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研究
2020-11-28李云
摘 要:我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要具有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与企业生存发展相匹配的整体能力,整体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家特质、企业内生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因此,有效地将上述要素有机整合,形成有效联动、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核心要素;内生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9-0018-08
一、問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国内到国际,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得到了显著增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民营经济在中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潜力和创造力,是繁荣城镇经济的有力支撑,民营企业在吸收就业、创税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领域的亮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50%。①
尽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经济快速发展背后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许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或自有技术,存在技术空心化的现象。关键零部件仍依赖国外进口,尤其是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未来,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自主创新的缺乏和自然资源的透支将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因此,如何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创新大国”是新时代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微民营企业而言,是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并将影响经济全球化的现有格局。在这一特定背景下,随着我国防疫工作的常态化,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诸如存在大量落后产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投资能力等。尽管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但经济转型升级也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多发展空间和机遇,民营企业加快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将会带来民营企业的新一轮爆发。②因此,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倡导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来看,还是从企业层面实施自主创新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又或是从新时代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都在寻求基于自主创新的转型来看,探索如何形成有效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究影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的驱动因素,尤其是内生性和主导性驱动因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二、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的必要性
1.基本内涵
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实施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从而建立了新的生产功能”③。在他的《经济发展》(1912年)一书中,创建新企业被视为新组合的典型例子。这意味着科技企业从成立到成长的过程是一系列创新过程,它们所要求的内部环境培育因素具有本质的共同特征,并将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动态扩展。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既受内部动机的影响,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动机主要来自企业本身,是企业发展的内因、驱动因素和内在需求,主要体现在追求创新的主观意愿和实施创新的客观能力上。④任何创新都是独立的,并且反映了在某个目标驱动之下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内因是根本性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主动和独立地发现、发明和创造的活动。按内容分为自主科学创新和自主技术创新;按主体分为个人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国家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主体性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自主创新是实施追赶战略、超越发展的根本途径。⑤自主创新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目前,国内有关研究表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就要牢固树立以企业为主体,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正确处理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原有创新、整合创新与消化吸收创新,有效整合企业创新资源,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自主创新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2)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指中小企业内部自我积累、自我维护、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动力因素。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驱动因素包括企业家特质、内生资源、技术创新、创新管理体制;企业自主创新的外生驱动因素,包括科技驱动力、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社会资本等。⑥而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因素核心在于内生驱动力。具体表现为:企业家特质直接决定着中小企业的进取状态和发展方向,而企业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之相关;内生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积累,内部资本的积累和企业声誉的积累,是企业成长的基本动力;技术创新无疑是中小企业的核心动力,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价值链中争取更高的附加值地位,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管理体制是指中小企业为顺利开展业务管理活动而建立的过程系统、组织结构和管理文化,这对于企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利用效率非常重要,表现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3)内生动力机制。机制是指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所谓企业内生动力机制,是指促进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培育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是企业家特质、内生资源、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核心要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它既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力量,也促进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形成企业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是要形成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与企业生存发展相匹配的整体能力,而整体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家的特征、内生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管理体制。因此,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就是要有效整合上述要素,形成有效联动并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⑦
2.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的必要性
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既表现在技术和产品上的积极投入研发,也表现在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和经营理念上的创新。民营经济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有着强大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形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一,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攻坚战已打响。特别是2020年年初暴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帮扶中小企业渡难关、谋发展。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民营企业自身而言,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对其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我国通讯、高铁、互联网、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机械等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中,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兴、三一、上海振华机械等民营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证明民营企业可以作为自主创新主体,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当今日益全球化、网络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超越他人的创新力与创造力。只有持续不断地推進创新,民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因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是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有效途径。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依靠并且必须依靠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自主创新不仅可以加快民营企业在经济竞争中的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整体科技创新的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的体制创新是形成社会市场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民营企业由于自身产业研发和个人发明创造为主模式的先天不足,所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十分有限,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比较低级甚至原始;但是,必须看到的是,民营经济创新体系活力充沛,利润增长态势普遍健康良好,已涌现出许多影响深远的自主创新案例。