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媒体东博会报道的财经视角研究

2020-11-28韦森文徐一林

新闻爱好者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财经新闻中国

韦森文 徐一林

【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以及电子刊物《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作为研究样本表明,目前东博会财经报道存在稿件、消息来源渠道单一,缺乏多样化声音;消息、通讯居多,专业性稍弱,缺少专业分析;图多表不多,报道形式与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以上问题的解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东博会官方媒体应与高校联合培养财经新闻人才,建设符合自身媒体的新闻报道队伍;提高新闻报道的评论解读能力和深度报道能力;重视用信息图表来呈现新闻报道,以提升东博会报道的专业性,形成自身特色的东博会财经新闻报道。

【关键词】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媒体报道;财经新闻;视角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1]广西东盟博览会对外传播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如东盟博览会官网网站、广西新闻网的东盟专栏等。如何深入研究融媒体时代东博会报道角度的创新、创新东博会报道的呈现方式等,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成为省级媒体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省级媒体东博会报道内容分析

(一)东博会报道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中國—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以下简称东博会官网),是国内第一家影响力较大的面向东盟传播的主题网站,与东盟十国媒体进行信息资源互换,推动东博会项目合作发展。[2]官网的“新闻中心”板块,基本上每天都会对涉及东博会、东盟的讯息进行更新,其报道的内容以政经新闻为主,还涉及旅游、贸易、文化等方面;电子刊物“《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是面向东盟各国的对外传播重要窗口。

2.样本选取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分析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新闻报道,本文将研究样本选定时间段定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共计2年。所有样本来自东博会官网的“东博会动态”板块以及电子刊物《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以下简称《中国—东盟博览》)。因为《中国—东盟博览》是月刊,样本较少;而“东博会动态”样本较多;所以取样将分为两部分:(1)期刊样本将取自《中国—东盟博览》东博会栏目的财经新闻;(2)“东博会动态”板块的样本将取自每月3日及其倍数的财经新闻。最终得到东博会报道有效样本共计304篇。

3.样本、数据说明

为了避免因展会内容、形式变动造成东博会报道在开展前后内容、框架、形式等“断层式”影响,样本选取时间选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这个时间段的数据更新、更全面,可获得性也更强。

4.样本内容框架建构

框架的建构借助了新闻学概论、新闻写作等有关基本理论,借鉴了臧国仁的框架理论,同时结合东博会财经报道的研究需求,最终本文的研究建构如下。

(二)省级媒体“东博会报道”情况分析

1.新闻稿件来源分析

通过对304篇东博会样本稿件统计,东博会稿件的自主采编新闻稿件为178篇,占总数的65%,也就是说,东博会报道原创稿件的数量远远大于转载稿件。根据稿件发布周期可以发现,稿件发布的“井喷期”在9月份,这是因为东博会通常都是选择在每年的9月份进行,其他官方媒体或媒体的东博会报道都是扎堆在9月份,东博会开展前后“预热或收尾”报道稿件大多来自东博会官方媒体。另外,从转载的新闻报道来源看,其主要来自新华社、《广西日报》等其他官网媒体的报道。“东博会官网”作为东博会信息传播的首要窗口,起着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重要职责,而这种职责在“东博会”新闻报道中体现为对于话语权的把握,因此大部分新闻报道为原创。

2.消息来源分析

消息来源是报道事实、背景、观点等报道内容的出处来自哪里。根据其实际情况,把东博会报道的消息来源分为4类,采样取自东博会原创报道共150篇。

以政府部门或政府官员提供首要材料的报道稿件,共76篇,占比为51%,占东博会报道消息来源的一半。这类消息来源在新闻报道中一般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属于信息传播的第一手资料,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消息因为传播带来的误差,带给受众更准确、可靠的信息,帮助东博会官方媒体报道树立公信力和影响力。来自于记者等其他途径的消息源有61篇,占比41%,可以看出尽管有了东博会官方比较有公信力的消息源,但是仍然没有忽视记者作为重要消息源的存在。

