展
收玉米啦!
安徽 大力实施种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
我的玉米送给你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袁善楚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