特别是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解决了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创新缺乏可持续性、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缺乏合作和整合、自主创新缺乏资金和风险化解渠道等问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不单是一场“暴风雪”,有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寒冬”,这将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此,在目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外需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大等因素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球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持续低迷等原因加快了调整和转型的步伐,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将推动各国走出危机、恢复发展并聚焦到科技创新上来,开始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因此,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时代是知识密集型竞争取代资本密集型竞争的时代,自主创新成为企业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营企业应对全球复杂多变形势的有效措施,更是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之源。
三、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
机制构建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步成长和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超过2/3的专利申请、超过85%的新产品设计和近4/5的技术创新都来自民营企业。在一些高科技民营企业中,研发经费甚至高达1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实行四十多年,正值全球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的新机遇,也正赶上创造中国奇迹的新时代。2018年度“创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榜单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是我国民营企业创新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领域,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在这一领域的占比达到了35.40%,其中排名第一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创新指数达到了90.96分,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企业。在智能装备领域,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占比为25.20%,在轻工纺织等传统行业占比为13%。从区域分布上看,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北京、浙江等省市民营科技企业上榜数量最多,占比分别为31%、14%和12%,合计占500强的57%。与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企500强榜单”相比,本次的榜单更注重创新能力、成长性的评价。其中,华为、联想、小米、大疆等14家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入围两个榜单,在这些“又大又强”的民营科技企业中,从领域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共6家,约占43%。⑧
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民营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率已超过30%。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相对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吸引了一批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入驻企业,形成了“产学研生产”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民营企业已成为促进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创业创新的中坚力量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在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心中,自主创新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众多民营企业已自觉融入自主创新的时代洪流。
2.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5%,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微观基础的重要主体。尽管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但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仍不尽如人意。从产业结构上看,当前的民营经济呈现出“三二一”特征:第三产业比重过大,主要集中在商业、饮食、住宿等行业。建筑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从产业水平看,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它们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高能耗和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和从属地位。从经营产品来看,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低、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没有形成是造成以上发展困境的关键。
3.制约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生成的原因探究
我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总体上还不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约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的长期意识不强。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创新精神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直接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成败。但是,由于自身素质限制,缺乏科学和技术背景以及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了解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通常安于现状,不愿意花钱进行自主研发与创新。此外,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也使企业家对规避创新风险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当前,民营企业家普遍缺乏科学技术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迫切希望获得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他们长期依赖于特定的技术和产品(例如引进或模仿),对外部资源的利用意愿和能力较低。他们不重视、不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民营企业规模小、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低的特点,使企业可以依靠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土地成本和环境成本来获得低水平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这仅仅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成本而不是依靠自主创新获得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投资于研发的动力,因为对研发的投资肯定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引进设备和技术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并没有主观的意愿去消化和吸收新技术。结果,为了在低端市场上保持产品和价格的优势,企业必然会限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资,以避免生产成本的上升。此外,知识产权风险也是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原始创新和发明专利领域,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一旦被他人效仿,将遭受巨大损失,而且维护权利的成本高昂,效果也不佳。
第二,创新基础较差,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它们必须承担更大的创新风险。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往往只能开展一项技术开发活动,缺乏必要的替代技术开发路径,一旦一项技术失败,就意味着整个创新失败。而且,即使它们在某种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成功,也仍然面临着将技术成果推向市场的困难和周期长的风险。同时,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创新基础条件差,致使多数民营企业生产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大,产品竞争力不足,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
自主创新需要企业形成从内部职能创新到外部市场发展的完整链条。功能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品牌发展是市场扩张的直接体现。因此,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覆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但是,目前民营企业还没有形成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系和链条,相当多的企业对自主创新的理解相对肤浅和短视。对于企业而言,创新的直接动力来自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和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自主品牌是企业产品市场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是企业获得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的重要保证。目前,许多企业还没有创建自己的品牌,自主创新体系还不完善。尽管有些企业已经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但也只限于购买各种知名品牌,并没有进一步推动企业在技术、质量和管理上走上新台阶,更没有利用品牌来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因此,自主创新链处于断裂状态。创新管理体系不完善和链条断裂,使企业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创新。尽管企业可能处于产业集群中,但集群效应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中不能发挥有效作用。⑨