此外,以行业协会及从业人员、学者或者研究者为消息来源的稿件数量分别为11篇、2篇,占比分别为7%、1%,在报道稿件来源上所占的比例较小。财经新闻与其他新闻相比,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更晦涩难懂。

3.新闻体裁分析

借助丁柏铨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关于新闻体裁的分类,结合财经新闻相关理论,把东博会新闻报道体裁划分为四部分:一是消息;二是通讯;三是新闻评论;四是深度报道。[3]体裁分析取样与信息来源取样,只取原创内容。

东博会官方财经报道中以消息为最多(70篇,占46%),依次为通讯(60篇,占39%)、评论和分析(11篇,占7%)、深度报道(9篇,占6%)、其他(3篇,占2%)。在总体样本中,消息这一体裁占了46%,足以看出消息在东博会财经报道中的重要性和被重视程度,用消息的短、简洁等特点来保证官方信息源的权威发布。通讯占比39%,共60篇。在财经报道中,媒体为了加大对于典型事件或者人物的宣传报道,倾向于选择通讯这一体裁,运用通讯体裁生动、形象地向受众展示东博会会前会后新闻等,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加直白的现场报道感。

评论和分析在报道总数中占到7%。从已有的评论来看,其评论作者多为政府官员等领导的评论、分析,类似专家学者、行业资深从事者等的新闻评论不多。在财经报道中,受众更期待的是新闻报道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其所在领域的信息不确定性,而专家学者等所做的新闻评论带有的专业判断性和服务性恰好能满足这些受众的需求。

东博会财经报道中“深度报道”占6%,像“新闻中心”板块在2018年9月的“亮点成果系列报道”、2019年11月的《发展跨境水果产品 中国—东盟共创甜蜜事业》等具备深度报道的雏形;如果报道内容能挖掘得更深,就不失为好的深度报道。

4.图表运用分析

要讲好财经新闻,增加财经新闻的可读性,多方面运用图表可以成为新闻报道重新挖掘报道内容与深入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东博会财经报道的实际情况,将与报道有关的摄影照片归类为图片,将表格、图形等归为图表,所以最终分为以下四类:纯图片,纯图表,有图有表,无图表。其中,纯图片新闻报道有112篇,占比73%。但图片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都是记者拍摄的现场活动图片等,没有新闻漫画等创新展示形式。而纯图表、有图有表的报道数量分别为0和1篇,说明东博会财经报道图表运用比较少;究其原因,因为报道多为消息或者通讯,其新闻运用数据并不复杂,所以运用图表较少。无图表,指的是没有图片也没有表格,甚至是以视频为表现形式的报道,占比26%,其报道内容多为经贸快讯、会议活动、领导人采访视频等。

在融媒体时代,省级媒体做东博会报道应用赋予颜色的图片等呈现形式来代替文字。譬如像《中国—东盟博览》2019年12月刊《“一带一路”》栏目的《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就通过图+表的形式将数据可视化做成财经数据新闻,让抽象的数据更加具体形象化,《东盟经贸快讯·xx》等一系列报道,内容为总结国内外商务参赞处等部门数据并做简单罗列,这两者都能进一步运用可视化数据,深挖数据内容。可见,东博会财经报道在图表运用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无论是消息、通讯还是深度报道,图表都比文字有吸引力。

二、省级媒体东博会报道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稿件原创性高,但来源渠道单一

在稿件来源方面,东博会报道多为原创,少部分报道转自其他官方媒体。这些是同一种声音,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重要职责;很少看到东博会官网转载、引用国外媒体稿件或非官方稿件,缺乏国际方面稿件来源容易形成官方媒体单方面传播“错觉”,不利于东博会的报道传播。

在消息来源方面,东博会报道作为中国展示的“国际窗口”,为了保证消息来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多数来源都是政府官员等,仍处在“你说我听”的传播方式,没有形成共同互动交流的传播环境。而现在的受众对于新闻报道,尤其是财经新闻报道,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获取,要的是提供新闻事件的预测或提供一定的专业参考。

