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组织培养综述
2020-11-28何金莲
何金莲
[摘 要] 丹参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丹参人工种植难度大,而且易导致品种退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的繁殖速度快、易脱除病菌和病毒等优点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此,本文总结丹参组织培养中选取外植体的方法、组织培养对培养基的要求、生长调节剂对出愈率和出芽率的影响、降低玻璃化率和褐化率的方法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丹参;外植体;生长调节剂;玻璃化;褐化
[中图分类号] S56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8-91-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双子叶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干燥的根和茎常作为中药。丹参的主要含有丹参酮、丹酚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丹参酮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丹酚酸B的抗氧化作用很强,是目前已知的抗氧化作用最强的天然产物之一,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类物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1]。丹参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市场需求量很大。
近几年,野生丹参被过量开采但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丹参人工种植产量低,技术落后,只种不选的人工种植方式导致丹参品种退化严重。组织培养技术凭借繁殖周期短、易脱除病菌和病毒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高天然药物品质和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广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是目前解决丹参种植困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外植体选择
在丹参组织培养中,一般选取幼嫩外植体,如根系、茎段、叶片,因为其增殖能力较强,可有效减少褐化和污染等问题[2]。房师梅等研究表明,根系和茎段更易形成愈伤组织,但是从茎段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地较硬、数量较少、生长缓慢,易老化[3]。而且茎段为外植体时,分化速度较慢,一个月内仅萌发10%左右的腋芽和丛生芽,随着时间延长,丛生芽逐渐增多[4]。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化速度较快,7 d左右叶皱缩变厚,10 d左右分化出大量丛生芽。根的伤口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松散、数量多、生长旺盛,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中生长较快。因此,用根作为外植体生长效果更好,其次是叶片。有研究表明,用根作为外植体可有效降低褐化率。
2 培养基选择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求的营养基质,筛选合适的培养基对培育优质丹参组培苗至关重要。丹参为典型的道地药材,不同产地的丹参对培养基的需求不同,蔡朝晖等研究发现同一丹参的不同部位对培养基的需求也不同[5]。应用最多的基本培养基是MS或1/2MS培养基,其营养丰富且全面,能满足组织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需求,能加速愈伤组织生长。
培养基的pH值一般在5.5~6.0,多控制在5.7~5.8。pH值会影响培养基的凝固,培养基偏酸性时,培养基凝固效果较差。调节pH值的次数应最好控制在一次,过多会引入一些其他离子,增加其他离子的浓度,并影响离子的溶解度。
生长调节剂对组织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芽的发生等各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生长素2,4-D(二氯苯氧乙酸)可以强烈诱导丹参的愈伤组织,但对芽的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且过量的2,4-D会产生毒害效应。2,4-D和细胞分裂素6-BA(6-苄基氨基嘌呤)搭配可使丹参茎、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6]。周建国等研究表明,使用MS+6-BA1.0 mg/L+2,4-D 0.5 mg/L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5%[7]。客绍英等研究表明,使用MS+6-BA1.0 mg/L+2,4-D 5.0 mg/L+NAA 0.2 mg/L培養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8.3%[8]。生长素NAA(萘乙酸)对诱导愈伤组织也具有较强的作用,但不及2,4-D效果明显[9],而6-BA和NAA的搭配使用可使芽增殖率升高,诱导出的根短且粗壮。已有研究表明,使用1/2MS+AgNO3 0.2 mg/L+6-BA 0.1 mg/L培养基,芽发生率达到85%[10]。孟倩等研究表明,使用MS+6-BA 0.5 mg/L+NAA 0.1 mg/L培养基,生芽率可达98%[11]。赤霉素(GA、GA3等)可以促进幼芽伸长生长,促进不定胚发育成小植株。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对根的分化都有很强的诱导作用,促进生根能力为NAA>IBA>IAA。仅添加激素IBA,就能取得很好的生根效果,1/2MS+IBA 0.5 mg/L,生根率最高达到100%[4],IAA和NAA的搭配也有很好的生根效果,MS+IAA 0.2 mg/L+NAA 0.2 mg/L生根率最高为92%[6]。AgNO3在促进愈伤组织器官发生及体细胞胚胎发育方面也有很强的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玻璃化。
