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2020-11-28万光先
万光先
摘 要: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要保证这一积极作用和影响的发挥,就必须要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从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灵活地设置教学问题、积极的开展合作活动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优化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提升
受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从而一味地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致使整个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最终造成高中数学课堂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对此,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彻底转变观念和思想,探索并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最终让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境界。
一、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奠定课堂教学的基础
正如“战士不打无准备之仗”,一节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精心的课前准备作为有效的支撑。所以说,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要具备准备的观念和超前的意识,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对数学课程標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课本进行全面、深入且细致地研读,确立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实现对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环节的预先设计和巧妙安排,很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优势,使得教学设计能够为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起到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进行。
例如,在复习《三角函数》时,我会在课程开始前,将本章的复习内容进行归纳,并设计好复习计划,针对复习流程、复习安排以及复习时间进行综合整理。如,我会根据第一节“任意角和弧度制”与第二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将课程整合到一起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将重点难点归纳出来,同时还节省了课上的复习时间。这样,我通过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奠定了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灵活地设置教学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
问题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凝练和概括,同时也是质疑与思考的启发点,所以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和提出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活跃和发展。对此,高中数学教师需彻底转变单方面传授和灌输的教学倾向,提高对问题教学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主动从数学教材课本出发,提炼其中的要点知识并依据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进而把握恰当的教学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设置教学悬念和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以直接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发散思维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学习与探究。
例如,在复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时,课程开始后,我先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概念、定义等基础性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学生们的基础知识。随后,我围绕课程内容设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提出问题后,我会给予学生们思考的时间,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独立解题,针对问题进行全方面的思考。待学生们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我再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根据学生们的答案,我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不足,针对学生们的不足与问题,我再进行强化。这样,我通过灵活设置教学问题,引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积极的开展合作活动,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
课堂教学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和状态之中,从而活跃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对过去统一性的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坚持并落实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基于对班级内学生的深入了解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其次,教师则应通过设置合作任务来激发学生合作动机,开展合作化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们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和交流,构建开放多元的课堂结构,最终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时,本节课程我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课程准备阶段,我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我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们讨论,任务下发后,我再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讨论空间。这样,我通过积极开展合作活动,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总而言之,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是广大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探索和追寻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直接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所以说,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真正具备科学的观念和清醒的认识,把握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全面的思考和深度的探索,进而通过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灵活地设置教学问题、积极的开展合作活动等策略的实践运用,来推进数学教学的创新和优化,最终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兰正强.浅谈怎样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S1):72-75.
[2]廖晓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0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