(二)消息、通讯居多,专业性稍弱

消息、通讯报道基本上占据东博会报道的主导地位,消息类报道主要以告知东博会日常活动、动态等为主,通讯类报道则在此基础上更详细描写新闻事件的细节等方面;评论分析以传递观点等为主的新闻报道或与东博会有关的深度报道却比较少。这与受到东博会官网板块篇幅限制,以及官网作为官方宣传窗口,传递讯息能够有效保证新闻事实的客观性有关。相比消息和通讯,评论和深度报道虽然时效性弱一点,但是更注重细节的描写与新闻事实的深挖,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三)图多表不多,报道形式与呈现形式单一

东博会报道对于新闻图片的使用数量非常高,但从使用图片内容看,其多为记者拍摄的现场图片,而报道框架多为“图片+文字”,没有新闻漫画等报道形式。通过图表呈现的信息远比“文字+图片”直观易懂、可读。东博会官网的数据多数来自政府机构或者官网媒体记者等,数据来源自带权威性、可靠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加上东博会官方报道大多放在自家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报道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四)原因分析

从媒体报道队伍层面来看,广西目前缺乏既了解东盟各国风情、具备一定的财经专业知识,又能适应融媒体时代对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中国—东盟博览》所发稿件基本上都是“眼熟记者”的,鲜有“新鲜记者”的稿件。这意味着无论每年东博会上产生多少新闻素材,记者都是同一群人,其难以逃脱熟悉的领域进行创新内容报道,就容易导致东博会财经报道内容、形式的单一。

从媒体报道层面来看,落后于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步伐”。在信息过量的新时代,受众需要的不仅是“信息本身”,尤其是财经新闻方面的受眾,更注重“信息服务性”。而目前,东博会官方媒体仍以“硬新闻、缺乏深耕与互动形式”的传统媒体的报道思维为主,明显不符合当下时代“内容为王”的财经新闻报道需求。

三、省级媒体东博会报道启示

(一)共同建设财经报道专业队伍

财经新闻对人才要求更加严格。财经新闻从业人员都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经济学理论功底,又要有传播学理论基础,还要具备现代传播技能。[4]像东博会财经报道少见一些权威评论或深度报道,从侧面反映出东博会财经新闻人才短缺的情况。媒体要解决自身报道的质量,就应该联合东博会本地所在高校,共同培养东博会财经新闻人才,充实自身财经队伍。

(二)提高东博会财经报道的专业性迫在眉睫

财经的受众更希望的是财经报道能够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期消除他们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5]所以,越是专业的财经新闻,就越具备前瞻性和预测性,这就需要财经媒体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和预见性。虽然东博官方报道原创度很高,但从报道体裁上看,消息通讯居多,缺乏个性,无法满足财经新闻专业性的需要。

(三)提升东博会财经报道信息图表展示力多样化

在当今数据时代,财经报道的专业性虽然仍以对经济现象分析、预测为核心,但财经新闻可视化已成为财经新闻专业化的创新路径。目前,东博会财经报道应该重视用信息图表来呈现财经新闻报道;报道涉及数据等方面的内容,应该根据报道内容筛选相关数据,将其单独做成表格(如时间轴等)或依附在图片上,让受众能更直观地读懂数据;在文字部分,除了对图表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外,还应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字,讲好东盟财经故事。要以文为骨架、以表为肌肉、以图为外形,进而将信息完整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创新东博会财经报道路径。

东博会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窗口,在政经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赞誉和很好的成果,是能滋生出“东盟故事”财经新闻的宝地。只有提高自身报道的专业性、创新新闻报道的报道方式和呈现形式、塑造带有自身特色的财经报道,才能更好地对外传播东盟财经故事。

[本文为2018年广西财经学院新闻学院学科建设项目“广西媒体财经新闻报道研究”(项目编号:18wxk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2]任凯欣.广西对东盟传播网站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3]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

[4]韩建民.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人才培养的发展、问题及路径[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3):134-137.

[5]胡润峰.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

(徐一林为广西财经学院新闻学院教授;韦森文为广西财经学院2016级新闻学专业学生)

编校:王 谦

猜你喜欢

财经新闻中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2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财经新闻”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关于党报财经新闻的艺术性探微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财经新闻转变探讨
“新常态”下财经新闻报道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