3 褐化抑制
褐化是指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酚类化合物氧化成醌类物质,醌类物质会抑制其他酶类活性,对外植体或愈伤组织产生毒害,使细胞的正常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影响褐化的因素较多,如基因型、外植体生长状况等。褐化类型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外植体规格、部位选择不当,均会导致褐化程度加深。褐化主要发生在初代培养及试管苗继代培养过程中。
常见的防褐化剂(抗氧化物质)有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焦金凤等研究表明,采用酒精进行外植体表面消毒,会加剧外植体褐化程度,而酒精灭菌时间短则褐化率降低,为8.89%[12]。外植体的幼嫩程度对褐化率有极显著影响,如木质化程度增加,褐化率加大[13]。低浓度的防褐化剂VC、PVP、Na2S2O3对抑制褐化有很好的效果。细胞分裂素及其浓度对褐化率有显著的影响。例如,6-BA浓度为1.0 mg/L时,可有效降低褐化率[14]。在培养中添加适量的活性炭可以有效降低褐化率。利用其吸附能力吸附培养物分泌的抑制物及琼脂中的杂质,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可显著降低试管苗的褐化率并促进生根。但1 mg活性炭能吸附培养基中100 mg左右的生长调节物质,会削弱琼脂的凝固能力,因此添加活性炭的量不能太多。
4 玻璃化抑制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嫩茎、叶片呈半透明水渍状的现象称为玻璃化。产生玻璃化的因素很多,如取材部位及外植体大小、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等条件不适合,均可能引起玻璃化现象。出现玻璃化现象会使组培苗的增殖系数大幅度降低,诱导生根困难。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严重失调或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易产生玻璃化现象。KT(激动素)/NAA比例保持在3时,玻璃化现象缓解最明显。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也可以显著降低玻璃化率[15]。培养基琼脂的浓度不合适也会产生玻璃化现象,适当提高琼脂的浓度,以增加培养基的硬度,可以缓解玻璃化现象[16]。
5 结语
丹参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丹参种植十分困难,迫切需要发展丹参组织培养技术。选择合适的外植体,合理配制培养基,抑制玻璃化、褐化,对丹参组织培养均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选取幼嫩外植体,其增殖能力较强,可减少褐化和污染等问题。低浓度防褐化剂对抑制褐化有很大的作用,活性炭能有效抑制玻璃化,但目前对抑制丹参玻璃化和褐化现象的研究还较少。丹参组织培养周期长、环节复杂,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时褐化率和玻璃化率较高,目前的研究还无法用于工业生产,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慧敏,刘艳军,黄俊轩,等.丹参愈伤组织快速生长培养方法[J].天津农业科学,2017(7):14-16.
[2]汪海霞,刘艳军,杨静慧,等.丹参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细胞大量培养体系的建立[J].天津农林科技,2018(6):11-15.
[3]房师梅,雷世俊,王洪波,等.丹参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3(21):123-126.
[4]赵东利,曹雪梅,邱桂佳,等.丹参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2):5-7.
[5]蔡朝晖,高山林,徐德然.丹参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2):65-68.
[6]柳福智,董娟娥,梁宗锁.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5(11):202-204,275.
[7]周建国,刘珊珊,毛志远,等.丹参组织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5(2):93-95.
[8]客绍英,石洪凌,马作东,等.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丹参愈伤组织培养[J].中药材,2005(2):82-83.
[9]田宇红,王喆之.丹参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9-102.
[10]常州市孟河双峰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丹参组织培养中无根苗生根培养工艺:CN201710498168.3[P].2017-09-19.
[11]徐娜,宁淑香,张美燕.丹参嫩茎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4-218.
[12]焦金凤.红锥组织培养中褐化抑制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13]张继伟.成年枇杷叶柄及叶脉培养中防止褐化及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5.
[14]陈兵先,黄宝灵,吕成群,等.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1(1):1-5.
[15]亓翠英,李绪霞,王宁,等.白花丹参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2(6):108-110.
[16]孟倩.丹參组织培养及原生质体分离的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3.