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土木结构损伤及其诊断方法分析

2020-11-28徐丹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诊断方法损伤

徐丹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土木结构是一类常见模式,但其也存在一定劣势,例如其尺寸和质量均偏大,在使用中易被非结构构件、环境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土木结构耐久性或结构质量降低。此外,若土木结构在损伤后未能及时修理,便会导致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带来更大的土木结构问题,影响结构安全性。以下分析土木结构损伤及其诊断的意义,探究土木结构损伤及其诊断方法。

关键词:诊断方法;损伤;土木结构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现有建筑物的数量逐步增长,国民也对建筑物质量提升了关注和重视。而要保障建筑质量,对土木结构损伤诊断的重视及强化便十分重要,若土木结构出现损伤又未能及时处理,便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在现有的土木结构损伤诊断中,诊断人员应逐步提高诊断方法的科学性,对损伤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提出合理修复方案强化土木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

一、土木结构损伤及其诊断的意义

在当下建筑行业内,土木结构的应用十分廣泛,但其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建筑从业者继续研究土木结构的应用。例如土木结构因自身特征影响,较易被其他因素所干扰,当严重自然灾害出现时,土木结构便会出现振动,当强烈地震出现时,结构也会因振动影响出现程度不一的损伤,最终导致安全隐患或安全事故[1]。因此在现有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各管理者要重视土木结构出现的损伤状况,将损伤诊断所需技术逐步加强,为具体损伤的准确诊断提供条件,并保障合理修复方式的提出,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基础上,避免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

在损伤诊断中,诊断人员应对新旧建筑物、建筑结构进行检查,从检查结果出发对土木结构的内部损伤进行诊断,在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安全进行的同时,让建筑各项功能充分发挥,降低建筑使用后会出现的维修费用。而在建筑物的加固中,结构性损伤诊断的结果能为加固工作提供判断参考,建筑物在加固后,其可靠度也是对建筑安全性评定的主要标准,也是设计师在设计方案确定中的主要依据。此外,诊断建筑物损伤,可对其受灾后的实际状况进行预判,评估预计损伤,为后续重建或维修等工作提供帮助。最后,部分建筑物十分重要,部分建筑物的使用人数、使用次数均较多,对上述建筑物进行定期结构诊断或检查,能充分避免损伤,保障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土木结构损伤及其诊断方法

(一)整体检测技术

首先,是神经网络法。ANN神经网络法的应用,可利用自我学习及计算保障技术更新的及时性,且它存在明显的人性化及前瞻性,能对结构性损伤、噪音进行避免[2]。此外,该方式可对复杂非线性的映射关系进行解决,并对非参数进行诊断,最终将损伤状况快速确定。也因其存在的损伤确定快速性、人性化等特征,该方式被结构诊断的实际过程所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神经网络的土木结构损伤识别

其次,是动力指纹检测。该技术在于比对标准结构和被检测结构,以此掌握被检测结构会出现的问题[3]。若被检测结构不同于标准结构,该类不同便会显示于自身的动力指纹上,例如振型、频率、柔度或者应变等数据,检测人员在对上述数据及现象分析整理后,便可结合更为精细的不同测量工具及方案,对土木结构的损伤状况进行确定。而土木结构的损伤状况往往较为复杂,导致损伤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在该技术的应用中,不可仅靠某一类技术方法对所有状况及原因进行确定,应尽量使用不同的结合方法完成诊断。

最后,是遗传算法。该方式在于综合分析整理建筑物各数据及参数,再对原始数据进行结合,进行诊断工作或方案选择。在传统的诊断方式中,若没有信息数据的支持,便无法对损伤强度及位置进行判断,但遗传算法的应用,便能应对信息匮乏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的是否损伤进行判断,并对损伤大体位置及程度进行计算,保障在信息不全的前提下,以计算数据完成合理的方案设计。此外,遗传算法在数据计算及分析中,在于对可行解的计算,并非对目标函数间存在的连续性进行计算,因而在分析计算中,即使数据间缺少了梯度连续性,也不会导致计算结果即诊断结果受到影响,而在诊断中也可利用其他方式进行数据获取。因此遗传算法的应用,可避免因数据的不确定或缺失导致检测环节停滞不前,避免无法确定检测结果的状况发生。

(二)局部检测技术

在当下土木结构的诊断中,该技术是一类重要技术,它又名无损检测,其中主要涵盖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五类技术内容。它的应用,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内结构主体进行检测,以此判断其是否完整,检测其有无裂缝,或衔接牢固性,并对其构件连接的坚固和准确性进行判断。在诊断检测中,为确保诊断效率及准确性,一般融合多种方式完成诊断工作,一则对单一检测技术的漏洞进行弥补,二则保障检测的高效率及全方位。以磁粉检测为例,它一般被用于对材料密度均匀度等方面的检测,以对材料吸附磁粉所生成的磁痕,对损伤位置、大小等因素进行判定。以渗透检测为例,它的应用首先要使有色染料、荧光染料往工件缺陷处渗入,再擦除工件表面染料,以此对缺陷状况进行反映。以射线检测为例,它的应用在于让射线穿过各类材料,以其出现的程度不一的射线数据完成诊断。而在涡流检测中,它在于对电磁感应出现的涡流变化进行解读,以此对建筑物中各位置出现的结构缺陷进行分析。最后在超声波检测中,该过程会出现透射或反射等不同热点,再经数据和热点的分析及整理后,完成超声波检测。

结束语:

结合以上,在建筑施工及检测中,各类诊断检测法的应用,存在各自的不足及优势,因此不同领域及范围内均有适应其的检测方式,保障了诊断工作的准确性及专业性。土木结构的损伤诊断需要全面精密技术的支持,综合分析及诊断建筑内部空间会存在的不同损伤,并从其损伤状况和分布范围出发确定原因及关系,为解决方案的合理设计提供基础,保障结构损伤的有效修补。最后,土木结构会出现的损伤因素存在一定模糊性及随机性,诊断结果通常较为复杂,因此现有的土木结构损伤诊断仍需逐步提升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建平.基于土木结构损伤及其诊断方法分析[J].科技视界,2017,000(033):123-123.

[2]王亚峰.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分析[J].名城绘,2019(8):0380-0381.

[3]彭宁.基于振动的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识别方法研究[J].消费导刊,2017,000(037):50.

猜你喜欢

诊断方法损伤
浙江省高水平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我院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浅析大型衡器的几种故障
基于PLC技术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方法研究
尘肺病并发肺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儿童腹痛门诊诊断方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