第三,创新人才缺乏,没有形成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最宝贵财富。当前,民营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已成为影响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素质的管理者和创新团队很少,现有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难以满足企业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和技术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更何谈形成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实际上,尽管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发的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都在为企业服务,但他们大多集中在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人才短缺的情况十分突出。在一般制造业企业中,如果企业要健康发展,具有中专和大专学历的人员比例至少应达到20%,这是大多数外资企业的惯例。在民营企业中,只有少数大型科技企业超过了这个比例,而大多数民营企业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尽管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劳动力众多,但人才结构不合理,市场供求不匹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比例低,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特别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自主创新人才的需求。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受到地域和性别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四,缺乏核心技术,消化和吸收先進技术的能力较弱。长期以来,大量国外技术资源一直是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主导产业的扩大,缺乏核心技术的矛盾日益突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企业仍处在不断引进技术的水平,关键核心组件专利很少,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非核心技术领域。在产业国际分工中,许多行业仍处于低端位置。产品附加值低和竞争力弱限制了民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广东为例,广东的对外贸易额一直位居中国第一。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大多数高科技出口产品均是由在广东的外资企业或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企业生产的。CPU、集成电路和通用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尚未得到改善。近年来一直困扰中国企业的“芯片”之痛即为最佳佐证。
与此同时,在技术引进方面,虽然技术引进较多,但是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较差,特别是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结合不力,反复引进导致对国外技术的过度依赖,而企业自身的技术资源和产业技术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企业在科技上的投入是“重进口,轻消化”“重硬件,轻软件”,陷入了“落后→进口→无法消化→更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四、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
机制的现实路径
当前,全球发展已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期,特别是中国正面临美国的全面战略遏制,国内发展也正迎来转型升级、民族复兴和强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⑩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创新主体,构建新时代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机制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1.加强创新型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形成民营经济主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第一,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树立科技创新意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要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地位。为了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础,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根据企业的区域特点,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把握重点,力争突破技术难关。
第二,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使之制度化和长效化。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民营企业家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细则,并建立专门档案。培训内容主要集中于企业管理、企业规划和科学技术发展,旨在更新管理理念,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控制新技术的能力。应举办企业自主创新论坛,促进企业家之间的经验交流。此外,还可以组织企业家到全国著名的创新中心、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调查研究,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丰富他们的创新智慧和创新手段。
第三,建立对企业家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突出特点就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因此,为了促进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有必要建立一种有利于企业家尽快脱颖而出,具有激励、竞争和监督作用的新机制。
一方面,要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企业家的劳动是一种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他们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巨大的。但是,目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企业家的收入和回报与他们创造的劳动、承担的风险以及为社会创造的经济和社会财富不相符或不成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家的热情和创造力,阻碍了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为了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该团队,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制度和精神激励制度。关于物质奖励制度,实施年薪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是因为,它不仅提醒管理者注意自身的经营成果,并在制约其经营行为中发挥作用,而且为企业家的智力资本的相应回报提供了系统保证。关于精神激励制度,可通过给予社会荣誉和社会地位等形式,激发企业家经营好企业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另一方面,建立对企业家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家在生产经营中具有决策权、指挥权和管理人员任免权,如果失去有效的监督和限制,他们将有可能滥用权力,偏离企业发展的初衷,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有序经营和发展。为此,必须建立对企业家的监督約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法律规定的限制。我国的各种法律,特别是公司法,是限制经理人行为的基础,其行为不应超出允许的范围。二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制约。通过企业商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管理人员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估,并通过人才市场选拔管理人员以对其施加压力。三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内进行制衡与监督。董事会和监事会有权任命和监督经营者。经营者的决策权不应超出董事会决定的授权范围,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也应由董事会进行监督和评估。
2.提高民营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培育民营经济自主创新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管理创新要求通过引入新的管理元素或重新组合管理元素来整合各种资源,从而使企业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率。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运行机制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要求企业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新型高效的决策机制。二是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的主要创新方法是运用物质激励(如年薪制、股权奖励、高薪、福利等)和精神激励(成就感、荣誉、地位等)来调动被激励者的热情和创造力。三是企业约束机制的创新。企业约束机制的创新是通过完善约束监督机制,确保对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的有效监督约束。通过综合培训,能够系统地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从而提高民营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同时,管理技能的提升应主要通过创建企业文化,而不仅仅是一般的纯技术技能。具体而言,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以人为本”为基础,营造创新氛围和容忍失败的环境,树立学习与创新的价值观。
建立创新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筑牢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根基。如何有效规避自主创新带来的高投入、高风险以及技术不确定性导致的企业研发高风险,及其所引起的自主创新的滞后,从而削弱企业自主创新需求,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风险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固有属性之一,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多变性、企业管理的多样性以及技术发展的进步和自主创新决策的有限理性。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活动涉及的风险类型通常包括技术风险、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机构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化解和防范创新风险的制度安排。此外,应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防止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治理带来的风险和制度缺陷。只有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加快股权改革的步伐,明确和分散风险,使企业股东成为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民营企业才有能力从事技术创新活动。
3.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拥有一流人才的企业,将具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领导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化和高度专业化进程的演进,企业需要与外界交换大量的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和物资来从事科学技术发展活动。民营企业应加强与情报、知识和信息资源丰富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作为立足于自主创新发展的民营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相关制度;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吸引科技人才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改善其研发能力,促进成果转化。一是建立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民营企业应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应采取定向委托培训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派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学习,同时,要大力引进和使用实用型人才,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激发民营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有关部门对高技术人才的安置、医疗、养老、子女招生、就业等方面,应当给予优惠政策,财政可以给予专项补助;有必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企业应为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便充分利用其才能。为了在全社会树立创新意识,我们不仅要尊重知识和人才,还要容忍创新失败,努力营造参与和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在目前的国情下,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技术支持,科技成果吸收及转化能力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面对这种情况,有远见的企业家应积极寻找一些科研种子或实验室胚胎,并用自己的资金、基础设施、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源与大专院校的科研机构一起孵化,以逐步将其提升为行业竞争力。要按照利益和风险共担的原则,促进各类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合作,以使彼此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互补。与此同时,地方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建设试验基地、工业实验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开放实验室,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高科技作价入股、租赁、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的改革实践,以高新技术增量盘活资产存量,提升科技成果吸收及转化的规模效应。
4.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力度,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和核心技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重视产品科学技术的研发。要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加大对现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力度,同时,应继续跟进需要推广的科学技术产品,构建技术产品自主研发系统,提高自主研发创新的成效。一是加大企业科技投入。民营企业要想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认真制定企业科技投资的政策措施,同时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相联系,鼓励企业投资。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应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加强相关企业间的合作,共同建设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借鉴香港等地的经验,由各级政府资助建立研发中心,以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加强民营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同时加快各种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获得实效。
创建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形成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创新产业链。近年来,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外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可以及时促进内生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是他们自己的,民营经济的品牌和技术也是他们自己的。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实力,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建自己的品牌来支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应继续加快自主创新,借助商业模式创新或其他方式,创造更多的民营经济品牌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为此,应建立长效机制,通过选择最优方案和整体提升,结合资源开发和深度培育,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模式,从多个角度和渠道培育和发展更多国际知名品牌与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品牌,从而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切实保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尽管新技术本身具有自然壁垒功能,致使追随者很难复制其技术或成果,但是,由于现代检测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复杂技术的解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是技术本身的自然障碍。因此,为了确保创新企业对新技术的垄断,不仅要依靠技术壁垒,而且还应诉诸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对于不同的创新技术成果,其保护策略也不同,主要有三种:一是开放模式,即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公开技术成果以获得专有权;二是安全模式,即技术成果受到技术秘密的保护;三是混合模式,即成果的所有者将以开放方式保护成果的部分内容,而其余部分将通过技术秘密予以保密。
地方政府应在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上有所作为。努力营造服务效率高、管理规范、综合成本低的良好营商环境。在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的同时,鼓励创新,为促进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创造更开放的投资环境、更便捷的贸易环境、更宽松的发展环境,以不断创新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商界》2017年第5期。②张培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势在必行》,《经济参考报》2018年10月10日。③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何畏、易家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45页。④高传贵、张莹:《企业自主创新路径、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⑤贾瑶:《论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古建筑文创产品的开发》,《智库时代》2020年第6期。⑥汪陈友:《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结构与机制演化》,《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⑦张浩、孟宪忠:《企业内生动力机制研究——对中国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9期。⑧《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500强发布 广东强势领跑》,中国科技网,http://www.fudsi.com/htm/kejizixun/2019/0523/71982.html,2019年5月23日。⑨李云、李银娟:《广东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⑩《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824/c1024-31835050.html,2020年8月24日。
參考文献
[1]周新民.华为事件对践行习近平“坚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深邃思想的启示[J].当代石油石化,2020,(1).
[2]袁金一.科技创新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索[J].科技风,2018,(17).
[3]杜治洲.对建立我国企业家市场的思考[N].中外管理导报,2001-03-10.
[4]褚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优化升级[J].经营与管理,2016,(7).
责任编辑:澍 文
Abstract:Although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most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not yet formed an effective endogenous dynamic mechanism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 important sign for the formation of an endogenous dynamic mechanism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an enterprise is to have the overall ability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suitable for its internal development. The core elements of this overall ability are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 endogenous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erefore,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the above elemen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a valid linkage and mutual promo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are the key to constructing the endogenous dynamic mechanism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private enterprises.
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re elements; endogenous dynamic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